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680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有效数据组,有效数据组包括三相的有功功率和三相的无功功率;基于负荷类型定义表确定用户的负荷属性类别;计算三相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间的测量功率因数角,识别测量功率因数角的所属角度区间;确定三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基于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表和三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判定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是否存在错接线及具体的错接线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的日常全量自动远程监测,减少了非必要的周期性现场巡检工作。减少了非必要的周期性现场巡检工作。减少了非必要的周期性现场巡检工作。

A method to distinguish the wrong connection of three-phase four wire electric energy meter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电流角度转移区间的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方法,属于电能计量


技术介绍

[0002]错接线检查是保证计量装置正确计量的重要环节,相较于失压和失流等易于发现的计量异常事件,错接线事件较为隐蔽,无明显的数据缺失或异常,在当前的远程自动化抄表系统的计量异常监测手段下不易察觉,缺少常规的远程自动化排查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的手段。目前常用的排查手段为人工现场周期性巡检,采用现场校验仪进行现场测量并绘制相量图,结合作业人员技术经验进行错接线判断,存在检查周期较长、人力消耗较大和对作业人员经验要求较高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方法。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方法,包括:
[0005]步骤1,获取有效数据组,有效数据组包括三相的有功功率和三相的无功功率;
[0006]步骤2,基于负荷类型定义表,确定用户的负荷属性类别H;
[0007]步骤3,基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计算A相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间的测量功率因数角α、B相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间的测量功率因数角β、C相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间的测量功率因数角γ,识别测量功率因数角α的所属角度区间、测量功率因数角β的所属角度区间和测量功率因数角γ的所属角度区间;<br/>[0008]步骤4,基于负荷特征

角度区间

电流角度转移区间的对应关系表、用户负荷的潮流方向、负荷属性类别H、测量功率因数角α所属角度区间、测量功率因数角β所属角度区间和测量功率因数角γ所属角度区间,确定A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B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和C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
[0009]步骤5,基于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表、A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B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和C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判断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是否存在错接线及具体的错接线方式。
[0010]优先地,计算A相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间的测量功率因数角α、B相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间的测量功率因数角β、C相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间的测量功率因数角γ,包括:
[0011]测量功率因数角的计算公式为:
[0012][0013]将有效数据组中A相的有功功率P1代入上述公式中的P,将A相的无功功率Q1代入上述公式中的Q,获得测量功率因数角α;
[0014]将有效数据组中B相的有功功率P2代入上述公式中的P,将B相的无功功率Q2代入上述公式中的Q,获得测量功率因数角β;
[0015]将有效数据组中C相的有功功率P3代入上述公式中的P,将C相的无功功率Q3代入上述公式中的Q,获得测量功率因数角γ。
[0016]优先地,步骤2中,基于负荷类型定义表记载的负荷功率因数角范围,将用户的负荷属性类别H划分为强容性负荷、容性负荷、中性负荷、感性负荷和强感性负荷。
[0017]优先地,负荷类型定义表为:
[0018]负荷性质H负荷功率因数角范围强容性负荷H
‑2[

90
°
,

30
°
]容性负荷H
‑1[

60
°
,0
°
]中性负荷H0[

30
°
,30
°
]感性负荷H
+1
[0
°
,60
°
]强感性负荷H
+2
[30
°
,90
°
]。
[0019]优先地,步骤3中,测量功率因数角α的所属角度区间、测量功率因数角β的所属角度区间和测量功率因数角γ的所属角度区间,是以0
°
为起点将[0
°
,360
°
]等分得到的12个长度为30
°
的区间范围,再依次对这12个区间范围进行编号得到角度区间1、角度区间2、角度区间3、角度区间4、角度区间5、角度区间6、角度区间7、角度区间8、角度区间9、角度区间10、角度区间11和角度区间12;
[0020]根据测量功率因数角α、测量功率因数角β和测量功率因数角γ的数值,确定所属的角度区间。
[0021]优先地,步骤4中,电流角度转移区间包括A分区、B分区、C分区、D分区、E分区和F分区,正确接线时A相、B相和C相电流所在电流角度转移区间均为对应电流的A分区;电流顺时针每增加旋转60
°
,对应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依次变为B分区、C分区、D分区、E分区和F分区。
[0022]优先地,负荷特征

角度区间

电流角度转移区间的对应关系表为:
[0023][0024]优先地,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表为:
[0025][0026][0027][0028][0029]优先地,获取数据组,包括:
[0030]从自动化抄表系统的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中获取某日多个时刻点包括三相有功功率和三相无功功率的数据;
[0031]对数据预处理,得到有效数据组。
[0032]优先地,对数据预处理,包括:
[0033]步骤11,将包括空值、超过设定范围的有功功率和超过设定范围的无功功率的数据剔除,获得剩余数据组;
[0034]步骤12,取剩余数据组中A、B、C三相有功功率均值最大的一组作为有效数据组;
[0035]若无法获得符合要求的有效数据组,则重新挑选另一日的自动化抄表系统的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并获取多个时刻点包括三相有功功率和三相无功功率的数据,执行步骤11,否则结束运行。
[0036]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0037]利用电流、功率等自动化抄表易于获取的数据项,通过对比错接线状态相较于正确接线时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判定电能计量装置的错接线型式。本专利技术为实现全量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的日常监测提供了可行方案。
附图说明
[003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0]实施例一
[0041]获取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在某历史日A、B、C三相的日96点有功曲线(P1、P2、P3)、无功曲线(Q1、Q2、Q3)。将6条曲线数据按时刻点对应组合,得到96组数据,每组包含6项数据。
[0042]逐组进行数据处理,将存在空值、或明显异常数据、或有功功率较小的数据组剔除,取剩余数据组中A、B、C三相有功功率均值最大的一组作为有效数据组。若该日无符合要
求的有效数据组,则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获取有效数据组,有效数据组包括三相的有功功率和三相的无功功率;步骤2,基于负荷类型定义表,确定用户的负荷属性类别H;步骤3,基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计算A相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间的测量功率因数角α、B相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间的测量功率因数角β、C相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间的测量功率因数角γ,识别测量功率因数角α的所属角度区间、测量功率因数角β的所属角度区间和测量功率因数角γ的所属角度区间;步骤4,基于负荷特征

角度区间

电流角度转移区间的对应关系表、用户负荷的潮流方向、负荷属性类别H、测量功率因数角α所属角度区间、测量功率因数角β所属角度区间和测量功率因数角γ所属角度区间,确定A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B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和C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步骤5,基于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表、A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B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和C相的电流角度转移区间,判断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是否存在错接线及具体的错接线方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A相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间的测量功率因数角α、B相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间的测量功率因数角β、C相测量电压和测量电流间的测量功率因数角γ,包括:测量功率因数角的计算公式为:将有效数据组中A相的有功功率P1代入上述公式中的P,将A相的无功功率Q1代入上述公式中的Q,获得测量功率因数角α;将有效数据组中B相的有功功率P2代入上述公式中的P,将B相的无功功率Q2代入上述公式中的Q,获得测量功率因数角β;将有效数据组中C相的有功功率P3代入上述公式中的P,将C相的无功功率Q3代入上述公式中的Q,获得测量功率因数角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基于负荷类型定义表记载的负荷功率因数角范围,将用户的负荷属性类别H划分为强容性负荷、容性负荷、中性负荷、感性负荷和强感性负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错接线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负荷类型定义表为:负荷性质H负荷功率因数角范围强容性负荷H
‑2[

90
°
,

30
°
]容性负荷H
‑1[

60
°
,0
°
]中性负荷H0[

30
°
,30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政张驰鲁燕严永辉刘飞王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南通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