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功能设备参数的动态控制、测量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765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视功能设备参数的动态控制、测量系统和方法,属于视功能设备检查和训练参数测量和数据处理领域。本申请的视功能设备参数的动态控制、测量系统控制在镜盘不同测试方向上进行不断交替,控制正负两个相对方向进行一轮测量,就可确定得到调节能力值、调节灵活度值以及集合/散开能力和聚散灵活度值,可以使视功能设备在测量响应参数中减少反复确认得过程和回合数,使得视功能设备在检查和训练中镜片切换更加无缝化衔接,减少了设备测量调节参数所用的时间,控制、测量系统以及方法可以使得检查训练设备数据处理效率和使用效率大幅提高。用效率大幅提高。用效率大幅提高。

A dynamic control and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ameters of visual func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视功能设备参数的动态控制、测量系统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视功能设备检查和训练参数测量和数据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视功能设备参数的动态控制、测量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视功能检查和训练设备在参数测量中,在一次测量中往往只能控制在一个难度上,需要人为调整检查或者训练用的镜片难度:为了检查出调节和聚散的幅度以及转换速度,往往需要多次调整;并且在参数测量过程中设置合适的转换参数有时需要反复试验。需要依次测量调节放松、调节紧张、和调节灵活度,调节放松通过逐渐在眼前增加正球镜直至视标出现模糊而得到,调节紧张通过逐渐在眼前增加负球镜直至视标出现模糊而得到;根据调节放松和调节紧张的范围选择合适的调节灵活度测量的正负镜片,设备记录一分钟之内在选定的正负镜片间进行切换的周期数,从而了解在特定难度正负镜片之间进行切换的速度和平均用时。然而现有技术中设备需要进行n次反复测量和记录才能得到调节能力以及调节灵活度。
[0003]上述测量和训练的过程也需要通过人为反复确认并不断操控设备来改变训练的难度。在此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得到测量结果,检查和训练设备运行时间长,降低使用寿命,用户检查和训练的效率低、体验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难题,提供一种视功能设备参数的动态控制、测量系统和方法。
[0005]视功能设备参数的动态控制、测量系统至少包含:数据处理单元、控制单元、镜盘装置、参数设置单元和反馈完成确认信号单元,其中镜盘装置中包含两个独立的镜盘,每个镜盘包含多组镜片,参数设置单元用于设置测试难度;反馈完成确认信号单元用于当用户完成各个检查和训练项任务时,可通过手柄、按键或智能反馈方式进行反馈完成确认信号,视功能设备控制单元根据反馈结果确定下一步检查或训练项,并由控制单元依据测试项进行镜片切换。
[0006]视功能设备在进行参数的动态控制及测量时,控制单元控制任一个测试方向作为初设始测试方向,并控制镜盘在两个相对方向依次交替转换;
[0007]参数设置单元,设置测试初始难度参数为最低难度,按照一定的幅度增加难度,直到在两个测试方向的难度保持不变,检查或者训练能完成的最高难度时停止;
[0008]数据处理单元记录上述调节紧张和调节放松两个方向测试完成反馈时对应的球镜度,以及通过测试所用时间t,依据最大球镜度球镜度确定调节放松能力值和调节紧张能力值,依据在两个相对方向对应的球镜度下完成测试的通过时间确定调节灵活度;
[0009]或者记录上述集合和散开两个方向测试完成反馈时对应的棱镜度,以及通过测试所用时间T,依据能完成最大棱镜度确定集合和聚散能力值,依据在两个相对方向对应的棱
镜度完成测试的通过时间确定聚散灵活度。
[0010]具体地,调节放松能力值TF、调节紧张能力值TJ分别为完成调节紧张和调节放松两个方向最大难度对应的球镜度值,某个
±
球镜度下的调节灵活度值AF(Accommodative Facility)计算公式如下:
[0011]AF=60/(t1+t2)
[0012]其中AF表示调节灵活度,t1表示正球镜度下完成检查、训练所用的时间,t2表示负球镜度下完成检查、训练所用的时间。
[0013]集合能力、散开能力为集合、散开测试能通过的最大棱镜度;聚散灵活度FVF=60/(T
BI
+T
BO
),其中T
BI
、T
BO
分别集合、散开对应棱镜度测试的通过时间。
[0014]视功能设备参数的动态控制、测量方法包含如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15]视功能设备在进行参数的动态控制及测量时,控制任一个测试方向作为初设始测试方向,控制镜盘在两个相对方向依次交替转换,设置测试初始难度参数为最低难度,按照一定的幅度增加难度,直到在两个测试方向的难度保持不变,检查或者训练能完成的最高难度时停止;
[0016]记录调节紧张和调节放松两个方向测试完成反馈时对应的球镜度,以及通过测试所用时间t,依据最大求确定调节放松能力值和调节紧张能力值,视功能设备依据在两个相对方向对应的球镜度下完成时间确定调节灵活度;
[0017]或者记录上述集合和散开两个方向测试完成反馈时对应的棱镜度,以及通过测试所用时间T,依据能完成最大棱镜度确定集合和聚散能力值,依据在两个相对方向对应的棱镜度完成测试的通过时间确定聚散灵活度。
