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气囊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759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隔振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囊隔振器。包括外囊体、固定在所述外囊体两端的盖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外囊体与所述盖板的夹紧部,所述外囊体包括主囊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囊体端部外侧的连接囊体,相对应的所述连接囊体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第一挤压圈,所述盖板的内壁设有抵紧圈,相对应的所述抵紧圈与所述第一挤压圈之间设有填充圈,所述第一挤压圈靠近相对应的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动面,所述填充圈与所述主囊体之间还设有密封带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密封带圈可有效解决第一缝隙的漏气问题,利用第一滑动面的设置,通过填充圈与抵紧圈的挤压,可有效解决第二缝隙的漏气问题,且第一挤压圈与连接囊体之间也可减少硫化过程,精简了制备工艺。精简了制备工艺。精简了制备工艺。

New airbag vibration iso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气囊隔振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隔振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囊隔振器。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噪声是大型机械设备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对数百吨的大型及超大型设备采取整体隔振技术是当前控制机械噪声最有效的技术手段。在现有技术中,隔振器一般包括外囊体以及位于其两端的上下盖板,其中外囊体的两端与上下盖板之间通过法兰以及固定螺栓连接,外囊体一般包括形成腔室的主囊体以及用于连接的连接囊体,连接囊体一般包裹住中部法兰,连接囊体的上下两端则分别设有内部法兰和外部法兰,内部法兰和外部法兰与连接囊体通过硫化成型,因此上述法兰则与连接囊体形成一体结构,该一体结构通过螺栓与对应盖板连接。
[000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内法兰是金属材质,与连接囊体材质不一,因此硫化成型后,由于腔室内充有高压气体,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内法兰与连接囊体在高气压环境下会逐渐剥落,导致结构气密性下降。由于隔振器内部结构的局限性,内法兰与盖板之间一般仅通过密封条这一单一的方式进行密封,密封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0004]对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气囊隔振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隔振器。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气囊隔振器,包括外囊体、固定在所述外囊体两端的盖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外囊体与所述盖板的夹紧部,所述外囊体包括主囊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囊体端部外侧的连接囊体,相对应的所述连接囊体与所述盖板之间设有第一挤压圈,所述夹紧部用于夹紧相对应的所述盖板、第一挤压圈以及连接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内壁设有抵紧圈,所述抵紧圈位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挤压圈的内侧,相对应的所述抵紧圈与所述第一挤压圈之间设有填充圈,所述第一挤压圈靠近相对应的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动面,沿指向所述第一挤压圈内部的方向,所述第一滑动面向远离相对应的所述盖板方向处倾斜,所述填充圈与所述主囊体之间还设有密封带圈。
[0007]可选的,所述抵紧圈上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位于所述填充圈远离相对应的所述盖板的一侧,两个所述填充圈之间设有拉紧部,所述拉紧部上设有气压连通件。
[0008]可选的,所述限位圈靠近相对应的所述填充圈的一端设有第一分散面,沿指向所述限位圈外部的方向,所述第一分散面向远离相对应的所述盖板处倾斜,所述填充圈上设有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分散面配合的第二分散面。
[0009]可选的,所述密封带圈包括第一带圈与第二带圈,所述第一带圈的两端分别与拉紧部以及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挤压圈相连接,所述第二带圈与所述第一带圈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带圈靠近相对应的所述盖板的一端与主囊体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带圈远离
相对应的所述盖板的一端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带圈连接。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滑动面靠近相对应的所述连接囊体处设置,所述第一挤压圈靠近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带圈处设有补充圈。
[0011]可选的,所述抵紧圈上还设有导向圈,所述导向圈位于所述填充圈靠近相对应的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导向圈靠近相对应的所述填充圈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面,所述填充圈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面相配合的第二导向面;
[0012]所述第一导向面为内凹的弧面,
[0013]或,
[0014]沿指向所述所述导向圈内部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向面向远离相对应的所述盖板方向处倾斜。
