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及割除格构柱的防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68987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及割除格构柱的防水方法,包括结构板和格构柱;格构柱穿过结构板,对应结构板范围内靠近上面和下面的部位均设有硬质橡胶塞;两个硬质橡胶塞之间,格构柱外设有钢套筒,通过钢套筒与结构板的钢筋固定。割除格构柱后在形成的孔洞的正上方采用主筋和固定筋设置一个三角架作为吊模支架;然后设置吊杆在孔洞下方设置木模板;然后浇筑细石实混凝土,并在钢套筒内设置钢套环与吊杆固定;割除吊杆上部后浇筑细石实混凝土至与结构板上面齐平,然后铺设一层自粘性高分子卷材做防水加强层;最后割除吊杆下端露出结构板下面的部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预埋、封堵和后期防水铺设,达到外观质量效果,且密闭不渗漏。且密闭不渗漏。且密闭不渗漏。

Construction of joint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al slabs with lattice columns and waterproof method of cutting off lattice colum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及割除格构柱的防水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结构的结构板施工
,特别涉及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及割除格构柱的防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地下结构顶板和中板在格构柱处的处理方式比较简单,一般是格构柱上加焊止水钢板,然后浇筑混凝土,最后采用气焊割除格构柱。
[0003]现有技术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如下缺点:
[0004]1.割除格构柱后会留下钢结构板的痕迹,影响美观;
[0005]2.割除过程中,往往不进行必要的防护,火花喷溅至结构板上形成黑漆漆的污渍;
[0006]3.一般只有一道密封钢板,地下水会沿钢板或原格构柱处渗穿顶板,发生滴水。
[0007]4.现有技术不能一次性吊出格构柱,施工速度慢。
[0008]因此,如何能够实现封堵和后期防水的前提下,简化结构,提高外观质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及割除格构柱的防水方法,实现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预埋、封堵和后期防水铺设,达到更好的外观质量效果,且密闭不渗漏。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包括结构板和格构柱;所述格构柱穿过所述结构板,对应所述结构板范围内靠近上面和下面的部位均设有硬质橡胶塞。
[0011]其中,每一所述硬质橡胶塞的外形均呈去头圆锥形,均与所述格构柱同轴设置,内部均对应所述格构柱设有贯通相应的两个端面的通孔;
[0012]两个所述硬质橡胶塞之间,所述格构柱外设有钢套筒,通过所述钢套筒与所述结构板的钢筋固定;
[0013]所述钢套筒与所述格构柱同轴设置,内径大于每一所述硬质橡胶塞的通孔,外径小于所述硬质橡胶塞最小的外径;
[0014]所述格构柱对应所述结构板下面的所述硬质橡胶塞的端面位置绕轴线设有多个三角钢板支撑。
[0015]优选的,所述钢套筒外壁沿长度方向设有多道环形钢板;每一所述环形钢板均沿所述钢套筒的径向向外延伸;
[0016]所述钢套筒外壁上最接近上端和下端的所述环形钢板与所述结构板的钢筋固定。
[0017]优选的,所述结构板为地下结构的中板或者顶板。
[0018]优选的,每一所述硬质橡胶塞朝向所述结构板外侧的一端的直径均大于靠近所述结构板内部的一端的直径。
[0019]优选的,所述格构柱对应每一所述结构板的下面均设有环绕均布的4个所述三角钢板支撑。
[002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的割除格构柱的防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步骤1、设置所述格构柱,并完成所述结构板的浇筑;
[0022]步骤2、割除所述格构柱;
[0023]步骤3、在所述结构板上,割除所述格构柱形成孔洞的正上方采用主筋和固定筋设置一个三角架作为吊模支架;
[0024]在所述吊模支架的上端设置钢环;
[0025]在所述钢环内穿设吊杆,通过螺母将所述吊杆的上端约束在所述钢环的上方;
[0026]所述吊杆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结构板下方设置木模板,并通过螺母将所述木模板紧固在所述结构板的下面;
[0027]步骤4、在所述孔洞中浇筑细石实混凝土至靠近所述钢套筒上端的高度;
[0028]步骤5、待所述细石实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在所述钢套筒内,所述细石实混凝土上设置封顶钢环,并将所述封顶钢环与所述钢套筒、所述吊杆焊接呈一体,达到水密性要求;
[0029]步骤6、割除所述吊杆露出所述钢套环上端的部分,再次浇筑所述细石实混凝土至与所述结构板上面齐平;
[0030]步骤7、待所述细石实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在上面即所述孔洞的周边铺设一层自粘性高分子卷材做防水加强层;
[0031]步骤8、拆除所述木模板,割除所述吊杆下端露出所述结构板下面的部分。
[0032]优选的,所述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
[0033]步骤1.1、安装所述结构板的底板模,铺设所述结构板内的钢筋,在所述格构柱相应位置设置所述预埋件,并与所述结构板的钢筋焊接连接;
[0034]步骤1.2、在所述结构板对应所述结构板下面的所述硬质橡胶塞的端面位置绕轴线设置所有所述三角钢板支撑;并在所述结构板割除所述格构柱形成孔洞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硬质橡胶塞;
