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园用海绵型跑道铺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795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校园用海绵型跑道铺装结构。所述跑道铺装结构包括挡壁、设于挡壁内侧的排水槽和连接排水槽的铺装结构;挡壁内设有第一排水口连通排水管网;铺装结构内设有第二排水口连通蓄水设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遭遇大雨时,可实现快速排水,解决道路残积雨水对行人行走造成影响的问题,同时过滤并蓄积部分雨水,补给市政园林绿化。补给市政园林绿化。补给市政园林绿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校园用海绵型跑道铺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跑道铺装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校园用海绵型跑道铺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理念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以来,在中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道路结构方面的运用也逐渐兴起。传统校园建设中,一旦出现暴雨,因为排水不畅等原因,校园道路短时间内容易形成积水,影响道路交通,甚至影响学生生活出行。近年来,慢跑道逐渐兴起,各大高校纷纷开始修建环校跑道,所以,海绵城市理念在跑道结构方面的运用也逐渐兴起。
[0003]例如,公告号为CN 209039915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渗水型塑胶跑道,包括底层,底层上方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基层、柔性网状层、活性炭吸附层和塑胶面层,使得经过塑胶面层渗透的水从排水管道或通孔快速排出,避免塑胶跑道因积水而存在安全隐患。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一、当下大雨时,道路表面的雨水需要层层渗透,这样的排水效率比较低,因此,当遭遇大雨天时,容易出现雨水残积在道路表面的现象,影响人们的行走。二、过滤后的雨水直接进入到基层土壤中,对道路的结构稳定产生一定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校园用海绵型跑道铺装结构,在遭遇大雨时,可实现快速排水,从而改善雨水容易残积在道路表面而对行人行走造成影响的问题,同时能过滤并蓄积部分雨水,用于补给市政园林绿化。
[0006]本技术的目的至少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之一实现。/>[0007]一种校园用海绵型跑道铺装结构,包括挡壁、设于挡壁内侧的排水槽和连接排水槽的铺装结构;
[0008]挡壁内设有第一排水口连通排水管网;铺装结构内设有第二排水口连通蓄水设施。
[0009]进一步地,所述铺装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透水塑胶层、柔性网状层、滞留层、砂垫层、透水土工布、碎石垫层、隔水板和下垫层。
[0010]进一步地,第二排水口连通隔水板和蓄水设施;下雨时,落在透水塑胶层表面的雨水依次透过柔性网状层、滞留层、砂垫层、透水土工布、碎石垫层、隔水板,最后,经过各层过滤后的雨水通过第二排水口进入蓄水设施中。
[0011]进一步地,挡壁为长800

1000mm、宽200

250mm、高200

250mm的方形预制混凝土条石;
[0012]挡壁朝向排水槽一侧距长边下边缘65

75mm处开设长度500

700mm、宽度100

150mm、高度40

60mm的开口,若干个直径为50

75mm的第一排水口设置于挡壁的开口底部;
第一排水口的位置高于排水槽的底部,低于透水塑胶层的顶部;
[0013]挡壁开有开口的一侧朝向跑道,挡壁的下边缘保持与滞留层上边缘平齐。
[0014]进一步地,第一排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排水管网,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防止雨水回流;当下大雨或者降雨时间较长,当蓄水设施无法积蓄雨水时,雨水可通过第一排水口直接进入排水管网中,避免出现道路的积水现象。
[0015]进一步地,若跑道为单坡排水,则在铺装结构单侧布置挡壁;
[0016]若跑道为双坡排水,则在铺装结构双侧布置挡壁,两侧布置的挡壁与铺装结构之间均设置有排水槽,且两侧布置的挡壁均配置有第一排水口、管道和单向阀。
[0017]进一步地,排水槽一侧连接挡壁,另一侧连接柔性网状层;排水槽底部设有若干第三排水口连通滞留层;当雨较大时,跑道表面产生的径流流至排水槽通过第三排水口进入到滞留层内,再依次透过柔性网状层、滞留层、砂垫层、透水土工布、碎石垫层、隔水板,最后,经过各层过滤后的雨水通过第二排水口进入蓄水设施中。同时,排水槽2可对跑道旁绿地内漫出的径流进行拦截,避免雨水和杂物影响跑道。
[0018]进一步地,为保证设施的使用寿命,所述滞留层为混凝土制格栅层,不仅耐腐蚀,还有利于为透水塑胶层和柔性材料层提供良好的支撑。
[0019]进一步地,透水塑胶层为EPDM橡胶层或PU层。
[0020]进一步地,砂垫层的厚度为50

