一种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施工方法及预制楼板技术

技术编号:3439547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施工方法及预制楼板,包括框架梁和铺设在框架梁上的数个预制楼板,预制楼板沿坡屋面的坡度方向连续排布成列,若干列预制楼板沿垂直于坡度方向间隔排布,每列的相邻两个预制楼板通过卡扣结构相连,预制楼板与框架梁之间具有间隙,每列预制楼板的两侧具有与间隙相通的空隙,间隙和空隙中填充有混凝土,使各预制楼板与框架梁之间、相邻两预制楼板之间均通过混凝土固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易紧凑,符合安全要求,现场组装简单方便,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防漏雨,还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预制楼板,能够适用于坡度大于9度的坡屋面结构,适用性高。适用性高。适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施工方法及预制楼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还涉及该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另涉及该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使用的预制楼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人们生活需求选择多样化,近年来,在建筑设计上呈现出许多新颖别致的坡屋面结构。
[0003]传统坡屋面结构的施工方法是先在框架梁上铺设斜坡底面模板或在框架梁上设置一层钢丝网,然后通过浇筑和拍实成型,因此,这种施工方法存在着以下缺陷:
[0004]⑴
该施工方法仅适用于坡度较低的坡屋面。
[0005]⑵
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混凝土滑落或离析等现象,存在浇筑密实性控制困难、施工质量差等问题。
[0006]⑶
浇筑过程相当繁琐,存在耗时长、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简单方便、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
[000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框架梁和铺设在框架梁上的数个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楼板沿坡屋面的坡度方向连续排布成列,若干列预制楼板沿垂直于坡度方向间隔排布,每列的相邻两个预制楼板通过卡扣结构相连,所述预制楼板与所述框架梁之间具有间隙,每列预制楼板的两侧具有与间隙相通的空隙,所述间隙和空隙中填充有混凝土,使各预制楼板与框架梁之间、相邻两预制楼板之间均通过混凝土固接。
[0009]本专利技术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是采用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楼板制作的坡屋面,其结构简易紧凑,设计布局合理,符合安全要求,现场组装简单方便,与传统楼板现场浇筑的施工方式和结构体系相比,减少了湿作业工作量和支模工作量,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工人劳动强度,缩短工期,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本专利技术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防漏雨,并可以根据实际施工需要,选用不同规格的预制楼板,能够适用于坡度大于9度的坡屋面结构,适用性高。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于前方预制楼板尾端的向下弯折的第一卡持部和设于后方预制楼板前端的向上弯折的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相扣合固定。预制楼板之间采用本身具有的卡扣结构进行连接和限位,进一步简化了施工难度和提高了施工效率,可适用于坡度较小的坡屋面结构。所述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之间具有与间隙相通的缝隙,在所述缝隙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空隙、间隙和缝隙中的混凝土均是微膨胀混凝土且为一次性浇筑完成,即在所述框架梁上现浇微膨胀混凝土构成叠合梁,在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的缝隙内填充微膨胀混凝土,取代了传统的填充油膏,进一步提高
了坡屋面的结构强度,使得施工更方便,操作更快捷。
[0011]为了提高预制楼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本专利技术在所述预制楼板内设有垂直于坡屋面坡度方向的梁面筋和梁底筋,所述预制楼板的梁面筋和梁底筋均延伸至所述空隙的混凝土中,当所述框架梁是双侧框架梁时,相邻两列预制楼板的两梁面筋之间和两梁底筋之间分别有高差并通过连接钢筋相连;当所述框架梁是单侧框架梁时,所述预制楼板的梁面筋和梁底筋分别通过连接钢筋连接支撑钢筋。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框架梁的顶面两侧或者一侧具有数个台阶,数个台阶沿坡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台阶的顶面为平面,各预制楼板水平设置在对应的台阶上,所述预制楼板的前端和尾端分别处于相邻两个台阶之间,所述预制楼板和台阶的顶面之间形成间隙。
[0013]本专利技术在所述叠合梁的顶部锚入插筋,所述插筋是由两个U型箍筋交叉连接而成的封闭式箍筋,其中一个U型箍筋为第一U型箍筋,它位于框架梁的内顶端,在该第一U型箍筋的内侧面绑扎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纵筋,另一个U型箍筋为第二U型箍筋,其下部位于框架梁中并伸入第一U型箍筋与之连接,而其上部则伸出框架梁进入混凝土部分,在该第二U型箍筋的内侧面绑扎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纵筋,所述预制楼板的梁面筋和梁底筋伸入插筋的封闭部分内并与插筋绑扎,当所述框架梁是单侧框架梁时,所述支撑钢筋位于插筋的封闭部分内。
