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方法及其检测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437229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方法及其检测设备,涉及液态乳真菌毒素检测技术领域,用于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检测设备,包括萃取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氮气发生组件、卡持件及免疫亲和柱,氮气发生组件的输出端上固定有导管,导管出口与免疫亲和柱顶部正对,免疫亲和柱紧固在卡持件中,卡持件与导管间配合有增加免疫亲和柱洗脱完全程度的振荡机构,通过向检测装置中加装振荡机构,在免疫亲和柱进行洗脱作用时对其进行高频振动,增加洗脱液与上样后的免疫亲和柱的接触面,来提高洗脱的完全程度。来提高洗脱的完全程度。来提高洗脱的完全程度。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detecting mycotoxins in liquid mil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方法及其检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态乳真菌毒素检测
,尤其涉及用于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方法及其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真菌毒素是某些真菌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可广泛污染农作物及其副产品,并会引起动物或人类急性或慢性中毒,部分真菌毒素还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对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0003]液态乳中残留的黄曲霉素就是真菌毒素中的一种,是否能够对其进行精准的检测是确保液态乳可以安全饮用的必要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对真菌毒素认识的提高以及对其广泛的关注,真菌毒素的检测分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对真菌毒素检测的净化方法主要有免疫亲和、凝胶渗透等。
[0004]免疫亲和法对于真菌毒素的检测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在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方面应用广泛,应用免疫亲和法检测需要通过对免疫亲和柱进行洗脱来分离净化,现有的检测设备中受到免疫亲和柱中洗脱流道的限制,洗脱液与上样后的免疫亲和柱的接触往往不够充分,对于真菌毒素的洗脱程度不足,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需要作出相应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下问题:
[0006]如何提供一种真菌毒素的洗脱程度高的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检测设备及相应的检测方法,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0007]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检测设备,包括萃取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氮气发生组件、卡持件及免疫亲和柱,氮气发生组件的输出端上固定有导管,导管出口与免疫亲和柱顶部正对,免疫亲和柱紧固在卡持件中,卡持件与导管间配合有增加免疫亲和柱洗脱完全程度的振荡机构。
[0008]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氮气发生组件、振荡机构均固定在底座上,底座还承载有稀释试剂瓶及收集试剂瓶。
[0009]导管正对免疫亲和柱一端的管口处转动安装有驱动轴,驱动轴上固定有叶片,叶片设置在导管的管口内侧。
[0010]振荡机构包括承载板、导杆、滑块、套筒、销轴、偏心轮及连接架,承载板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上,承载板上对称地固定安装有导杆,导杆上滑动安装有滑块,导杆顶端设有凸缘,导杆凸缘部分及承载板与滑块间均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滑块中转动安装有套筒,套筒中固定有销轴,销轴凸出套筒一端与驱动轴固定,套筒上对称地固定有偏心轮,滑块与卡持件间通过连接架固定。
[0011]卡持件呈环形箍圈状,一端与振荡机构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调节卡持件松紧
的螺栓,卡持件的箍圈内固定有与免疫亲和柱外壁挤压接触的垫圈。
[0012]导管与氮气发生组件的连接处设置成波纹管。
[0013]免疫亲和柱底部一侧固定有罩筒,罩筒一端内壁凹陷形成与收集试剂瓶瓶口贴合的限位槽。
[0014]基于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15]1)提取:取5.0g液态乳样品加入到萃取装置中,再加入20ml乙腈水溶液,涡旋1min,超声40min,离心5min。
[0016]2)稀释:取2ml萃取后所得的上层清液于稀释试剂瓶中,加1%吐温

