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耀专利>正文

一种单回电塔导线自动分类和命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9491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回电塔导线自动分类和命名的方法,属于输电线路技术领域,一种单回电塔导线自动分类和命名的方法,包括地线判别方法和除地线外导线判别方法,地线判别方法为:S1:在输电线路区段数据中提取点云电塔平面最小包围圆;S2:提取所属区段电塔导线端点坐标,并判断是否在圆内;S3:提取点在圆内的最高点前2个导线端点坐标;S4:通过两者方位角的夹角来判断地线方向及名称。它能够利用本技术方法,根据单回电塔相关原始导线所有挂点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一系列计算、分组、提取、命名等方法,最终形成每个单回电塔导线的自动分类和命名,进而提高了分类和命名的判读速度,同时有效避免了人工判读造成的误判现象。时有效避免了人工判读造成的误判现象。时有效避免了人工判读造成的误判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回电塔导线自动分类和命名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回电塔导线自动分类和命名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单回路就是指一个负荷有一个供电电源的回路,双回路就是指一个负荷有2个供电电源的回路。一般,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的企业,或地区重要变电站,均采用双回线供电,这样可保护其中一个电源因故停电,另一个电源可继续供电。但对一般的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中小用户往往采用单电源供电,简单的说,单回路就是指有一个供电回路;双回路有2个供电回路。例如,从总配电柜至配电箱用2根电缆。其实1根就够用,2根就是防止其中1根损坏不致停电。还有单电源供电、双电源供电。就是一个工厂或社区有2路不同的高压系统供电,其中一路高压线停电,另一路可以正常供电。如果更重要的地方,除了双电源外,还要有备用发电机,这样,两路高压都停电,还可以使用发电机。
[0003]然而,现有的单回电塔中使用的导线,需要人工通过视觉来判别电塔导线类型的分类和命名,一方面,人工判别效率慢,另一方面,人工判读会造成概率性的误判,因此,提出一种单回电塔导线自动分类和命名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回电塔导线自动分类和命名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利用本技术方法,根据单回电塔相关原始导线所有挂点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一系列计算、分组、提取、命名等方法,最终形成每个单回电塔导线的自动分类和命名,进而提高了分类和命名的判读速度,同时有效避免了因人工判读造成的误判现象。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单回电塔导线自动分类和命名的方法,包括地线判别方法和除地线外导线判别方法,所述地线判别方法为:
[0009]S1:在输电线路区段数据中提取点云电塔A、B平面最小包围圆;
[0010]S2:提取所属区段电塔导线端点坐标,并判断是否在圆内;
[0011]S3:提取点在圆内的最高点前2个导线端点坐标,确定为两个电塔地线端点,设点云电塔A地线L2端点为P21,地线Ln端点为Pn2,点云电塔B地线L2端点为P22,地线Ln端点为Pn1;
[0012]S4:计算单个电塔地线端点方位角和线路前进方向方位角,通过两者方位角的夹角来判断地线方向及名称;
[0013]所述S3中判断地线方向及名称的具体步骤为:
[0014]T1:当所述两者方位角夹角的范围处于0
°‑
90
°
和270
°‑
360
°
区间时,确定P21为A塔左相地线端点,Pn2为A塔右相地线端点,P22为B塔左相地线端点,Pn1为B塔右相地线端点;
[0015]T2:当所述两者方位角夹角的范围处于90
°‑
270区间时,确定P21为A塔右相地线端点,Pn2为A塔左相地线端点,P22为B塔右相地线端点,Pn1为B塔左相地线端点;
[0016]T3:确定点云电塔A中L2为左相地线,Ln为右相地线,点云电塔B中Ln为左相地线,L1为右相地线。
[0017]进一步的,所述除地线外导线的判别方法为:
[0018]A1:在输电线路区段数据中提取点云电塔平面最小包围;
[0019]A2:提取所属区段电塔导线端点坐标(除地线外,地线点Ga1、Ga2),判断是否在包围圆内;
[0020]A3:在包围圆内(除地线外)其他导线挂点按照高度进行聚类分组确定是否为上下型电塔;
[0021]A4:计算每个点到地线点直线的垂足,并按照线路类型将垂足点平面维度进行聚类分组,根据各分类元素与地线的关系判断各导线点相位并根据相位进行命名。
[0022]进一步的,所述A3中聚类分组确定方法为:
[0023]B1:包围圆A内所有点按高度值进行K

