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757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3:22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透光区,显示透光区包括多个透光区和多个发光区,发光区与透光区间隔设置,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像素阵列层,设置于基板上,像素阵列层包括位于显示透光区中除多个透光区之外的区域中的金属结构;以及吸光层,设置于像素阵列层远离基板的一侧,吸光层包括:第一开口,在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上贯穿吸光层,且与透光区重叠;第二开口,在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上贯穿吸光层,且与发光区重叠;以及吸光结构,与金属结构的至少部分重叠。构的至少部分重叠。构的至少部分重叠。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由于偏光片会显著地降低透明显示装置的出光率,一般情况下,透明显示装置不会有偏光片,然而,由于透明显示装置不包括偏光片,导致透明显示装置对环境光的反射率较高,对环境光的反射率较高会导致透明显示装置显示时的对比度降低。
[000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透明显示装置对环境光的反射率较高导致的对比度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降低显示装置对环境光的反射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透光区,所述显示透光区包括多个透光区和多个发光区,所述发光区与所述透光区间隔设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
[0007]基板;
[0008]像素阵列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像素阵列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中除多个透光区之外的区域中的金属结构;以及
[0009]吸光层,设置于所述像素阵列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吸光层包括:
[0010]吸光结构,与所述金属结构的至少部分重叠;
[0011]第一开口,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吸光层,且与所述透光区重叠;以及
[0012]第二开口,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吸光层,且与所述发光区重叠。
[0013]在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金属结构包括:
[0014]多条信号线,设置于多个所述透光区之间,所述吸光结构与所述信号线的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开口还与靠近所述透光区的所述信号线和所述透光区之间的间隙重叠。
[0015]在上述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区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条沿同一个方向延伸的所述信号线;
[0016]所述吸光层还包括:
[0017]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区之间的相邻两条所述信号线之间。
[0018]在上述显示装置中,多条所述信号线包括:
[0019]第一信号线,设置于多个所述透光区之间,且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0020]第二信号线,设置于多个所述透光区之间,沿第二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电性绝缘,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0021]其中,所述吸光结构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的部分重叠。
[0022]在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金属结构还包括图案化阴极,所述吸光结构还与位于所述发光区之外的所述图案化阴极的至少部分重叠。
[0023]在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图案化阴极包括:
[0024]多个第一阴极,与多个所述发光区对应设置;以及
[0025]多个第二阴极,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阴极;
[0026]其中,所述吸光结构与多个所述第二阴极重叠,且与多个所述第一阴极和所述第二阴极连接的部分重叠。
[0027]在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吸光结构与所述发光区之外的所述图案化阴极重叠。
[0028]在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吸光结构在所述显示透光区的面积占比大于或等于5%且小于或等于30%。
[0029]在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吸光层与所述像素阵列层之间。
[0030]在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吸光结构包括黑色色阻。
[0031]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吸光层包括吸光结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透光区重叠,第二开口与发光区重叠,吸光结构与像素阵列层中的金属结构的至少部分重叠,以保证显示装置在透光区的透光率和在发光区的出光率的同时,降低像素阵列层中的金属结构的至少部分对环境光的反射率,进而提高显示装置显示的对比度。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显示透光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3]图2为沿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A

A切线的截面示意图;
[0034]图3为沿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B

B切线的截面示意图;
[0035]图4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阴极层的平面示意图;
[0036]图5为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吸光层的平面示意图;
[0037]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0038]图7为图6所示显示装置的吸光层的平面示意图;
[0039]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0040]图9为图8所示显示装置的吸光层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2]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为透明显示装置。请参阅图1,其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显示透光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透光区DA,显示透光区DA包括多个透光区TA和多个发光区P,发光区P与透光区TA间隔设置。
[0043]显示装置的透光区TA用于透光。多个透光区TA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
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具体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0044]显示装置的发光区P用于发光。多个发光区P包括第一发光区PR、第二发光区PB以及第三发光区PG,第一发光区PR、第二发光区PB以及第三发光区PG均不设置滤光结构。第一发光区PR用于发出第一色光,第二发光区PB用于发出第二色光,第三发光区PG用于发光第三色光,第一色光的颜色、第二色光的颜色以及第三色光的颜色互相不同。具体地,第一色光为红光,第二色光为蓝光,第三色光为绿光。
[0045]一个第一发光区PR、两个第二发光区PB以及一个第三发光区PG组成一个发光区重复单元U。在一个发光区重复单元U中,一个第一发光区PR的中心、一个第三发光区PG的中心以及两个第二发光区PB的中心分别位于一个虚拟四边形S的顶角位置处,一个第一发光区PR与一个第三发光区PG在第一方向上并排设置,且一个第二发光区PB与另一个第二发光区PB在第二方向上并排设置。
[0046]一个发光区重复单元U由四个相邻且分别位于第一方向上相邻两排透光区TA和第二方向上相邻两排透光区TA中的透光区TA包围。
[0047]请参阅图1

图3,图2为沿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A

A切线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沿图1所示显示装置的B

B切线的截面示意图。显示装置包括基板10、像素阵列层20、封装层30、吸光层40、填充层50、保护盖板60以及通孔20a。
[0048]基板10包括第一聚酰亚胺层、第二聚酰亚胺层以及无机绝缘层,无机绝缘层位于第一聚酰亚胺层和第二聚酰亚胺层之间。第一聚酰亚胺层和第二聚酰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透光区,所述显示透光区包括多个透光区和多个发光区,所述发光区与所述透光区间隔设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像素阵列层,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像素阵列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透光区中除多个所述透光区之外的区域中的金属结构;以及吸光层,设置于所述像素阵列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吸光层包括:第一开口,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吸光层,且与所述透光区重叠;第二开口,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吸光层,且与所述发光区重叠;以及吸光结构,与所述金属结构的至少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结构包括:多条信号线,设置于多个所述透光区之间,所述吸光结构与所述信号线的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开口还与靠近所述透光区的所述信号线和所述透光区之间的间隙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区之间设置有至少两条沿同一个方向延伸的所述信号线;所述吸光层还包括: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透光区之间的相邻两条所述信号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

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生泽张春鹏鲜于文旭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