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750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依次包括一次过滤装置、电荷装置以及二次过滤装置,所述电荷装置包括两旋叶电极棒,所述旋叶电极棒包括筒状本体,以及与所述筒状本体电连接的旋叶结构,所述旋叶结构包括若干套设于所述筒状本体的电极圈,相邻两所述电极圈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至少有一所述电极圈与所述筒状本体固定连接,至少有一所述电极圈与所述筒状本体滑动连接。本申请中,通过在筒状本体上设置旋叶结构以实现电极棒表面积的扩张,有效提高其导电面积,使得润滑油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更高。率更高。率更高。

A lubricating oil purification equipment based on balanced charge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

技术介绍

[0002]机械设备工作时,通常需要使用润滑油减小设备之间的摩擦。润滑油极易受到固体颗粒、水以及空气等污染物的影响。固体颗粒会导致润滑油清洁度降低,油质劣化,黏度等级下降,甚至造成机械设备的损伤和故障。机械润滑油可以附带一套在线过滤器。在一般的油路净化系统中,10微米以上颗粒物约占10%,10微米以下颗粒物占90%。小颗粒在齿面和轴承间隙中,会加剧齿轮和轴承的磨损,磨损产生的颗粒物继续进入润滑油,进一步加剧颗粒物杂质污染,形成一种恶行循环。因此,控制润滑油颗粒物污染,保证油品清洁度是延长换油周期、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运维费用、延长设备寿命的重要途径。
[0003]电荷平衡净化技术主要针对油泥、灰尘等固体污染物。该技术将润滑油分为并联的两个分支,通过电场作用使固体颗粒分别带正负电荷,使其在库仑力的影响下发生相向运动,结合在一起变成大尺寸颗粒,然后可以用过滤器进行脱除。
[0004]公开号为CN113856311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这样一种基于电荷平衡的新型润滑油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通过在润滑油箱口依次设置粗过滤器和第一细过滤器,能够过滤润滑油中直径大于10微米和大于5

