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降噪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7586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降噪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当前车辆的道路试验数据以及模态测试数据确定出所述当前车辆加速轰鸣时对应产生的目标频率;基于所述当前车辆中的车身前保横梁的整体结构以及所述目标频率制定出所述车身前保横梁的局部结构的目标优化方案,所述目标优化方案包括优化参数以及优化部位;根据所述目标优化方案进行CAE仿真分析,以进行试验验证。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在只对车身前保横梁进行局部优化的前提下,就能够有效的消除车身前保横梁的固有频率与发动机的激励频率耦合共振产生轰鸣噪声的问题,大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适用于大范围的推广与使用。适用于大范围的推广与使用。适用于大范围的推广与使用。

A vehicle noise reduction method an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降噪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降噪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纯粹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汽车的驾驶乐趣和乘坐品质,而汽车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性能在行驶过程中能够给予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因此,NVH性能已逐渐成为评价汽车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
[0003]汽车NVH性能主要由噪声振动水平体现,其主要分为正常噪声振动和异常噪声振动。正常噪声振动主要由发动机正常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而异常噪声振动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其既有零部件质量问题的原因,也有设计方面的原因。由于异常噪声的存在会影响用户的主观感受,并且容易引起用户的抱怨。
[0004]其中,加速轰鸣是一种音频较为低沉且容易给乘客带来一定压耳感的声音,它是异常噪声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其中因汽车结构附件固有频率与发动机激励频率耦合共振产生的噪声振动是导致汽车出现轰鸣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一些没有特定法规要求的附件,因固有频率与发动机激励频率耦合而产生的轰鸣噪声,通常采用优化整体结构或提升刚度避开发动机激励频率来达到改善轰鸣噪声的效果。但是,针对某些需要满足安全法规的附件,例如车身前保横梁固有频率与发动机激励频率耦合共振产生的轰鸣噪声,现有技术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0005]因此,提供一种能够消除车身前保横梁固有频率与发动机激励频率耦合共振产生的轰鸣噪声的方法很有必要。
专利技术内容
[0006]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降噪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有效的解决车身前保横梁固有频率与发动机激励频率耦合共振产生的轰鸣噪声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汽车降噪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8]根据当前车辆的道路试验数据以及模态测试数据确定出所述当前车辆加速轰鸣时对应产生的目标频率;
[0009]基于所述当前车辆中的车身前保横梁的整体结构以及所述目标频率制定出所述车身前保横梁的局部结构的目标优化方案,所述目标优化方案包括优化参数以及优化部位;
[0010]根据所述目标优化方案进行CAE仿真分析,以进行试验验证。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根据当前车辆的道路试验数据以及模态测试数据确定出当前车辆加速轰鸣时对应产生的目标频率;进一步的,基于当前车辆中的车身前保横梁的整体结构以及目标频率制定出上述车身前保横梁的局部结构的目标优化方案,该目标优化方案包括优化参数以及优化部位;最后只需要根据上述目标优化方案进行CAE仿真分析,
以进行试验验证。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在只对车身前保横梁进行局部优化的前提下,就能够有效的消除车身前保横梁的固有频率与发动机的激励频率耦合共振产生轰鸣噪声的问题,大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适用于大范围的推广与使用。
[0012]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优化方案进行CAE仿真分析,以进行试验验证的步骤包括:
[0013]在所述车身前保横梁的共振点处布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并采集所述共振点在所述当前车辆的轰鸣转速区间内产生的振动加速度;
[0014]通过力锤激励法测试动力吸振器在测试台架上产生的第一测试频率,并通过预设试验获取到所述动力吸振器的第一测试频率与测试敲击振动加速度大小之间的变化趋势。
[0015]优选的,所述通过力锤激励法测试动力吸振器在测试台架上产生的测试频率,并通过预设试验获取到所述动力吸振器的测试频率与测试敲击振动加速度大小之间的变化趋势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6]将所述动力吸振器设置在所述车身前保横梁的所述优化部位处,并通过所述力锤激励法测试所述动力吸振器在所述优化部位处产生的第二测试频率;
[0017]在所述动力吸振器上设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并进行道路扫频试验,以确定出所述动力吸振器在所述当前车辆的轰鸣转速区间内产生的实际振动频率。