[0018]上述检查和训练中,当用户完成各个检查和训练项任务时,可通过手柄、按键或智能反馈方式进行反馈完成确认信号,视功能设备控制单元根据反馈结果确定下一步检查或训练项,并控制进行对应检查和训练项的镜片切换。
[0019]具体地,调节放松能力值TF、调节紧张能力值TJ分别为完成调节紧张和调节放松两个方向最大难度对应的球镜度值,某个
±
球镜度下的调节灵活度值AF(Accommodative Facility)计算公式如下:
[0020]AF=60/(t1+t2)
[0021]其中AF表示调节灵活度,t1表示正球镜度下完成检查、训练所用的时间,t2表示负球镜度下完成检查、训练所用的时间。
[0022]集合能力、散开能力为集合、散开测试能通过的最大棱镜度;聚散灵活度FVF=60/(T
BI
+T
BO
),其中T
BI
、T
BO
分别集合、散开对应棱镜度测试的通过时间。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视功能设备参数的动态控制、测量系统控制在镜盘不同测试方向上进行不断交替,控制正负两个相对方向进行一轮测量,就可得出调节能力值、调节灵活度值以及集合/散开能力和聚散灵活度值,可以使视功能设备在测量响应参数中减少反复确认得过程和回合数,使得视功能设备在检查和训练中镜片切换更加无缝化衔接,减少了设备测量调节参数所用的时间,控制、测量系统以及方法可以使得检查训练设备数据处理效率和使用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0024]图1本专利技术示例性采用的视功能检查训练设备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如下:箱体(1)、观察窗(3)、按钮(10)、指示灯(11)、孔(13)、挡板(14)、驱动杆(202)、镜片装置(4)。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结合图1说明视功能设备在检查和训练时,根据不同项目在检查、训练设备切换多组镜片组合,多组镜片安装在观察窗内的目镜盘上;具体当用户完成各个检查和训练项中的每一项任务时,用户要通过手柄、按键或智能反馈方式进行反馈确认,根据反馈结果确定下一步检查或训练项,视功能设备依据检查项自动进行对应检查和训练项的镜片切换。附图1给出了通过按钮(10)来进行检查和反馈确认的方式。其中视功能检查训练设备外部各部件包含箱体(1)、观察窗(3)、按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功能设备参数的动态控制、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数据处理单元、控制单元、镜盘装置、参数设置单元和反馈完成确认信号单元;控制单元控制以任一个测试方向作为初设始测试方向,并控制镜盘装置中的镜盘在两个相对方向依次交替转换;参数设置单元,设置测试初始难度参数为最低难度,按照一定的幅度增加难度,直到在两个测试方向的难度保持不变,检查或者训练能完成的最高难度时停止;其中调节包含调节紧张和调节放松两个相对方向,聚散包含集合和散开两个相对方向;数据处理单元记录上述调节紧张和调节放松两个方向测试完成反馈时对应的球镜度以及通过测试所用时间t,依据最大球镜度确定调节放松能力值和调节紧张能力值,依据在两个相对方向对应的球镜度下完成时间确定调节灵活度,或者记录上述集合和散开两个方向测试完成反馈时对应的棱镜度以及通过测试所用时间T,依据能完成最大棱镜度确定集合和聚散能力值,依据在两个相对方向对应的棱镜度完成测试的通过时间确定聚散灵活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功能设备参数的动态控制、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镜盘装置中包含两个独立的镜盘,每个镜盘包含多组镜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功能设备参数的动态控制、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反馈完成确认信号单元用于当用户完成各个检查和训练项任务时,可通过手柄、按键或智能反馈方式进行反馈完成确认信号,视功能设备控制单元根据反馈结果确定下一步检查或训练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功能设备参数的动态控制、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处理单元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测量参数:调节放松能力值TF、调节紧张能力值TJ分别为完成调节紧张和调节放松两个方向最大难度对应的球镜度值,某个
±
球镜度下的调节灵活度值AF(Accommodative Facility)计算公式如下:AF=60/(t1+t2)其中AF表示调节灵活度,t1表示正球镜度下完成检查、训练所用的时间,t2表示负球镜度下完成检查、训练所用的时间;或者集合能力、散开能力为集合、散开两个测试方向能通过的最大棱镜度,聚散灵活度FVF=60/(T
BI
+T
BO
),其中T
BI
、T
BO
分别集合、散开对应棱镜度测试的通过时间。5.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斐斐黄正衍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九米九视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