7微米的固体颗粒;再通过颗粒荷电单元将润滑油分别流入两个线筒式电极中,使两个分支的微小固体颗粒分别带正负电荷,带正、电负电的固体颗粒互相吸引后呈电中性,再将其集聚成更大的固体颗粒后导入第二细过滤器,在第二细过滤器中将直径大于3微米的固体颗粒滤除掉从而实现润滑油的净化。
[0005]该申请中,颗粒荷电单元中采用的是线筒式电极,其外表面积较小,而电极棒的外表面积的大小与导电面积的大小成正相关,因此该申请中,每次能通过颗粒荷电单元进行除杂的润滑油量是有限度的,如果润滑油量过多,会导致部分润滑油中的颗粒不能带上电荷,从而造成除杂效果不佳的问题。虽然公知通过增加电极棒的表面粗糙度可以增大电极棒表面积,但是表面粗糙的电极棒容易使得润滑油中的颗粒附着,影响电极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依次包括用于初步过滤润滑油的一次过滤装置,用于使润滑油带上正、负电荷、并使得润滑油中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颗粒聚集的电荷装置,以及用于过滤润滑油中聚集的颗粒的二次过滤装置,所述电荷装置包括两旋叶电极棒,所述旋叶电极棒包括筒状本体,以及与所述筒状本体电连接的旋叶结构,所述旋叶结构包括若干套设于所述筒状本体的电极圈,相邻两所述电极圈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至少有一所述电极圈与所述筒状本体固定连接,至少有一所述电极圈与所述筒状本体滑动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电荷装置包括壳体,两所述旋叶电极棒竖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进口、顶部设置出口。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若干所述电极圈的外径沿从上到下的方向递减。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进口设有油泵。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电荷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两筒体,两所述旋叶电极棒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筒体内;所述筒体的底板设有以所述筒状本体为中心轴的环形通孔,所述环形通孔包括外环内壁和内环内壁,所述外环内壁和内环内壁之间通过连接杆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筒体的底板设有若干所述环形通孔,若干所述环形通孔的宽度以所述筒状本体为中心、沿所述筒状本体的径向方向、由中心向外递减。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电极圈表面、与所述弹性件表面均设有凹槽。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电极圈设有开口、以使得所述电极圈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一所述电极圈的第一连接端与其上方电极圈的第二连接端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第二连接端与其下方电极圈的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旋叶结构中,位于最两端的电极圈与所述筒状本体固定连接,剩余电极圈与所述筒状本体滑动连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一次过滤装置包括设有一级进口和一级出口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电极棒,所述电极棒与所述外壳内壁之间填充有过滤介质。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申请中,对传统电极棒进行了改进,通过在筒状本体上设置旋叶结构以实现电极棒表面积的扩张,有效提高其导电面积,使得润滑油净化设备的净化效率更高。
[0018]2.本申请中,旋叶结构中部分结构是滑动套设在筒状本体上的,在润滑油的流动作用下,这一部分受流体推动而在筒状本体上滑动,可对筒状本体外表面进行滑动刮除,以避免颗粒在筒状本体上的附着。
[0019]3.本申请中,将旋叶电极棒竖直设置,在无润滑油通入时,在重力作用下,旋叶结构的滑动部分在筒状本体的下部分堆积;在润滑油通入时,控制润滑油的流动方向由下至上,以使得流体对旋叶结构向上推动。一方面,通过在这两种状态间来回替换,可使得旋叶结构实现自身的振动,避免颗粒在自身上附着。另一方面,在润滑油通入时,旋叶结构中可滑动的电极圈在自身重力以及润滑油的浮力下达到平衡,使得若干可滑动的电极圈在竖直方向上均匀分布而不再堆积 ,保证了电极棒周围电荷的平衡,避免电荷集中造成的高压击穿现象。
[0020]4.本申请中,在平衡电荷之前还设置了带电极棒的一次过滤装置,首先通过电泳对杂质进行初步过滤,之后采用平衡电荷净化方法对润滑油中微小杂质进行净化;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净化有效周期短、成本高、油品质量低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中一次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中电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中电极棒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中电极棒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中二次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一次过滤装置1,电极棒11,过滤介质12,电荷装置2,电极旋叶电极棒21,筒状本体211,旋叶结构212,电极圈212a,弹性件212b,壳体22,进口221,出口222,筒体23,环形通孔231,二次过滤装置3。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3]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如图1所示,依次包括用于初步过滤润滑油的一次过滤装置1,用于使润滑油带上正、负电荷、并使得润滑油中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颗粒聚集的电荷装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依次包括用于初步过滤润滑油的一次过滤装置(1),用于使润滑油带上正、负电荷、并使得润滑油中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颗粒聚集的电荷装置(2),以及用于过滤润滑油中聚集的颗粒的二次过滤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装置(2)包括两旋叶电极棒(21),所述旋叶电极棒(21)包括筒状本体(211),以及与所述筒状本体(211)电连接的旋叶结构(212),所述旋叶结构(212)包括若干套设于所述筒状本体(211)的电极圈(212a),相邻两所述电极圈(212a)之间通过弹性件(212b)连接,至少有一所述电极圈(212a)与所述筒状本体(211)固定连接,至少有一所述电极圈(212a)与所述筒状本体(211)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装置(2)包括壳体(22),两所述旋叶电极棒(21)竖直设置于所述壳体(22)内,所述壳体(22)的底部设置进口(221)、顶部设置出口(2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电极圈(212a)的外径沿从上到下的方向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221)设有油泵。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基于平衡电荷净化技术的润滑油净化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装置(2)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22)内的两筒体(23),两所述旋叶电极棒(21)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筒体(23)内;所述筒体(23)的底板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攀杨弼凱赵心睿许方杨何闯吴绍勇杜沛峰唐皓哲苏靖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