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电梯井道纵向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9189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纵向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包括立柱、横杆、第一连接臂和支撑架,第一连接臂的两端与立柱相连接,使得第一连接臂与立柱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臂其中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上设有固定孔,使得第一连接臂上的支撑底座能通过固定孔与墙体连接,从而使钢结构电梯井道与墙体产生连接,并被第一连接臂拉扯并固定于墙体,使其稳固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而支撑架设置于第一连接臂之间,使得支撑架能稳固的支撑住第一连接臂,该支承装置能增强整个钢结构电梯井道的稳固性,即使常年日晒雨淋,立柱也依然稳固不易倾斜,并且该装置还能使用在已成型的钢结构电梯井道上,且安装简单,占地面积小,外形美观。形美观。形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结构电梯井道纵向支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结构,更具体的说,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钢结构电梯井道纵向支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改造项目的不断普及,老旧居民楼都需要加装电梯,这类电梯与在建筑物中预留的混凝土井道中的安装方式不同,需在建筑物旁另行加装钢结构电梯井独立承载电梯,使得这类电梯具有施工周期短,美观性好,且不会破坏原有建筑的结构等优点。
[0003]目前,在安装钢结构电梯井道的过程中,电梯井道的结构大多是采用立柱和横杆的组合方式,而立柱是整个电梯井道纵向的支撑点,最常见的立柱安装方式有2种:一种是立柱预埋安装,另一种是打膨胀螺丝固定安装,但由于电梯立柱是整个钢结构电梯的重要环节,如此结构过于简单,比如户外的钢结构电梯井道需常年经历日晒风吹,可能会造成立柱倾斜、底座不稳等问题,直接影响该电梯的承重和乘坐人员的安全,因此有必要针对钢结构电梯井道的纵向结构以及安装方式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的支撑立柱、外形美观、增加稳固性的钢结构电梯井道纵向支承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支承装置包括立柱、横杆、第一连接臂和支撑架,所述立柱呈矩形方阵排列,所述横杆径向设置于所述立柱四周,所述第一连接臂为多个径向设置于所述立柱上,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与所述立柱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其中一面与所述立柱的外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连接臂其中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截面直径,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支撑底座,所述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所述支撑架的顶面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底面相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面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顶面相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横杆的两端与所述立柱侧面相连接,所述横杆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立柱侧面的径向宽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突出于所述立柱的边沿,所述支撑底座的背面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底面相连接,所述支撑底座的正面与墙体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膨胀螺栓,所述膨胀螺栓的直径小于所述固定孔的直径,所述膨胀螺栓贯穿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墙体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截面直径,所述支撑架为X状、三角状、竖直状其中任意一种。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臂设置与所述立柱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臂上设有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的截面直径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截面直径相同,所述第二连接臂
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另一端的端面相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在支承装置上设置立柱、横杆、第一连接臂和支撑架,第一连接臂的两端与立柱相连接,使得第一连接臂与立柱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臂其中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上设有固定孔,使得第一连接臂上的支撑底座能通过固定孔与墙体连接,从而使钢结构电梯井道与墙体产生连接,并被第一连接臂拉扯并固定于墙体,使其稳固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而支撑架设置于第一连接臂之间,使得支撑架能稳固的支撑住第一连接臂,该支承装置能增强整个钢结构电梯井道的稳固性,即使常年日晒雨淋,立柱也依然稳固不易倾斜,并且该装置还能使用在已成型的钢结构电梯井道上,且安装简单,占地面积小,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横杆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底座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膨胀螺栓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连接臂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为立柱、2为横杆、3为第一连接臂、4为支撑架、5为支撑底座、6为固定孔、7为墙体、8为膨胀螺栓、9为第二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20]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为了在结构简单的钢结构电梯井道上设置纵向支承装置,以增强整个电梯井道的稳固性,采用该支承装置包括立柱1、横杆2、第一连接臂3和支撑架4,立柱1呈矩形方阵排列,横杆2径向设置于立柱1四周,第一连接臂3为多个径向设置于立柱1上,第一连接臂3的两端与立柱1相连接,第一连接臂3的其中一面与立柱1的外侧面相贴合,第一连接臂3其中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支撑底座5,支撑底座5的截面直径大于第一连接臂3的截面直径,支撑底座5上设有固定孔6,固定孔6贯穿支撑底座5,支撑架4设置于第一连接臂3之间,支撑架4的顶面与第一连接臂3的底面相连接,支撑架4的底面与第一连接臂3的顶面相连接。
[0021]使得第一连接臂3的两端与立柱1相连接,第一连接臂3与立柱1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臂3其中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支撑底座5,支撑底座5上设有固定孔6,使得第一连接臂3上的支撑底座5能通过固定孔6与墙体7连接,从而使钢结构电梯井道与墙体7产生连接,并被第一连接臂3拉扯并固定于墙体7,使其稳固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而支撑架4设置于第一连接臂3之间,使得支撑架4能稳固的支撑住第一连接臂3,该支承装置能增强整个钢结构电梯井道的稳固性,即使常年日晒雨淋,立柱1也依然稳固不易倾斜,并且该装置还能使用在已成型的钢结构电梯井道上,且安装简单,占地面积小,外形美观。
[0022]参考图2所示,为了使横杆2与立柱1连接后,横杆2不会突出于立柱1,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采用横杆2的两端与立柱1侧面相连接,横杆2的截面直径小于立柱1侧
面的径向宽度,使得横杆2的棱角不会影响到第一连接臂3与立柱1的连接固定。
[0023]参考图3所示,为了使第一连接臂3与墙体7连接并固定,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采用支撑底座5突出于立柱的边沿,支撑底座5的背面与第一连接臂3的底面相连接,支撑底座5的正面与墙体7相连接,使得立柱1能通过第一连接臂3上的支撑底座5,与墙体7产生连接并固定。
[0024]参考图4所示,为了使支撑底座5能牢固的安装于墙体7上,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采用支撑底座5上设有膨胀螺栓8,膨胀螺栓8的直径小于固定孔6的直径,膨胀螺栓8贯穿固定孔6与墙体7相连接,使得第一连接臂3通过支撑底座5上的膨胀螺栓8的固定,将与其连接的立柱1牢固的固定于墙体7上。
[0025]参考图5所示,为了支撑住第一连接臂3,增加支承装置与电梯井道的稳固性,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采用支撑架4的截面直径小于第一连接臂3的截面直径,支撑架4为X状、三角状、竖直状其中任意一种,使得支撑架4将多个第一连接臂3连接为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结构电梯井道纵向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包括立柱(1)、横杆(2)、第一连接臂(3)和支撑架(4),所述立柱(1)呈矩形方阵排列,所述横杆(2)径向设置于所述立柱(1)四周,所述第一连接臂(3)为多个径向设置于所述立柱(1)上,所述第一连接臂(3)的两端与所述立柱(1)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3)的其中一面与所述立柱(1)的外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一连接臂(3)其中一端的端面上设有支撑底座(5),所述支撑底座(5)的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的截面直径,所述支撑底座(5)上设有固定孔(6),所述固定孔(6)贯穿所述支撑底座(5),所述支撑架(4)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臂(3)之间,所述支撑架(4)的顶面与所述第一连接臂(3)的底面相连接,所述支撑架(4)的底面与所述第一连接臂(3)的顶面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钢结构电梯井道纵向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的两端与所述立柱(1)侧面相连接,所述横杆(2)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立柱(1)侧面的径向宽度。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平川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开谷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