Means聚类分,其分组数为2;
[0024]B2:在分组内元素数量为2时,确定关联左右点,按距离由近及远,确定左至右相;
[0025]B3:在分组内元素数量为1时,确定关联上、下相点,按高程上下和命名,确定上下相。
[0026]进一步的,所述A4中垂足点平面维度聚类分组方法为:
[0027]C1:将线路类型分为交、直流线路类型和电塔类型分为左右型和上下型;
[0028]C2:在交、直流线路类型中,根据直流分组数为2和交流分组数为3,进行K

Means聚类分组。
[0029]进一步的,所述C2中K

Means聚类分组包括耐张塔分组内元素数量为2和直线塔分组内元素数量为1,所述耐张塔分组内元素数量为2中,计算2个元素点平面内向量方向和坐标平均值,通过2个元素点平面内向量方向计算向量和地线Ga1

Ga2夹角,确定垂直点相关的导线端点的大、小号侧方位,按距离由近及远,确定左至右相。
[0030]进一步的,所述直线塔分组内元素数量为1中,获取各元素点坐标值,根据所述各元素点坐标值与地线点延长线50m的平面点Go点平面距离,按距离由近及远,确定左至右相,能够根据各分类元素与地线的关系判断进行命名。
[0031]进一步的,所述C1中电塔类型包括左右型,确定垂直点相关的导线端点大、小号侧方位,按距离由近及远,确定左至右相,能够通过导线端点空间分布特点的计算,实现电塔导线类型自动分类和命名。
[0032]进一步的,根据所述电塔类型包括上下型,按距离由近及远,确定左至右相,按高程上下和命名,确定上下相,能够根据各导线的左右、上下型来确定相位。
[0033]3.有益效果
[003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35](1)本方案能够利用本技术方法,根据单回电塔相关原始导线所有挂点的空间分布特点,通过一系列计算、分组、提取、命名等方法,最终形成每个单回电塔导线的自动分类
和命名,进而提高了分类和命名的判读速度,同时有效避免了因人工判读造成的误判现象。
[0036](2)组内元素数量为1中,获取各元素点坐标值,根据各元素点坐标值与Go点平面距离,按距离由近及远,确定左至右相,能够根据各分类元素与地线的关系判断进行命名。
[0037](3)C1中电塔类型,包括电塔类型的左右型,确定垂直点相关的导线断电大、小号侧方位,按距离由近及远,确定左至右相,能够通过导线端点空间分布特点的计算,实现电塔导线类型自动分类和命名。
[0038](4)根据电塔类型包括上下型,按距离由近及远,确定左至右相,按高程上下和命名,确定上下相,能够根据各导线的左右、上下型来确定相位。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本专利技术地线判别的方法流程图;
[0040]图2为本专利技术除地线外导线判别的方法流程图;
[0041]图3为本专利技术地线判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回电塔导线自动分类和命名的方法,包括地线判别方法和除地线外导线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判别方法为:S1:在输电线路区段数据中提取点云电塔A、B平面最小包围圆;S2:提取所属区段电塔导线端点坐标,并判断是否在圆内;S3:提取点在圆内的最高点前2个导线端点坐标,确定为两个电塔地线端点,设点云电塔A地线L2端点为P21,地线Ln端点为Pn2,点云电塔B地线L2端点为P22,地线Ln端点为Pn1;S4:计算单个电塔地线端点方位角和线路前进方向方位角,通过两者方位角的夹角来判断地线方向及名称;所述S3中判断地线方向及名称的具体步骤为:T1:当所述两者方位角夹角的范围处于0
°‑
90
°
和270
°‑
360
°
区间时,确定P21为A塔左相地线端点,Pn2为A塔右相地线端点,P22为B塔左相地线端点,Pn1为B塔右相地线端点;T2:当所述两者方位角夹角的范围处于90
°‑
270
°
区间时,确定P21为A塔右相地线端点,Pn2为A塔左相地线端点,P22为B塔右相地线端点,Pn1为B塔左相地线端点;T3:确定点云电塔A中L2为左相地线,Ln为右相地线,点云电塔B中Ln为左相地线,L1为右相地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回电塔导线自动分类和命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地线外导线的判别方法为:A1:在输电线路区段数据中提取点云电塔平面最小包围;A2:提取所属区段电塔导线端点坐标(除地线外,地线点Ga1、Ga2),判断是否在包围圆内;A3:在包围圆内(除地线外)其他导线挂点按照高度进行聚类分组确定是否为上下型电塔,;A4:计算每个点到地线点直线的垂足,并按照线路类型将垂足点平面维度进行聚类分组,根据各分类元素与地线的关系判断各导线点相位并根据相位进行命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回电塔导线自动分类和命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3中聚类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耀王银王楠
申请(专利权)人:刘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