[0018]优选的,所述在所述动力吸振器上设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并进行道路扫频试验,以确定出所述动力吸振器在所述当前车辆的轰鸣转速区间内产生的实际振动频率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9]基于所述实际振动频率对所述动力吸振器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动力吸振器的实际振动频率的大小与所述目标频率的大小相同。
[0020]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实际振动频率对所述动力吸振器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动力吸振器的实际振动频率的大小与所述目标频率的大小相同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1]将优化过后的动力吸振器进行道路试验验证,以采集所述当前车辆在所述轰鸣转速区间内的噪声大小。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汽车降噪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0023]采集模块,用于根据当前车辆的道路试验数据以及模态测试数据确定出所述当前车辆加速轰鸣时对应产生的目标频率;
[0024]处理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当前车辆中的车身前保横梁的整体结构以及所述目标频率制定出所述车身前保横梁的局部结构的目标优化方案,所述目标优化方案包括优化参数以及优化部位;
[0025]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优化方案进行CAE仿真分析,以进行试验验证。
[0026]其中,上述汽车降噪系统中,所述分析模块具体用于:
[0027]在所述车身前保横梁的共振点处布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并采集所述共振点在所述当前车辆的轰鸣转速区间内产生的振动加速度;
[0028]通过力锤激励法测试动力吸振器在测试台架上产生的第一测试频率,并通过预设试验获取到所述动力吸振器的第一测试频率与测试敲击振动加速度大小之间的变化趋势。
[0029]其中,上述汽车降噪系统中,所述汽车降噪系统还包括第一执行模块,所述第一执行模块具体用于:
[0030]将所述动力吸振器设置在所述车身前保横梁的所述优化部位处,并通过所述力锤激励法测试所述动力吸振器在所述优化部位处产生的第二测试频率;
[0031]在所述动力吸振器上设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并进行道路扫频试验,以确定出所述动力吸振器在所述当前车辆的轰鸣转速区间内产生的实际振动频率。
[0032]其中,上述汽车降噪系统中,所述汽车降噪系统还包括第二执行模块,所述第二执行模块具体用于:
[0033]基于所述实际振动频率对所述动力吸振器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动力吸振器的实际振动频率的大小与所述目标频率的大小相同。
[0034]其中,上述汽车降噪系统中,所述汽车降噪系统还包括第三执行模块,所述第三执行模块具体用于:
[0035]将优化过后的动力吸振器进行道路试验验证,以采集所述当前车辆在所述轰鸣转速区间内的噪声大小。
[0036]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37]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降噪方法的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当前车辆的道路试验数据以及模态测试数据确定出所述当前车辆加速轰鸣时对应产生的目标频率;基于所述当前车辆中的车身前保横梁的整体结构以及所述目标频率制定出所述车身前保横梁的局部结构的目标优化方案,所述目标优化方案包括优化参数以及优化部位;根据所述目标优化方案进行CAE仿真分析,以进行试验验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优化方案进行CAE仿真分析,以进行试验验证的步骤包括:在所述车身前保横梁的共振点处布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并采集所述共振点在所述当前车辆的轰鸣转速区间内产生的振动加速度;通过力锤激励法测试动力吸振器在测试台架上产生的第一测试频率,并通过预设试验获取到所述动力吸振器的第一测试频率与测试敲击振动加速度大小之间的变化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力锤激励法测试动力吸振器在测试台架上产生的测试频率,并通过预设试验获取到所述动力吸振器的测试频率与测试敲击振动加速度大小之间的变化趋势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动力吸振器设置在所述车身前保横梁的所述优化部位处,并通过所述力锤激励法测试所述动力吸振器在所述优化部位处产生的第二测试频率;在所述动力吸振器上设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并进行道路扫频试验,以确定出所述动力吸振器在所述当前车辆的轰鸣转速区间内产生的实际振动频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动力吸振器上设置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并进行道路扫频试验,以确定出所述动力吸振器在所述当前车辆的轰鸣转速区间内产生的实际振动频率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实际振动频率对所述动力吸振器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动力吸振器的实际振动频率的大小与所述目标频率的大小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降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实际振动频率对所述动力吸振器进行优化,以使所述动力吸振器的实际振动频率的大小与所述目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显能钟秤平彭荣聂思源殷和顺陈慈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