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代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56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代步车,包括两个横向且对称平行设置的底梁、多个固定在两个底梁之间并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托板、设于两个底梁前端的驱动机构、横向固定在两个底梁后端顶部的尾梁、两个分别固定在尾梁两端底部的万向轮、以及设于两个底梁之间并前后分布的操控组件和座椅机构,座椅机构包括底撑、活动固定在底撑顶部的顶撑、固定在顶撑前侧的限位座、竖直且活动穿插设置在限位座中的伸缩管、穿插螺接在限位座后侧并位于顶撑上方的旋钮螺钉、设于伸缩管上端的座位组件以及设于底撑与顶撑之间的锁紧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结构以降低了造价高,进而减轻了重量以便于携带和运输,而且能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收纳以节省出较大空间。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收纳以节省出较大空间。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收纳以节省出较大空间。

An electric scoo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代步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代步车。

技术介绍

[0002]代步车又叫懒人车,是指以代步为目的的交通工具和辅助工具,在国内有时候可以指代步的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代步车、两轮自动平衡代步车、独轮平衡代步车,目前的代步车均采用电力驱动;现有的电动代步车结构复杂,造价高;重量重,携带和运输均较为不便,而且无法进行收纳,即使不使用时也占用了较大空间,此外,避震效果也较差,骑行舒适度较低,亟需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化了结构以降低了造价高,进而减轻了重量以便于携带和运输,而且能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收纳以节省出较大空间,还大幅提升了避震效果以保证骑行舒适度的电动代步车。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横向且对称平行设置的底梁、多个固定在两个底梁之间并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托板、设于两个底梁前端的驱动机构、横向固定在两个底梁后端顶部的尾梁、两个分别固定在尾梁两端底部的万向轮、以及设于两个底梁之间并前后分布的操控组件和座椅机构;
[0005]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横向固定在两个底梁之间的架杆以及分别固定在架杆两端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部的轮毂电机、固定在壳体顶部的脚踏座以及设于壳体与脚踏座之间并与轮毂电机相连的蓄电池,所述轮毂电机的轮毂底部伸出到壳体的底部下方,所述架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主体中的壳体内侧;
[0006]所述座椅机构包括底撑、活动固定在底撑顶部的顶撑、固定在顶撑前侧的限位座、竖直且活动穿插设置在限位座中的伸缩管、穿插螺接在限位座后侧并位于顶撑上方的旋钮螺钉、设于伸缩管上端的座位组件以及设于底撑与顶撑之间的锁紧装置,所述旋钮螺钉的螺纹端顶紧在伸缩管的后侧外壁上;
[0007]所述座位组件包括固定在伸缩管上端的支架、设于支架上方的支座、设于支架与支座之间的减震器、活动固定在支座顶部的底块、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块顶部的坐垫;所述支架的后侧向外形成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托臂,所述减震器的固定端可转动的固定在两个托臂之间,所述减震器的伸缩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支座的底部,所述支座的左右两侧还均固定有两个可转动的摆杆,每个所述摆杆的端部均可转动的固定在支架的对应侧外壁上,所述支座的顶部形成有凸弧面,对应地,所述底块的底部形成有凹弧面,所述凹弧面贴合在凸弧面上并可沿凸弧面前后滑动,所述坐垫的底部还固定有左右对称设置的撑杆,所述底块的顶部还固定有可拆卸的夹块,两个所述撑杆均横向穿插设置在夹块与底块之间;
[0008]所述底撑的底部前侧还通过一个第一铰链固定在其中一个托板上并介于两个底梁之间,所述顶撑的底部与底撑的顶部后侧之间还固定有第二铰链。
[0009]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固定在底撑顶部前侧的第一U型板、套设在第一U型板外的第二U型板、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二U型板顶部左右两侧的U型扣、固定在顶撑底部前侧的锁板以及可拆卸的穿插设置在第一U型板和第二U型板底部之间的插销,所述第二U型板的顶部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U型板的顶部,所述锁板的底部向外形成有挂钩部,所述U型扣扣合在挂钩部上;所述第二U型板的底部向外形成有翻边。
