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事故应急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813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事故应急池,包括蓄水应急池,所述蓄水应急池的一侧设置有稀释应急池,蓄水应急池与稀释应急池的上端架设有同一个起吊机构,蓄水应急池的顶面居中安装有蓄水池盖板,稀释应急池的顶面居中安装有稀释池盖板,贯穿蓄水池盖板与稀释池盖板的上下端居中均安装有取样口,蓄水应急池的上端靠近一侧安装有废水进口,废水进口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蓄水应急池与稀释应急池之间安装有抽水机构,稀释应急池的顶面靠前端安装有排水机构,稀释应急池的顶面靠前端安装有导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人员进入蓄水应急池和稀释应急池对沉淀物进行清理,同时避免了一池多用,采用单池单用的方法便于废水的稀释,且便于过滤机构的更换。构的更换。构的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事故应急池


[0001]本技术涉及事故应急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事故应急池。

技术介绍

[0002]事故应急池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所需构筑物的一种,主要用于储存或稀释高浓度的工业废水,避免高浓度的工业废水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给污水处理系统中运行的生物处理系统带来很高的冲击负荷,因此,对于化工厂等产生废水量较大的工厂而言,事故应急池是污水处理步骤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建筑,且池体的建造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多以水泥进行浇筑。
[0003]现有的事故应急池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事故应急池在长期使用后,事故池的内部会残存大量的固体沉淀物,而池子本身处于半封闭状态,或是盖住池子的水泥板较重难以打开,因此不便于清理池中的沉淀物;现有的事故应急池在使用时,一般需要在应急池中直接对污水进行稀释,当污水量较大充满应急池或是尺寸排入污水的过程中,则难以进行稀释;现有的事故应急池在使用时,由于污水的腐蚀性较强,用于过滤污水的过滤机构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而现有的应急池的过滤网多与应急池连为一体,难以进行更换,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事故应急池,解决了现有的事故应急池在使用时,不便于线路板的安装,且线路板出现故障时,更换和维修不方便;现有的事故应急池在使用时,不能够很好的与外界电路建立连接关系,影响线路板的使用效果;现有的事故应急池在使用时,散热效果不好,线路板容易因散热不及时导致保护装置内部温度快速升高,造成部件损坏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事故应急池,包括蓄水应急池,所述蓄水应急池的一侧设置有稀释应急池,蓄水应急池与稀释应急池的上端架设有同一个起吊机构,蓄水应急池的顶面居中安装有蓄水池盖板,稀释应急池的顶面居中安装有稀释池盖板,贯穿蓄水池盖板与稀释池盖板的上下端居中均安装有取样口,蓄水应急池的上端靠近一侧安装有废水进口,废水进口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蓄水应急池与稀释应急池之间安装有抽水机构,稀释应急池的顶面靠前端安装有排水机构,稀释应急池的顶面靠前端安装有导水机构;
[0007]所述起吊机构包括两个龙门架,龙门架的水平段前后端居中均开设有滑道,两个龙门架之间安装有两个滑卡,滑卡的底端且位于两个龙门架水平段下方的位置均安装有交流异步电机,其中一个滑卡的底面与蓄水池盖板的顶面、另一个滑卡的底面与稀释池盖板的顶面均安装有两组连接卡,且每组连接卡的数量为两个,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两组连接卡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贯穿连接杆与连接卡连接处的前后端安装有连接轴。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抽水机构包括两个水泵,两个水泵的进水口
和出水口处均安装有一根水管,两个水泵的底端以及位于同一侧的两根水管的水平段底端均安装有枕木。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两个过滤框,两个过滤框之间且靠前后端的位置均安装有轴承,两个过滤框顶面居中的位置跨接有一个柔性拉环,过滤框的内侧安装有过滤网。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蓄水池盖板与蓄水应急池的连接处且远离抽水机构的一侧、稀释池盖板与稀释应急池且远离抽水机构的一侧均安装有转轴,蓄水池盖板与稀释池盖板均呈可转动设置,废水进口与蓄水应急池的内部相互连通。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抽水机构中安装在水泵进水口处的水管末端位于蓄水应急池池底,抽水机构中安装在水泵出水口处的水管末端位于稀释应急池池底,且导水机构和排水机构的组成部件均与抽水机构相同。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过滤机构与废水进口之间呈可拆卸设置,且两个过滤框呈可背向柔性拉环的一侧转动设置。
