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包括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所述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包括腰部绑带、定位报警模块、安全带锁死结构外壳、手部绑带、肩部背带、背贴袋,当精神病人快速用力拉动绑带时,棘爪被带动快速旋转的情况下,棘爪会卡在棘轮的齿牙上,绑带将无法转动拉长,当锁死结构在30秒内连续性的锁死5次,触点感应器会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控制背贴袋打开开关进行通电,对精神病人的后背肌肉进行刺激肌肉使肌肉收缩,使精神病人的后背肌肉短时间内无法动弹,来控制精神病人手乱打,便于医护人员等进行对其控制,防止伤害到别人或自己。别人或自己。别人或自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精神科中,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经常出现自杀自伤和伤人毁物等行为,针对这类病人应该采用保护性约束手段控制其行为,在精神科通常采用约束带对患者行为进行约束。目前往往采用布条、皮带等传统约束工具,需多人协力控制患者并捆绑多处才能较好实现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病人发病期间,多人协力控制患者进行捆绑费力且易受伤,精神病人发病的时间不固定,且针对与每个精神病人发病的状况不同,设计一款一种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不限制精神病人正常生活及锻炼,且便于及时对发病精神病人控制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具有便于及时对发病精神病人进行控制,且防止精神病人对自己的伤害及对别人的伤害。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包括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所述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包括腰部绑带、定位报警模块、安全带锁死结构外壳、手部绑带、肩部背带、背贴袋,所述腰部绑带的前侧安设有定位报警模块,所述腰部绑带的后侧安设有扣合结构一,所述腰部绑带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设有安全带锁死结构外壳的一端,所述安全带锁死结构外壳的另一端出口连接连接带的一端,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连接手部绑带,所述手部绑带上安设有扣合结构二,两个所述连接带的下侧连接分别连接有绑带一、绑带二,所述腰部绑带的上部两侧对称连接有肩部背带,两个所述肩部背带的后侧设置有背贴袋,所述背贴袋的内部设置有电极片、电源。
[0005]其中,所述腰部绑带、连接带、手部绑带、肩部背带、绑带一、绑带二上分别安设有调节挡扣一、调节挡扣二、调节挡扣三、调节挡扣四、调节挡扣五、调节挡扣六,通过设置的调节挡扣,便于根据个人的胖瘦进行调节,使用方便。
[0006]其中,所述安全带锁死结构外壳内部安设安全带锁死结构,所述安全带锁死结构包括绑带轮、连接轮、棘轮、棘爪、滑槽、弹簧、连接块,所述连接轮的侧面固定安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包括上连接块、下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之间安设有凸轮,所述凸轮的上端卡入上连接块的内部一小部分且固定连接,所述凸轮的底端中部安设有弹簧二,所述凸轮的底端靠边缘一圈设置有若干个卡爪,所述卡爪卡设在下连接块上设置的卡孔内,所述上连接块的顶端固定安设有手提部;且手提部的外侧设置有一个防护盖,可防止精神病人任意调节,医护人员将防护盖打开,手握手提部向上提拉,卡爪脱离卡孔,根据需求调节凸轮旋转,活动球结构跟随凸轮外圈轨道滑动,可调节棘爪卡住棘轮的距离,调节好后将卡爪对应相应的卡孔内,达到了可根据每个不同精神病人的情况,进行调节安全带锁死结构锁死长度;由于有些精神病人发病后做出的状态不同,针对发病后伤害率大的,锁死
结构调节紧点,发病后比较缓和的状态,锁死结构可以松点,通过调节安全带锁死结构锁死长度,可防止影响精神病人的正常生活。
[0007]其中,所述连接块的内部及凸轮的外圈活动卡设有活动球结构,所述活动球结构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弹簧的一端,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棘爪,所述棘爪的外侧活动设置有滑槽,所述棘爪设置在棘轮的内圈,所述滑槽的设置可防止棘爪的角度偏转,当精神病人快速用力拉动绑带时,棘爪被带动快速旋转的情况下,棘爪会卡在棘轮的齿牙上,绑带将无法转动拉长,会被限制,当慢速拉动绑带,其棘爪不会卡设在棘轮上,精神病人发病时,无法对自己的速度力气进行控制,便出现迅速摆动手臂等发狂行为,本装置便于控制住精神病人对自己的伤害及对别人的伤害。
[0008]其中,所述棘轮与棘爪接触点上设置有触点感应器,当锁死结构在30秒内连续性的锁死5次,触点感应器会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控制定位报警模块自动发送定位给后台监控人员,医生可及时了解精神病人发病时间及地点,且可及时控制精神病人,防止伤害到别人或者自己的情况。
[0009]其中,所述触点感应器与电极片电性连接,当锁死结构在30秒内连续性的锁死5次,触点感应器会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控制背贴袋打开开关进行通电,对精神病人的后背肌肉进行刺激肌肉使肌肉收缩,使精神病人的后背肌肉短时间内无法动弹,来控制精神病人手乱打,便于医护人员等进行对其控制,防止伤害到别人或自己。