[0015]可选的,所述填充圈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面配合的第二滑动面。
[0016]可选的,所述第二滑动面以及填充圈靠近相对应所述盖板的一侧均设有滑动层。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挤压圈靠近相对应的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凸圈,所述盖板对应所述凸圈处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密封垫圈。
[0018]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滑动面与所述第二滑动面相贴合且未发生相对滑动时,所述盖板与所述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挤压圈之间形成用于二者相互靠近的预留空间,所述预留空间内设有弹性圈。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第一滑动面、填充圈、抵紧圈以及密封带圈的设置首先可有效实现隔振器的高密封性,高密封性主要体现在,通过密封带圈可有效解决第一缝隙的漏气问题,利用巧妙的第一滑动面的设置,通过填充圈与抵紧圈的挤压,可有效解决第二缝隙的漏气问题。且基于该实施,第一挤压圈与连接囊体之间也可减少硫化过程,从而精简了制备工艺。
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挤压圈、填充圈以及抵紧圈圈的布置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填充圈与抵紧圈的对接过程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填充圈与抵紧圈的对接完成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外囊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滑动面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9]其中,1、盖板;11、凹槽;12、密封垫圈;21、主囊体;22、连接囊体;31、连接螺栓;32、第二挤压圈;4、第一挤压圈;41、第一滑动面;42、补充圈;43、凸圈;5、抵紧圈;51、限位圈;52、第一分散面;53、导向圈;54、第一导向面;6、填充圈;61、第二滑动面;62、第二分散面;
63、第二导向面;64、滑动层;71、第一带圈;72、第二带圈;8、拉紧部;9、预留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2]请参阅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气囊隔振器,包括外囊体、固定在所述外囊体两端的盖板1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外囊体与所述盖板1的夹紧部,所述外囊体包括主囊体21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囊体21端部外侧的连接囊体22,相对应的所述连接囊体22与所述盖板1之间设有第一挤压圈4,所述夹紧部用于夹紧相对应的所述盖板1、第一挤压圈4以及连接囊体2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的内壁设有抵紧圈5,所述抵紧圈5位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挤压圈4的内侧,相对应的所述抵紧圈5与所述第一挤压圈4之间设有填充圈6,所述第一挤压圈4靠近相对应的所述盖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囊隔振器,包括外囊体、固定在所述外囊体两端的盖板(1)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外囊体与所述盖板(1)的夹紧部,所述外囊体包括主囊体(21)以及设置在所述主囊体(21)端部外侧的连接囊体(22),相对应的所述连接囊体(22)与所述盖板(1)之间设有第一挤压圈(4),所述夹紧部用于夹紧相对应的所述盖板(1)、第一挤压圈(4)以及连接囊体(2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的内壁设有抵紧圈(5),所述抵紧圈(5)位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挤压圈(4)的内侧,相对应的所述抵紧圈(5)与所述第一挤压圈(4)之间设有填充圈(6),所述第一挤压圈(4)靠近相对应的所述盖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滑动面(41),沿指向所述第一挤压圈(4)内部的方向,所述第一滑动面(41)向远离相对应的所述盖板(1)方向处倾斜,所述填充圈(6)与所述主囊体(21)之间还设有密封带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囊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圈(5)上设有限位圈(51),所述限位圈(51)位于所述填充圈(6)远离相对应的所述盖板(1)的一侧,两个所述填充圈(6)之间设有拉紧部(8),所述拉紧部(8)上设有气压连通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气囊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圈(51)靠近相对应的所述填充圈(6)的一端设有第一分散面(52),沿指向所述限位圈(51)外部的方向,所述第一分散面(52)向远离相对应的所述盖板(1)处倾斜,所述填充圈(6)上设有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分散面(52)配合的第二分散面(6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气囊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带圈包括第一带圈(71)与第二带圈(72),所述第一带圈(71)的两端分别与拉紧部(8)以及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挤压圈(4)相连接,所述第二带圈(72)与所述第一带圈(71)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带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应龙郭国强于安斌金著侯九霄张犇游晶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