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及其生产装置和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851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面料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及其生产装置和工艺,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纺纱将竹纤维、棉纤维和蚕丝混纺制成混纺纱;S2、织造将步骤S1中的混纺纱通过织布设备织造成胚布;S3、退浆利用上述的退浆装置对步骤S2中的胚布进行退浆处理;S4、煮炼漂白对经步骤S3中的胚布进行煮炼、漂白处理;S5、染色对经步骤S4处理后的胚布进行染色;S6、后整理对经步骤S5处理后的胚布进行后整理,制成面料。通过上述工艺步骤,较佳地实现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的制备,通过退浆装置的使用,较佳地实现对胚布退浆操作同时能够实现酶溶液和清水的重复使用,以达到节能生产的目的。以达到节能生产的目的。以达到节能生产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及其生产装置和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生产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及其生产装置和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面料生产工艺中,通过织布设备将纱线编织成胚布,胚布经过退浆、煮炼、漂白、丝光、染色和后整理等处理后制成面料。现有技术中,为了织布设备顺利织布,往往对纱线进行上浆以提高纱线强力,因此,上浆后的纱线制成的胚布上含有浆料,而浆料会影响面料的吸水性能,导致胚布后续染色效果差。现有技术中,通过退浆处理来去除胚布上的浆料,通过酶溶液浸洗胚布使浆料降解,然后对胚布进行水洗使浆料从胚布上去除,然而,现有技术中缺乏较佳的退浆设备对胚布进行退浆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及其生产装置和工艺。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该面料由混纺纱织造而成,所述的混纺纱由竹纤维、棉纤维和蚕丝混纺制成。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的生产装置,其包括退浆装置,退浆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两端开口且沿前后方向放置的固定筒,固定筒用于供胚布穿过;
[0007]固定筒的侧壁内且位于上下两侧处对称设有截面呈圆弧状的空腔,空腔的侧壁上沿固定筒的轴向设有连通固定筒外侧壁的第一漏槽,空腔的侧壁上均匀布设有连通固定筒内的喷淋孔;
[0008]固定筒外罩设有可转动的储液箱,储液箱包括与固定筒外壁滑动密闭配合的内筒和与内筒同轴设置的外筒,外筒和内筒间形成处理腔,处理腔内均匀设有用于将处理腔均匀分隔成4个储液腔的隔板,4个储液腔其中的2个相邻储液腔中分别存储有酶溶液和清水,储液腔的内侧壁上对应第一漏槽设有第二漏槽,外筒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对应储液腔的注液管。
[0009]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构造,使得储液箱转动能够实现对固定筒内的胚布进行酶溶液淋洗和水淋洗操作,从而较佳地实现对胚布进行退浆处理,同时,随着储液箱的转动,使得酶溶液以及清水能够得到重复的利用,避免酶溶液和清水的浪费,使退浆装置较为节能环保。
[0010]作为优选,外筒的外侧壁上且位于前后两端处沿其周向设有限位环;安装架上设有用于对储液筒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于储液筒左右两侧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两端通过安装座安装在安装架上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卡于对应限位环处的转轮;安装架间设有用于驱动外筒转动的驱动机构。
[0011]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构造,较佳地实现对储液箱进行限位,使其能够在固定筒外转动,实现酶淋洗和水淋洗的切换,便于退浆装置进行退浆处理。
[0012]作为优选,外筒的外侧壁上且位于中部处沿其周向设有第一齿轮;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安装架间的第二转轴,安装架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第二转轴上设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第二齿轮,较佳地实现储液箱在固定筒外的转动。
[0013]作为优选,固定筒内设有挡流组件,挡流组件包括分别设于喷淋孔前后两侧处的前挡流环和后挡流环,前挡流环和后挡流环均呈圆环状。
[0014]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构造,较佳地避免固定筒内的酶溶液或清水由固定筒两端流出,从而影响退浆装置的使用。
[0015]作为优选,固定筒内设有可转动的转动架,转动架用于驱动胚布在固定筒内转动;转动架包括分别设于固定筒前后两端处的前安装环和后安装环,前安装环和后安装环间平行设有穿过固定筒设置的长条板,对应长条板间布设有多个导布辊,所述的胚布呈波浪状依次经过导布辊,前安装环设于一驱动件内,驱动件包括设于固定筒前端部处且供前安装环伸入的转动环,前安装环的外圈侧壁上设有卡槽,转动环的内圈侧壁上设有卡入卡槽内的卡块,转动环的外侧壁向外延伸形成固定环,固定环和后安装环通过固定件设于固定筒的前端部处;固定筒的端部处设有用于驱动转动环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0016]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构造,较佳地实现胚布在固定筒内长度,较佳地提高退浆装置的处理量;同时,转动架在固定筒内往复180
