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旭东专利>正文

一种臭氧口腔冲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287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卫生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臭氧口腔冲刷器,包括外壳、臭氧装置与储水盒,所述臭氧装置安装在外壳内壁,所述储水盒可拆卸连接于外壳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微型充气泵将外界空气输送至进气口,流入反应腔内,铜内电极与不锈钢外电极通电后形成电晕场,将容腔中的空气电离形成臭氧气体,臭氧气体依次通过出气口、臭氧管与气管输送至储水盒内,使储水盒内的水,氧化分解细菌内部葡萄糖所需的酶,由于不锈钢外电极通过金属翅片冷却,而铜内电极暴露在反应腔的空气中且石英管中的冷却水对其进行冷却,由于电介质陶瓷管与石英管为密封结构设计其与铜内电极与不锈钢外电极不接触,具有使用臭氧气体对水进行杀菌等效果。等效果。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臭氧口腔冲刷器


[0001]本技术涉及卫生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臭氧口腔冲刷器。

技术介绍

[0002]口腔是对口腔器官里的牙、舌、腭、颊等部位的清洁和保护,口腔护理能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的并发症,观察空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也能使患者舒适,通过清刷口腔内部的食物残留、牙齿或牙龈上的细菌,以达到清洁护理口腔的目的。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口腔冲刷器基本使用普通水对口腔进行清洁,普通水中能含有有害细菌,会对口腔发生二次感染,使用臭氧气体对水进行杀菌后能减小感染率,但是臭氧发生单元按照结构形式一般分为管式和板式,依靠两个电极之间放电形成的电晕场将流经的空气制造形成臭氧,但是由于两个电极均在玻璃管内,因此存在电极容易过热、锈蚀、臭氧容易泄漏的问题。
[0004]因此,技术一种臭氧口腔冲刷器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臭氧口腔冲刷器,通过铜内电极与不锈钢外电极通电后形成电晕场,将容腔中的空气电离形成臭氧气体,输送至储水盒内,使储水盒内水的细菌灭活死亡,不锈钢外电极通过金属翅片冷却,而铜内电极暴露在反应腔的空气中且石英管中的冷却水对其进行冷却,由于电介质陶瓷管与石英管为密封结构设计其与铜内电极与不锈钢外电极不接触,以解决使用臭氧气体对水进行杀菌与臭氧发生装置过热、锈蚀和臭氧容易泄漏的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臭氧口腔冲刷器,包括外壳、臭氧装置与储水盒,所述臭氧装置安装在外壳内壁,所述储水盒可拆卸连接于外壳底部,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臭氧装置上的冷却组件;
[0007]所述臭氧装置包括电介质陶瓷管,所述电介质陶瓷管内壁固定安装有石英管,所述电介质陶瓷管与石英管之间开设有反应腔,所述反应腔内壁设有铜内电极,所述铜内电极成环形结构且贴合固定于石英管外壁,所述电介质陶瓷管外壁固定安装有不锈钢外电极,所述电介质陶瓷管外壁底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电介质陶瓷管外壁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出气口与反应腔相互连接;
[0008]所述冷却组件包括金属翅片,所述金属翅片呈环形结构包裹在电介质陶瓷管外壁与不锈钢外电极连接,所述金属翅片与不锈钢外电极连接处安装有绝缘环,所述金属翅片一侧固定安装有金属板,所述金属翅片内壁固定安装有螺旋铜管,所述螺旋铜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金属板两侧;
[0009]所述外壳内壁固定安装有L型限位板,所述L型限位板顶部固定安装有注液管。
[0010]优选的,所述注液管顶部固定安装有管道三,所述管道三顶部与石英管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一侧开设有沟槽,所述注液管底部与沟槽相互连接,所述沟槽内壁安装有储
液盒,所述储液盒顶部开设有顶管口,所述顶管口与注液管底部连接,所述储液盒一侧固定安装有底管口,所述L型限位板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壁固定安装有微型水泵一,所述微型水泵一输入端与底管口连接,所述微型水泵一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管道一,所述管道一顶部与螺旋铜管底部输入端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螺旋铜管顶部输出端固定安装有管道二,所述管道二与石英管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介质陶瓷管外壁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一,所述支撑板一一侧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电介质陶瓷管外壁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二,所述支撑板二一侧与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二顶部固定安装有微型充气泵,所述微型充气泵输入端设置在外壳外壁,所述微型充气泵输出端与进气口固定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L型限位板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高压发生器 ,所述L型限位板一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电路板,所述铜内电极、不锈钢外电极、控制电路板与高压发生器 电性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储水盒内壁设有气管,所述气管顶部与储水盒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管顶部固定安装有臭氧管,所述臭氧管顶部与出气口固定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储水盒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微型水泵二,所述微型水泵二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出水管二,所述出水管二顶部与储水盒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水管二顶部固定安装有出水管一,所述外壳顶部固定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顶部固定安装有喷头,所述出水管一顶部与喷头固定连接。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通过微型充气泵将外界空气输送至进气口,流入反应腔内,铜内电极与不锈钢外电极通电后形成电晕场,将容腔中的空气电离形成臭氧气体,臭氧气体依次通过出气口、臭氧管与气管输送至储水盒内,使储水盒内水的细菌灭活死亡,由于不锈钢外电极通过金属翅片冷却,而铜内电极暴露在反应腔的空气中且石英管中的冷却水对其进行冷却,由于电介质陶瓷管与石英管为密封结构设计其与铜内电极与不锈钢外电极不接触,具有使用臭氧气体对水进行杀菌与冷却、锈蚀和臭氧泄漏的的效果;
[0018]2.通过微型水泵一使储液盒内的冷却液通过底管口进入微型水泵一内部,依次通过管道一、螺旋铜管与管道二进入石英管内,使铜内电极进行降温冷却,螺旋铜管内的冷却液进行流动时与金属翅片配合对不锈钢外电极进行冷却后,石英管内的冷却液通过管道三与顶管口回流至储液盒内,具有增大冷却能力,提高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电介质陶瓷管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电介质陶瓷管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金属翅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的臭氧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的储液盒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的冷却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的储水盒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的L型限位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外壳100、L型限位板110、控制电路板111、高压发生器 112、沟槽120、限位槽130、顶盖140、储液盒150、底管口160、顶管口170、注液管180、喷头190、臭氧装置200、电介质陶瓷管210、石英管211、铜内电极212、不锈钢外电极213、反应腔214、进气口215、出气口216、绝缘环220、冷却组件230、金属翅片231、金属板232、螺旋铜管233、支撑板一240、支撑板二250、微型充气泵251、微型水泵一260、管道一261、管道二262、管道三263、臭氧管270、出水管一280、储水盒300、微型水泵二310、气管320、出水管二3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参照附图1