[0010]其中,所述背贴袋第一次电刺激肌肉时间为5秒,连续的第二次锁死结构发送,电刺激肌肉时长翻倍,来更好的控制住精神病人。
[0011]其中,所述背贴袋的两侧设置有魔术贴,所述背贴袋通过两个魔术贴将肩部背带粘连进行固定,魔术贴结构固定,便于后期拆卸,使用方便。
[0012]其中,所述绑带一、绑带二两端设置有相契合的扣合结构;当精神病人发作后,通过安全带锁死结构将胳膊限制,及背部肌肉刺激进行了控制后,便于医护人员通过将绑带一、绑带二从后部进行扣合,将精神病人进行控制。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每个部位均安设调节挡扣,便于根据个人的胖瘦进行调节,使用方便,通过手握手提部向上提拉,卡爪脱离卡孔,根据需求调节凸轮旋转,活动球结构跟随凸轮外圈轨道滑动,可调节棘爪卡住棘轮的距离,调节好后将卡爪对应相应的卡孔内,达到了可根据每个不同精神病人的情况,进行调节安全带锁死结构锁死长度,针对发病后伤害率大的,锁死结构调节紧点,发病后比较缓和的状态,锁死结构可以松点,通过调节安全带锁死结构锁死长度,可防止影响精神病人的正常生活,当精神病人快速用力拉动绑带时,棘爪被带动快速旋转的情况下,棘爪会卡在棘轮的齿牙上,绑带将无法转动拉长,会被限制,当慢速拉动绑带,其棘爪不会卡设在棘轮上,精神病人发病时,无法对自己的速度力气进行控制,便出现迅速摆动手臂等发狂行为,本装置便于控制住精神病人对自己的伤害及对别人的伤害,当锁死结构在30秒内连续性的锁死5次,触点感应器会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会控制背贴袋打开开关进行通电,对精神病人的后背肌肉进行刺激肌肉使肌肉收缩,使精神病人的后背肌肉短时间内无法动弹,且同时控制器会控制定位报警模块自动发送定位给后台监控人员,医生可及时了解精神病人发病时间及地点,来控制精神病人手乱打,便于医护人员等进行对其控制,防止伤害到别人或自己精神病人发作后,通过安全带锁死结构将胳膊限制,及背部肌肉刺激进行了控制后,便于医护人员通过将绑带一、绑带二
从后部进行扣合,将精神病人进行控制。
[00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安全带锁死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安全带锁死结构的一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连接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下连接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凸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凸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腰部绑带;101、调节挡扣一;102、扣合结构一;2、定位报警模块;3、安全带锁死结构外壳;4、连接带;401、调节挡扣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所述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包括腰部绑带(1)、定位报警模块(2)、安全带锁死结构外壳(3)、手部绑带(5)、肩部背带(6)、背贴袋(7),所述腰部绑带(1)的前侧安设有定位报警模块(2),所述腰部绑带(1)的后侧安设有扣合结构一(102),所述腰部绑带(1)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设有安全带锁死结构外壳(3)的一端,所述安全带锁死结构外壳(3)的另一端出口连接连接带(4)的一端,所述连接带(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块连接手部绑带(5),所述手部绑带(5)上安设有扣合结构二(501),两个所述连接带(4)的下侧连接分别连接有绑带一(8)、绑带二(9),所述腰部绑带(1)的上部两侧对称连接有肩部背带(6),两个所述肩部背带(6)的后侧设置有背贴袋(7),所述背贴袋(7)的内部设置有电极片(701)、电源(7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绑带(1)、连接带(4)、手部绑带(5)、肩部背带(6)、绑带一(8)、绑带二(9)上分别安设有调节挡扣一(101)、调节挡扣二(401)、调节挡扣三(502)、调节挡扣四(601)、调节挡扣五(801)、调节挡扣六(9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精神病人保护性智能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锁死结构外壳(3)内部安设安全带锁死结构(10),所述安全带锁死结构(10)包括绑带轮(1001)、连接轮(1002)、棘轮(1003)、棘爪(1004)、滑槽(1005)、弹簧(1006)、连接块(11),所述连接轮(1002)的侧面固定安设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包括上连接块、下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之间安设有凸轮(1101),所述凸轮(1101)的上端卡入上连接块的内部一小部分且固定连接,所述凸轮(1101)的底端中部安设有弹簧二(1103),所述凸轮(1101)的底端靠边缘一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骞楠,杨桂芬,
申请(专利权)人:张骞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