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超分子冠醚多酸/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36940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分子冠醚多酸/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超分子第一代大环冠醚18

Supramolecular crown ether polyacid / sulfur composite cathode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分子冠醚多酸/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硫电池
,涉及一种超分子冠醚多酸/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以及当前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电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低制约了进一步发展。锂硫(Li

S)电池体系的能量密度远高于目前已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体系,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体系。然而对于锂硫电池而言,单质硫的绝缘性导致了硫利用率低。“穿梭效应”是限制Li

S电池实际应用的最关键问题,因为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造成了活性物质不断流失和锂负极的表面钝化,继而出现电池容量衰减、库仑效率下降、循环稳定性差等严重问题,同时也增加电解液的过度消耗。
[0003]多金属氧酸盐(POM)是一种具有双功能催化性能的硫宿主材料,既有金属氧化物的特性,通过化学氧化还原来限制多硫化物溶解,又能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以分子催化剂的形式参与到整个充放电循环中,可逆储存和转移多个电子,并且可以双向催化多硫化锂的放电还原过程和硫化锂的充电氧化过程,促进电池中硫物种的固



固相转化,有望从本质上缓解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问题。但是现有将多酸用于锂硫电池中的研究,电池的容量提升不高且循环稳定性仍较差,整体性能提升有限(W.Yao,L.Liu,X.Wu,Q.Chao,H.Xie,Z Su,ACS Appl.Mater.Interfaces,2018,10,35911

35918.)。
[0004]冠醚作为第一代超分子大环主体,在超分子化学领域的发展迅速。超分子冠醚具有与锂离子协调的能力,能够增加离子电导率,可以显著提高电池性能,因此超分子冠醚可应用于锂金属电池中(H.Wang,J.He,J.Liu,etal,Adv.Funct.Mater.2020,31,2002578.)。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分子冠醚多酸/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超分子冠醚多酸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的宿主材料,可以促进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相互转化并改善反应动力学,增加电池的离子电导率和对多硫化物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电池性能。
[0006]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7]超分子冠醚多酸/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将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H3[PW
12
O
40
]或H3[PMo
12
O
40
]溶解在乙腈中,然后加入LiCl,加热至60~80℃,再加入18

冠醚

6,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溶剂挥发,抽滤,洗涤,干燥得到超分子冠醚多酸晶体;
[0009](2)将超分子冠醚多酸晶体与升华硫球磨混合均匀,得到超分子冠醚多酸/硫复合正极材料。
[0010]优选地,步骤(1)中,H3[PW
12
O
40
]或H3[PMo
12
O
40
]在乙腈中的浓度为1.67
×
10
‑3mol/
L。
[0011]优选地,步骤(1)中,搅拌反应时间为30~40分钟。
[0012]优选地,步骤(1)中,H3[PW
12
O
40
]或H3[PMo
12
O
40
]、LiCl和18

冠醚

6的摩尔比为1:5:5。
[0013]优选地,步骤(1)中,溶剂挥发的时间为7~10天,温度为室温。
[0014]优选地,步骤(1)中,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24h。
[0015]优选地,步骤(2)中,升华硫与超分子冠醚多酸晶体的质量比为7:3。
[0016]优选地,步骤(2)中,球磨混合时间为4小时。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超分子冠醚多酸/硫复合正极材料。
[001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超分子冠醚多酸/硫复合正极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0020](1)本专利技术以超分子第一代大环冠醚18

冠醚

6为主体,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PW
12
O
40
]3‑
或[PMo
12
O
40
]3‑
为客体,在乙腈中通过分子间作用力,自组装形成了超分子晶体材料,合成方法简单,产率较高。
[0021](2)本专利技术通过自组装得到超分子晶体,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各原料摩尔比和搅拌时间、温度等条件,制得晶体结构稳定的超分子晶体材料。
[0022](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超分子冠醚多酸/硫复合材料解决了锂硫电池中的“穿梭效应”问题,可以促进锂硫电池中多硫化物相互转化并改善反应动力学,增加电池的离子电导率和对多硫化物的吸附能力,以其为正极材料的锂硫电池具有较好循环可逆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a)超分子冠醚磷钨酸晶体和(b)超分子冠醚磷钼酸晶体的多面体图。
[0024]图2为(a)超分子冠醚磷钨酸晶体和(b)超分子冠醚磷钼酸晶体的堆积图。
[0025]图3为(a)超分子冠醚磷钨酸晶体和(b)超分子冠醚磷钼酸晶体的扫描电镜图。
[0026]图4为(a)超分子冠醚磷钨酸晶体和(b)超分子冠醚磷钼酸晶体的X

射线粉末衍射理论值与实验值对照图。
[0027]图5为(a)超分子冠醚磷钨酸晶体和(b)超分子冠醚磷钼酸晶体以及其合成单体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对照图。
[0028]图6为(a)超分子冠醚磷钨酸晶体和(b)超分子冠醚磷钼酸晶体以及他其合成单体的热重失重分析图。
[0029]图7为(a)超分子冠醚磷钨酸/硫复合材料和(b)超分子冠醚磷钼酸/硫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电池倍率曲线图。
[0030]图8为(a)超分子冠醚磷钨酸/硫复合材料和(b)超分子冠醚磷钼酸/硫复合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电池长循环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超分子冠醚磷钨酸/硫复合材料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0034](1)超分子冠醚磷钨酸晶体的制备:将720mg(0.25mmol)的Keggin型杂多酸H3[PW
12
O
4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超分子冠醚多酸/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H3[PW
12
O
40
]或H3[PMo
12
O
40
]溶解在乙腈中,然后加入LiCl,加热至60~80℃,再加入18

冠醚

6,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溶剂挥发,抽滤,洗涤,干燥得到超分子冠醚多酸晶体;(2)将超分子冠醚多酸晶体与升华硫球磨混合均匀,得到超分子冠醚多酸/硫复合正极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H3[PW
12
O
40
]或H3[PMo
12
O
40
]在乙腈中的浓度为1.67
×
10
‑3mol/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鲁彬吕曾想魏永革刁国旺常文慧张航宇王培森蒋鑫园章翰之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