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极集流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1476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极集流体,其包括针身本体,所述针身本体具有相连的针身头端和针身末端,所述针身头端为圆柱状,所述针身末端呈扁平的扇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的负极集流体,其扁平的扇形针身结构与传统实心的圆柱体相比,负极集流体用料没有增加,装入电池钢壳内不会挤占负极活性物质的容置空间,扁平的扇形针身结构增加了针身的表面积,进而在使用中增大了针身与负极活性物质的接触面积,实现高效集电的作用。效集电的作用。效集电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极集流体


[0001]本技术涉及碱性电池,尤其涉及一种负极集流体。

技术介绍

[0002]碱性电池负集流体在碱性电池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将电池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便形成较大的电流对外输出。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碱性电池负集流体为镀锡或镀铟的铜直钉。
[0003]为提升负极集流体集结电流的速度,中国专利号201821640176.3的技术专利在铜钉的外侧端环绕设置若干接触凸起,以扩大铜钉的表面积。然而,负极活性物质的填充体积是有限的,一味地增加铜针的体积必然会导致负极活性物质的填充体积的缩小,该方案的弊端显而易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极集流体。
[0005]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极集流体,其包括针身本体,所述针身本体具有相连的针身头端和针身末端,所述针身头端为圆柱状,所述针身末端呈扁平的扇形。
[0006]进一步地,所述针身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镀金层。
[0007]本技术实现的负极集流体,其扁平的扇形针身末端结构与传统实心的圆柱体针身相比,负极集流体用料没有增加,装入电池钢壳内不会挤占负极活性物质的容置空间,扁平的扇形针身末端结构增加了针身的表面积,进而在使用中增大了针身本体与负极活性物质的接触面积,最终实现高效集电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负极集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10]如图1所示,一种负极集流体,其包括针身本体1,所述针身本体1具有相连的针身头端11和针身末端12,所述针身头端11为圆柱状,所述针身末端12呈扁平的扇形。
[0011]本技术实现的碱性电池负极集流体使用时,先将密封圈套装于圆柱形的针身头端外侧,密封圈与针身头端之间过盈配合,而后再将针身头端的顶部与负极盖进行焊接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技术实现的负极集流体是插入隔离纸围合的空间内使用,针身末端扁平的扇形的面积根据电池型号不同做适应性调整。
[0012]将本技术实现的负极集流体安装于AAA型号的碱性一次电池内,大电流600mA模式下,放电次数同比提升最高达6.20%,电池双功率模式下,放电次数同比最高可提升
15.25%。
[0013]本技术还可以在所述针身本体的外表面设置镀金层,可降低电池内阻,提高电池输出功率,实现更好的导电效果。
[001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集流体,其包括针身本体,所述针身本体具有相连的针身头端和针身末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身头端为圆柱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海蔡鑫薛祥峰陈烨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