°
转动,能够使在酶淋洗或水淋洗时,胚布的两面能够充分地得到淋洗,保证退浆处理的效果。
[0017]作为优选,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筒上的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第三齿轮,转动环的外端壁上设有与第三齿轮相配合的第四齿轮,较佳地实现转动架的往复转动。
[0018]作为优选,固定件包括固定罩于固定筒外的固定部,固定部的端部处向内延伸形成挡环,较佳地实现转动架转动安装在固定筒内,同时,便于其在固定筒内的拆装。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的生产工艺,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0]S1、纺纱
[0021]将竹纤维、棉纤维和蚕丝混纺制成混纺纱;
[0022]S2、织造
[0023]将步骤S1中的混纺纱通过织布设备织造成胚布;
[0024]S3、退浆
[0025]利用上述的退浆装置对步骤S2中的胚布进行退浆处理;
[0026]S4、煮炼漂白
[0027]对经步骤S3中的胚布进行煮炼、漂白处理;
[0028]S5、染色
[0029]对经步骤S4处理后的胚布进行染色;
[0030]S6、后整理
[0031]对经步骤S5处理后的胚布进行后整理,制成面料。
[0032]作为优选,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3]S31、通过注液管将酶溶液和清水分别注入相邻的储液腔内;
[0034]S32、利用牵引设备驱动胚布经过转动架,实现牵引设备牵引胚布分段进入国定筒内;
[0035]S33、启动第一电机驱动储液箱转动,驱动盛有酶溶液的储液腔转动至上方,使其内的酶溶液经喷淋孔流出,实现对处于固定筒内胚布进行酶淋洗,然后第一电机接着驱动盛有清水的储液腔转动至上方,使其内的清水经喷淋孔流出,实现对经过酶淋洗后的胚布进行水洗,从而实现对胚布进行退浆处理;在退浆处理过程中,启动第二电机驱动转动架在固定筒内往返180
°
转动,使转动架130上胚布的两面均匀地得到淋洗。
[0036]S34、重复进行步骤S32、S33,实现胚布在固定筒内移动得到退浆处理。
[0037]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工艺步骤,较佳地实现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的制备,通过退浆装置的使用,较佳地实现对胚布退浆操作同时能够实现酶溶液和清水的重复使用,以达到节能生产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38]图1为实施例1中的退浆装置的示意图;
[0039]图2为实施例1中的退浆装置的横剖示意图;
[0040]图3为实施例1中的退浆装置的竖剖示意图;
[0041]图4为实施例1中的储液箱的半剖示意图;
[0042]图5为实施例1中的转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退浆装置(100),退浆装置(100)包括安装架(110),安装架(110)上设有两端开口且沿前后方向放置的固定筒(120),固定筒(120)用于供胚布穿过;固定筒(120)的侧壁内且位于上下两侧处对称设有截面呈圆弧状的空腔(241),空腔(241)的侧壁上沿固定筒(120)的轴向设有连通固定筒(120)外侧壁的第一漏槽(242),空腔(241)的侧壁上均匀布设有连通固定筒(120)内的喷淋孔(243);固定筒(120)外罩设有可转动的储液箱(140),储液箱(140)包括与固定筒(120)外壁滑动密闭配合的内筒(210)和与内筒(210)同轴设置的外筒(220),外筒(220)和内筒(210)间形成处理腔,处理腔内均匀设有用于将处理腔均匀分隔成4个储液腔(231)的隔板(211),4个储液腔(231)其中的2个相邻储液腔(231)中分别存储有酶溶液和清水,储液腔(231)的内侧壁上对应第一漏槽(242)设有第二漏槽(212),外筒(220)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对应储液腔(231)的注液管(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筒(220)的外侧壁上且位于前后两端处沿其周向设有限位环(412);安装架(110)上设有用于对储液筒(140)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于储液筒(140)左右两侧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两端通过安装座(151)安装在安装架(110)上的第一转轴(152),第一转轴(152)上设有卡于对应限位环(412)处的转轮(153);安装架(110)间设有用于驱动外筒(220)转动的驱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筒(220)的外侧壁上且位于中部处沿其周向设有第一齿轮(221);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安装架(110)间的第二转轴(251),安装架(110)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二转轴(251)转动的第一电机(361),第二转轴(251)上设有与第一齿轮(221)相配合的第二齿轮(25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筒(120)内设有挡流组件,挡流组件包括分别设于喷淋孔(243)前后两侧处的前挡流环(310)和后挡流环(320),前挡流环(310)和后挡流环(320)均呈圆环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和蚕丝混纺面料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筒(120)内设有可转动的转动架(130),转动架(130)用于驱动胚布在固定筒(120)内转动;转动架(130)包括分别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翠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咏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