[0010]优选地,所述操控组件包括第一立柱、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立柱上端的第二立柱、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二立柱上端的座块以及两个分别固定在座块左右两侧的把手,所述第一立柱的下端可转动的固定在其中一个托板上并介于两个底梁之间。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柱的上端前侧与第二立柱的下端前侧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前侧与座块的下端前侧之间也还均设有一个锁紧装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简化了结构以降低了造价高,进而减轻了重量以便于携带和运输,而且能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收纳以节省出较大空间,此外,还大幅提升了避震效果以保证骑行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右后侧结构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的剖面结构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机构的右前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除非另外定义,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17]为了保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专利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0018]如图1~3所示,一种电动代步车,包括两个横向且对称平行设置的底梁1、多个固定在两个底梁1之间并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托板2、设于两个底梁1前端的驱动机构3、横向固定在两个底梁1后端顶部的尾梁4、两个分别固定在尾梁4两端底部的万向轮5、以及设于两个底梁1之间并前后分布的操控组件和座椅机构10,驱动机构3包括横向固定在两个底梁1之间的架杆34以及分别固定在架杆34两端的主体,主体包括壳体31、设于壳体31内部的轮毂电机32、固定在壳体31顶部的脚踏座33以及设于壳体31与脚踏座33之间并与轮毂电机32相连的蓄电池35,轮毂电机32的轮毂底部伸出到壳体31的底部下方,架杆3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主体中的壳体31内侧;座椅机构10包括底撑101、活动固定在底撑101顶部的顶撑102、固定在顶撑102前侧的限位座103、竖直且活动穿插设置在限位座103中的伸缩管104、
穿插螺接在限位座103后侧并位于顶撑102上方的旋钮螺钉105、设于伸缩管104上端的座位组件107以及设于底撑101与顶撑102之间的锁紧装置110,旋钮螺钉105的螺纹端顶紧在伸缩管104的后侧外壁上,座位组件107包括固定在伸缩管104上端的支架1071、设于支架1071上方的支座1073、设于支架1071与支座1073之间的减震器1074、活动固定在支座1073顶部的底块1076、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块1076顶部的坐垫1075;支架1071的后侧向外形成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托臂10711,减震器1074的固定端可转动的固定在两个托臂10711之间,减震器1074的伸缩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支座1073的底部,支座1073的左右两侧还均固定有两个可转动的摆杆1072,每个摆杆1072的端部均可转动的固定在支架1071的对应侧外壁上,支座1073的顶部形成有凸弧面10731,对应地,底块1076的底部形成有凹弧面10761,凹弧面10761贴合在凸弧面10731上并可沿凸弧面10731前后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横向且对称平行设置的底梁、多个固定在两个底梁之间并从前往后依次设置的托板、设于两个底梁前端的驱动机构、横向固定在两个底梁后端顶部的尾梁、两个分别固定在尾梁两端底部的万向轮、以及设于两个底梁之间并前后分布的操控组件和座椅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横向固定在两个底梁之间的架杆以及分别固定在架杆两端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部的轮毂电机、固定在壳体顶部的脚踏座以及设于壳体与脚踏座之间并与轮毂电机相连的蓄电池,所述轮毂电机的轮毂底部伸出到壳体的底部下方,所述架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主体中的壳体内侧;所述座椅机构包括底撑、活动固定在底撑顶部的顶撑、固定在顶撑前侧的限位座、竖直且活动穿插设置在限位座中的伸缩管、穿插螺接在限位座后侧并位于顶撑上方的旋钮螺钉、设于伸缩管上端的座位组件以及设于底撑与顶撑之间的锁紧装置,所述旋钮螺钉的螺纹端顶紧在伸缩管的后侧外壁上;所述座位组件包括固定在伸缩管上端的支架、设于支架上方的支座、设于支架与支座之间的减震器、活动固定在支座顶部的底块、以及可拆卸的固定在底块顶部的坐垫;所述支架的后侧向外形成有两个左右对称设置的托臂,所述减震器的固定端可转动的固定在两个托臂之间,所述减震器的伸缩端可转动的固定在支座的底部,所述支座的左右两侧还均固定有两个可转动的摆杆,每个所述摆杆的端部均可转动的固定在支架的对应侧外壁上,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蔚袁立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醒狮电动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