[0035]每一所述硬质橡胶塞均通过铁丝与所述结构板内的钢筋固定;
[0036]步骤1.3、浇筑混凝土;
[0037]步骤1.4、待混凝土达到拆除强度后,拆除所述结构板的底板模和两个所述硬质橡胶塞。
[0038]优选的,在所述步骤2中,若割除所述格构柱的割除点距离所述结构板小于1米,采用防火帘布对所述割除点进行遮挡,防止火花喷溅到所述结构板上。
[0039]优选的,在所述步骤7中,在所述防水加强层上再涂聚氨酯防水涂料防水层。
[004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1]本专利技术操作更加简单,预埋件都为提前加工,现场切割和焊接量比较少,防水措施更加完善,顶部传统防水与多道钢环共同防水,效果更佳,在格构柱拆除后,完成封堵的孔边不会留下明显痕迹,表面光滑平整,可一次性拆除格构柱,施工效率高。
[0042]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
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43]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钢套筒就位完成浇筑结构板的横截面状态示意图。
[0044]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钢套筒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5]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拆除格构柱和硬质橡胶塞的横截面状态示意图。
[0046]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图3拆除格构柱前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47]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设置吊模支架和木模板后完成第一次浇筑细石实混凝土的横截面状态示意图。
[0048]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吊模支架的俯视方向结构示意图。
[0049]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完成设置封顶钢环的横截面状态示意图。
[0050]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完成第二次浇筑细石实混凝土,拆除部分支吊架的横截面状态示意图。
[0051]图9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完成全部施工的横截面状态示意图。
[0052]图10示出本专利技术图7拆除部分支吊架的俯视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实施例
[0054]如图1和图2所示,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包括结构板2和格构柱1;格构柱1穿过结构板2,对应结构板2范围内靠近上面和下面的部位均设有硬质橡胶塞3。
[0055]其中,每一硬质橡胶塞3的外形均呈去头圆锥形,均与格构柱1同轴设置,内部均对应格构柱1设有贯通相应的两个端面的通孔;
[0056]两个硬质橡胶塞3之间,格构柱1外设有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包括结构板(2)和格构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1)穿过所述结构板(2),对应所述结构板(2)范围内靠近上面和下面的部位均设有硬质橡胶塞(3);每一所述硬质橡胶塞(3)的外形均呈去头圆锥形,均与所述格构柱(1)同轴设置,内部均对应所述格构柱(1)设有贯通相应的两个端面的通孔;两个所述硬质橡胶塞(3)之间,所述格构柱(1)外设有钢套筒(4),通过所述钢套筒(4)与所述结构板(2)的钢筋(5)固定;所述钢套筒(4)与所述格构柱(1)同轴设置,内径大于每一所述硬质橡胶塞(3)的通孔,外径小于所述硬质橡胶塞(3)最小的外径;所述格构柱(1)对应所述结构板(2)下面的所述硬质橡胶塞(3)的端面位置绕轴线设有多个三角钢板支撑(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套筒(4)外壁沿长度方向设有多道环形钢板(7);每一所述环形钢板(7)均沿所述钢套筒(4)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钢套筒(4)外壁上最接近上端和下端的所述环形钢板(7)与所述结构板(2)的钢筋(5)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板(2)为地下结构的中板或者顶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硬质橡胶塞(3)朝向所述结构板(2)外侧的一端的直径均大于靠近所述结构板(2)内部的一端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构柱(1)对应每一所述结构板(2)的下面均设有环绕均布的4个所述三角钢板支撑(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格构柱施工地下结构板的节点的割除格构柱的防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设置所述格构柱(1),并完成所述结构板(2)的浇筑;步骤2、割除所述格构柱(1);步骤3、在所述结构板(2)上,割除所述格构柱(1)形成孔洞的正上方采用主筋(8)和固定筋(9)设置一个三角架作为吊模支架;在所述吊模支架的上端设置钢环(10);在所述钢环(10)内穿设吊杆(11),通过螺母(12)将所述吊杆(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姜弘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