[0013]一种事故应急池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4]步骤一:根据蓄水应急池和稀释应急池的长宽高尺寸,在施工地点进行土方开挖形成蓄水应急池和稀释应急池建设需要的基坑;
[0015]步骤二:完成基坑的开挖后,在四周的坑壁抹上一层水泥砂浆保护层,之后夯实基坑底部,再铺上一层砂石垫层,并在砂石垫层上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层;
[0016]步骤三:待基坑底部的混凝土垫层凝固之后,在混凝土垫层之上铺设水泥板,并在水泥板的接缝处填充水泥并抹平,再在基坑四周采用钢筋和水泥搭建池胚,基坑中部同样采用钢筋和水泥搭建形成隔离墙体,形成蓄水应急池和稀释应急池的池胚,待水泥凝固后,再在池底和池壁铺设一层水泥并抹平,待水泥凝固后形成蓄水应急池和稀释应急池的池体,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时,废水进口的位置需要提前留出,同样采用钢筋配合水泥搭建;
[0017]步骤四:完成蓄水应急池和稀释应急池的搭建后,在蓄水应急池和稀释应急池的对应位置安装枕木,之后在安装好的枕木上安装水泵,再将水管安装在水泵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处,完成抽水机构、导水机构和排水机构的安装;
[0018]步骤五:完成抽水机构、导水机构和排水机构的安装后,在蓄水应急池的顶面靠一侧开设转轴的安装槽,安装槽中安装一个内径大于转轴外径的半环,将安装好转轴的蓄水池盖板安装在蓄水应急池的上端,转轴卡入半环中后再在转轴上端安装另一个半环,之后用水泥对安装槽上端进行封堵,用同样的方法安装稀释池盖板;
[0019]步骤六:完成蓄水池盖板和稀释池盖板的安装后,再在蓄水池盖板和稀释池盖板的顶端打孔安装取样口,之后将起吊机构架设在蓄水应急池和稀释应急池的上端,并将连接卡与蓄水池盖板和稀释池盖板固定焊接,最后将过滤机构安装在废水进口的内部,完成整个事故应急池的施工过程。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通过设置起吊机构,利用起吊机构中的龙门架将起吊机构架设在蓄水应急池与稀释应急池的顶端,启动起吊机构中的交流异步电机,带动滑卡沿着滑道的方向滑动,通过滑卡的移动带动连接杆绕着连接轴转动,使蓄水池盖板和稀释池盖板被连接杆拉动抬起打开,便于人员进入蓄水应急池和稀释应急池对沉淀物进行清理;
[0022]2、通过设置蓄水应急池和稀释应急池,先将高浓度的废水通入蓄水应急池中储存,在稀释废水时,启动抽水机构中的水泵配合水管将蓄水应急池中的高浓度污水抽入一部分到稀释应急池中,利用枕木对水泵和水管进行支撑固定,当高浓度污水进入到稀释应急池中后,通过导水机构向稀释应急池中导入低浓度污水或者清水对高浓度污水进行稀释,完成废水稀释后,再通过排水机构将稀释后的污水排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进行下一步处理,避免一池多用,采用单池单用的方法便于废水的稀释;
[0023]3、通过设置过滤机构,当过滤机构被腐蚀后,拉动柔性拉环,两个过滤框绕着轴承向着背向柔性拉环的方向转动折叠,使卡在废水进口中的过滤机构被取出,之后将新的呈折叠状态的过滤机构放入废水进口中,并在废水进口中展开,利用两个过滤框将过滤机构卡在废水进口的内部,便于过滤机构的更换;
[0024]4、本技术通过设置起吊机构,便于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事故应急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应急池(1),所述蓄水应急池(1)的一侧设置有稀释应急池(2),蓄水应急池(1)与稀释应急池(2)的上端架设有同一个起吊机构(3),蓄水应急池(1)的顶面居中安装有蓄水池盖板(5),稀释应急池(2)的顶面居中安装有稀释池盖板(6),贯穿蓄水池盖板(5)与稀释池盖板(6)的上下端居中均安装有取样口(7),蓄水应急池(1)的上端靠近一侧安装有废水进口(4),废水进口(4)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机构(11),蓄水应急池(1)与稀释应急池(2)之间安装有抽水机构(8),稀释应急池(2)的顶面靠前端安装有排水机构(10),稀释应急池(2)的顶面靠前端安装有导水机构(9);所述起吊机构(3)包括两个龙门架(12),龙门架(12)的水平段前后端居中均开设有滑道(13),两个龙门架(12)之间安装有两个滑卡(14),滑卡(14)的底端且位于两个龙门架(12)水平段下方的位置均安装有交流异步电机(15),其中一个滑卡(14)的底面与蓄水池盖板(5)的顶面、另一个滑卡(14)的底面与稀释池盖板(6)的顶面均安装有两组连接卡(16),且每组连接卡(16)的数量为两个,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的两组连接卡(16)之间设置有连接杆(17),贯穿连接杆(17)与连接卡(16)连接处的前后端安装有连接轴(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事故应急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机构(8)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津君易剑江镇鸿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马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