150mm,碎石垫层的厚度为150

300mm,隔水板的厚度为40

60mm,下垫层为厚200

300mm的C15细石现浇混凝土。
[00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塑胶跑道表面的雨水可以经过面层直接下渗,进入到滞留层中,然后缓慢通过过滤结构的过滤作用后,得到较为清澈的雨水,然后在隔水板的阻隔和引流下进入雨水收集设施。当雨量较大时,雨水沿着跑道侧坡进入到排水槽之中,连同周边绿地的溢水一起从排水槽底部的排水孔进入到滞留层之中,避免路面积水。当雨量超过滞留层所能滞留的最大容量时,雨水水位上升至与排水槽侧边的挡壁的开口平齐,雨水通过挡壁开口的排水孔迅速的进入到排水管网之中。具体来看,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可以使跑道表面的雨水较为有效的收集至雨水收集设施,当蓄满后,也可以通过侧边排水孔排水,避免路面积水问题的出现。第二、本技术设置了若干过滤层,同时在排水槽的底部和侧面设置雨水篦子和过滤结构,确保了雨水的洁净度,利于后期缓解市政景观供水压力。
[0023]跑道的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塑胶层、柔性网状层、滞留层、砂垫层、碎石垫层、透水土工布层、隔水板、下垫层,整个路面结构简易、便于施工、造价低。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校园用海绵型跑道铺装结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
[0028]一种校园用海绵型跑道铺装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挡壁1、设于挡壁1内侧的排水槽2和连接排水槽2的铺装结构;
[0029]挡壁1内设有第一排水口11连通排水管网;铺装结构内设有第二排水口12连通蓄水设施。
[0030]如图1所示,所述铺装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透水塑胶层3、柔性网状层4、滞留层5、砂垫层6、透水土工布7、碎石垫层8、隔水板9和下垫层10。
[0031]如图1所示,第二排水口12连通隔水板9和蓄水设施;下雨时,落在透水塑胶层3表面的雨水依次透过柔性网状层4、滞留层5、砂垫层6、透水土工布7、碎石垫层8、隔水板9,最后,经过各层过滤后的雨水通过第二排水口12进入蓄水设施中。
[0032]如图1所示,挡壁1为长800

1000mm、宽200

250mm、高200

250mm的方形预制混凝土条石;
[0033]挡壁1朝向排水槽2一侧距长边下边缘6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园用海绵型跑道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挡壁(1)、设于挡壁(1)内侧的排水槽(2)和连接排水槽(2)的铺装结构;挡壁(1)内设有第一排水口(11)连通排水管网;铺装结构内设有第二排水口(12)连通蓄水设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园用海绵型跑道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装结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透水塑胶层(3)、柔性网状层(4)、滞留层(5)、砂垫层(6)、透水土工布(7)、碎石垫层(8)、隔水板(9)和下垫层(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校园用海绵型跑道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排水口(12)连通隔水板(9)和蓄水设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园用海绵型跑道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挡壁(1)为长800

1000mm、宽200

250mm、高200

250mm的方形预制混凝土条石;挡壁(1)朝向排水槽(2)一侧距长边下边缘65

75mm处开设长度500

700mm、宽度100

150mm、高度40

60mm的开口(13),若干个直径为50

75mm的第一排水口(11)设置于挡壁(1)的开口(13)底部;第一排水口(11)的位置高于排水槽(2)的底部,低于透水塑胶层(3)的顶部;挡壁(1)开有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小山李雄张雪霏张颖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