1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臭氧口腔冲刷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口腔冲刷器,包括外壳(100)、臭氧装置(200)与储水盒(300),所述臭氧装置(200)安装在外壳(100)内壁,所述储水盒(300)可拆卸连接于外壳(100)底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臭氧装置(200)上的冷却组件(230);所述臭氧装置(200)包括电介质陶瓷管(210),所述电介质陶瓷管(210)内壁固定安装有石英管(211),所述电介质陶瓷管(210)与石英管(211)之间开设有反应腔(214),所述反应腔(214)内壁设有铜内电极(212),所述铜内电极(212)成环形结构且贴合固定于石英管(211)外壁,所述电介质陶瓷管(210)外壁固定安装有不锈钢外电极(213),所述电介质陶瓷管(210)外壁底部设置有进气口(215),所述电介质陶瓷管(210)外壁顶部设置有出气口(216),所述进气口(215)、出气口(216)与反应腔(214)相互连接;所述冷却组件(230)包括金属翅片(231),所述金属翅片(231)呈环形结构包裹在电介质陶瓷管(210)外壁与不锈钢外电极(213)连接,所述金属翅片(231)与不锈钢外电极(213)连接处安装有绝缘环(220),所述金属翅片(231)一侧固定安装有金属板(232),所述金属翅片(231)内壁固定安装有螺旋铜管(233),所述螺旋铜管(23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金属板(232)两侧;所述外壳(100)内壁固定安装有L型限位板(110),所述L型限位板(110)顶部固定安装有注液管(1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臭氧口腔冲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管(180)顶部固定安装有管道三(263),所述管道三(263)顶部与石英管(21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外壳(100)一侧开设有沟槽(120),所述注液管(180)底部与沟槽(120)相互连接,所述沟槽(120)内壁安装有储液盒(150),所述储液盒(150)顶部开设有顶管口(170),所述顶管口(170)与注液管(180)底部连接,所述储液盒(150)一侧固定安装有底管口(160),所述L型限位板(110)内壁开设有限位槽(130),所述限位槽(130)内壁固定安装有微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旭东李志远李文秀
申请(专利权)人:田旭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