20PBS缓冲液稀释至25ml。
[0017]3)净化:在免疫亲和柱上接一个30ml的注射器,将步骤2)所得的稀释溶液上免疫亲和柱,上样完后,用10mlPBS淋洗柱子,通过氮气发生组件在导管管口处产生氮气气流,吹干免疫亲和柱,再用5ml的甲醇洗脱,再次吹干,收集洗脱液,并氮气吹干,用10mL乙腈水溶液溶解残留物,过0.22pm滤膜并收集滤液,进行串联质谱分析。
[0018]步骤1)中乙腈水溶液的中乙腈与水的体积比为84∶16,步骤3)中乙腈水溶液的中乙腈与水的体积比为20∶80。
[0019]免疫亲和柱的免疫类型为黄曲霉毒素免疫。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通过向检测装置中加装振荡机构,在免疫亲和柱进行洗脱作用时对其进行高频振动,增加洗脱液与上样后的免疫亲和柱的接触面,来提高洗脱的完全程度。
[0022]2、利用卡持件夹持口径可调的特点,可以适应不同管径的免疫亲和柱的夹持,提高检测设备的适用程度,垫圈的设置则使得卡持件夹持免疫亲和柱时为软接触,避免对免疫亲和柱造成损伤。
[0023]3、振荡机构利用氮气发生组件吹出氮气时的动能进行驱动,在不影响干燥作用的前提下利用氮气流动吹拂来驱动叶片从而使驱动轴转动,实现风能向机械能的转换,合理利用检测装置中部件的运转,无需外接动力源来驱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检测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振荡机构细节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导管与氮气发生组件连接细节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卡持件与免疫亲和柱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罩筒细节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净化流程演示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

萃取装置;2

检测装置;21

底座;22

稀释试剂瓶;23

氮气发生组件;24

导管;25

振荡机构;251

承载板;252

导杆;253

滑块;254

套筒;255

销轴;256

偏心轮;257

连接架;26

卡持件;261

螺栓;262

垫圈;27

免疫亲和柱;28

收集试剂瓶;29

罩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3]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34]实施例一
[0035]如图1

7所示,用于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检测设备,包括萃取装置1和检测装置2,所述检测装置2包括氮气发生组件23、底座21、卡持件26及免疫亲和柱27,氮气发生组件23的输出端上固定有导管24,导管24出口与免疫亲和柱27顶部正对,免疫亲和柱27紧固在卡持件26中,氮气发生组件23固定在底座21上,底座21还承载有稀释试剂瓶22及收集试剂瓶28,萃取装置1提供对样品的萃取处理,检测装置2包含检测用的基础仪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检测设备,包括萃取装置(1)和检测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2)包括氮气发生组件(23)、卡持件(26)及免疫亲和柱(27),氮气发生组件(23)的输出端上固定有导管(24),导管(24)出口与免疫亲和柱(27)顶部正对,免疫亲和柱(27)紧固在卡持件(26)中,卡持件(26)与导管(24)间配合有增加免疫亲和柱(27)洗脱完全程度的振荡机构(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2)包括底座(21),氮气发生组件(23)、振荡机构(25)均固定在底座(21)上,底座(21)还承载有稀释试剂瓶(22)及收集试剂瓶(2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4)正对免疫亲和柱(27)一端的管口处转动安装有驱动轴(242),驱动轴(242)上固定有叶片(242),叶片(242)设置在导管(24)的管口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机构(25)包括承载板(251)、导杆(252)、滑块(253)、套筒(254)、销轴(255)、偏心轮(256)及连接架(257),承载板(251)通过支架固定在底座(21)上,承载板(251)上对称地固定安装有导杆(252),导杆(252)上滑动安装有滑块(253),导杆(252)顶端设有凸缘,导杆(252)凸缘部分及承载板(251)与滑块(253)间均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滑块(253)中转动安装有套筒(254),套筒(254)中固定有销轴(255),销轴(255)凸出套筒(254)一端与驱动轴(242)固定,套筒(254)上对称地固定有偏心轮(256),滑块(253)与卡持件(26)间通过连接架(257)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检测液态乳中真菌毒素的检测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谭炜张居舟安虹叶明刘新华柳刚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