[0014]本专利技术在所述预制楼板和所述框架梁之间设有橡胶垫以增大间隙使其间的微膨胀混凝土与预制楼板、框架梁的接触面积增大,利用微膨胀混凝土粘合预制楼板和框架梁,保证预制楼板和框架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以取消利用封闭式箍筋固定预制楼板的结构形式。
[001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的施工方法。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上述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在工厂制作预制楼板;
[0018]S2、现场浇筑坡屋面结构的主体框架;
[0019]S3、将预制楼板运输到施工现场并吊装至主体框架的框架梁上,使预制楼板沿坡屋面的坡度方向连续排布成列,每列的相邻两个预制楼板通过卡扣结构相连,预制楼板与框架梁之间具有间隙,若干列预制楼板沿垂直于坡度方向间隔排布,预制楼板的两侧具有空隙,所述空隙与间隙连通;
[0020]S4、将预制楼板固定在框架梁上;
[0021]S5、向空隙中浇筑混凝土,同时混凝土填充至预制楼板与框架梁的间隙中,使各预制楼板与框架梁之间、相邻两预制楼板之间通过混凝土固接,形成坡屋面;
[0022]S6、在坡屋面上设置防水层。
[0023]本专利技术在所述步骤S2中,在浇筑主体框架的框架梁时,在框架梁的顶面两侧或一侧浇筑数个台阶,数个台阶沿坡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台阶的顶面为平面;在所述步骤S3中,将各预制楼板水平设置在对应的台阶上,所述预制楼板的前端和尾端分别处于相邻两对台阶之间;在所述步骤S1中,在制作预制楼板时,在预制楼板内设置与坡度方向垂直的梁底筋和梁面筋,所述梁底筋和梁面筋的两端伸出预制楼板的两侧;在所述步骤S4中,相邻两列预制楼板的两梁面筋之间和两梁底筋之间分别有高差并通过连接钢筋相连,且在所述预
制楼板和框架梁之间设置橡胶垫以增大间隙,或者在步骤S2中,在浇筑框架梁时,在所述框架梁的顶部锚入封闭箍筋形式的插筋,并在所述步骤S4中,将所述预制楼板伸入插筋的封闭部分内的梁面筋和梁底筋与插筋绑扎。
[0024]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使用的预制楼板。
[0025]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上述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使用的预制楼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板主体,所述板主体具有相对的两端部,其中一个端部朝下弯折形成第一卡持部,而另一个端部朝上弯折形成第二卡持部。
[0026]为了方便预制楼板的吊装,在所述预制楼板内设有与坡度方向垂直的梁底筋和梁面筋,所述梁底筋和梁面筋的两端伸出预制楼板的两侧,且在所述预制楼板内嵌入有多个梁吊环组件,所述梁吊环组件包括吊环、吊筋、水平闭合箍和数个并列排布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连接梁面筋和梁底筋,所述水平闭合箍抱箍所述连接筋,所述吊筋的形状是没有底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框架梁和铺设在框架梁上的数个预制楼板,所述预制楼板沿坡屋面的坡度方向连续排布成列,若干列预制楼板沿垂直于坡度方向间隔排布,每列的相邻两个预制楼板通过卡扣结构相连,所述预制楼板与所述框架梁之间具有间隙,每列预制楼板的两侧具有与间隙相通的空隙,所述间隙和空隙中填充有混凝土,使各预制楼板与框架梁之间、相邻两预制楼板之间均通过混凝土固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于前方预制楼板尾端的向下弯折的第一卡持部和设于后方预制楼板前端的向上弯折的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相扣合固定,所述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之间具有与间隙相通的缝隙,在所述缝隙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空隙、间隙和缝隙中的混凝土均是微膨胀混凝土且为一次性浇筑完成,即在所述框架梁上现浇微膨胀混凝土构成叠合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制楼板内设有垂直于坡屋面坡度方向的梁面筋和梁底筋,所述预制楼板的梁面筋和梁底筋均延伸至所述空隙的混凝土中,当所述框架梁是双侧框架梁时,相邻两列预制楼板的两梁面筋之间和两梁底筋之间分别有高差并通过连接钢筋相连;当所述框架梁是单侧框架梁时,所述预制楼板的梁面筋和梁底筋分别通过连接钢筋连接支撑钢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叠合梁的顶部锚入插筋,所述插筋是由两个U型箍筋交叉连接而成的封闭式箍筋,其中一个U型箍筋为第一U型箍筋,它位于框架梁的内顶端,在该第一U型箍筋的内侧面绑扎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纵筋,另一个U型箍筋为第二U型箍筋,其下部位于框架梁中并伸入第一U型箍筋与之连接,而其上部则伸出框架梁进入混凝土部分,在该第二U型箍筋的内侧面绑扎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纵筋,所述预制楼板的梁面筋和梁底筋伸入插筋的封闭部分内并与插筋绑扎,当所述框架梁是单侧框架梁时,所述支撑钢筋位于插筋的封闭部分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制楼板和所述框架梁之间设有橡胶垫以增大间隙使其间的微膨胀混凝土与预制楼板、框架梁的接触面积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预制楼板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的顶面两侧或者一侧具有数个台阶,数个台阶沿坡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台阶的顶面为平面,各预制楼板水平设置在对应的台阶上,所述预制楼板的前端和尾端分别处于相邻两个台阶之间,所述预制楼板和台阶的顶面之间形成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海峰李广海熊珺刘桂红何沛霖黄敏邓昭亮黄润江冯琮亮梁耀兵陈浩标梁健秋李柏祥陈宇权何传琪肖俊强熊翩杨倩雯杨洋曾为麟陈嵘泽林泳珊麦培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