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53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扩宽乘员乘入的空间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交通工具用座椅(1)具备:座椅靠背(2),其具有对乘员的背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面;插口(7),其设置于座椅靠背(2)中的与支承面相反侧的背面,且连接外部设备;升压单元(9),其从插口(7)朝向座椅靠背(2)的内侧延伸,且收容于座椅靠背(2)的内部;以及插口壳体(6),其以从座椅靠背(2)的背面向座椅靠背(2)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包围插口(7)的方式安装于座椅靠背(2)的表皮。升压单元(9)以随着从背面朝向支承面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配置。配置。配置。

Seats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通工具用座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在机动车等交通工具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已知有为了供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后部乘员的利用而在座椅靠背的背面设置USB插口等插口的结构。在这些交通工具用座椅中,提出了用于提高乘员的便利性、舒适性的各种技术。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9014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结构,该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收容于座椅靠背内部的靠背垫;从座椅靠背向后部座位侧鼓出的鼓出部;以及设置于鼓出部并沿座椅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插口。插口以不与靠背垫抵接的方式配置于在鼓出部与靠背垫之间形成的空间部内。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由于插口以不与靠背垫抵接的方式配置,因此即使在与座椅靠背的供就座乘员的身体抵接的就座面对应的座椅靠背的背面安装插口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就座乘员经由靠背垫而感觉到不适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的概要
[0005]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6]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与插口连接的升压单元也配置在座椅靠背内,因此与将升压单元例如配置在交通工具用座椅的脚下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宽就座于后部座位的乘员的脚下的空间。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为了抑制就座于座椅的乘员感觉到不适感的情况,需要使座椅靠背向后方鼓出,来在座椅内部作出空间。因此,因鼓出部而后部座位的空间可能会变窄。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扩宽乘员乘入的空间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具有以下的结构。
[0010](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座椅靠背,其具有对乘员的背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面;插口,其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中的与所述支承面相反侧的背面,且连接外部设备;以及升压单元,其从所述插口朝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内侧延伸,且收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内部,其中,所述升压单元以随着从所述背面朝向所述支承面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配置。
[0011](2)在上述(1)的方案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也可以是,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插口壳体,所述插口壳体以从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背面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包围所述插口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表皮,所述插口的所述背面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插口壳体的开口面靠所述座椅靠背的内侧的位置。
[0012](3)在上述(2)的方案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也可以是,所述插口壳体具有:上倾斜
面,其位于比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背面靠所述座椅靠背的内侧的位置,随着从所述背面朝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内侧而向下方倾斜;以及下倾斜面,其位于比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背面靠所述座椅靠背的内侧且比所述上倾斜面靠下方的位置,随着从所述背面朝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内侧而向上方倾斜,其中,在所述下倾斜面设有所述插口。
[0013](4)在上述(1)~(3)中任一方案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也可以是,所述座椅靠背在内部具有座椅框架,所述升压单元在所述座椅靠背的侧视观察下,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与所述座椅框架重叠的位置,且设置于比所述座椅框架靠所述背面侧的位置。
[0014](5)在上述(4)的方案的交通工具用座椅中,也可以是,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头枕;头支架,其从所述头枕朝向所述座椅靠背延伸;以及悬架框架,其悬架于所述座椅框架的两端部之间,其中,所述升压单元在所述座椅靠背的后视观察下,设置于由所述座椅框架、所述头支架及所述悬架框架包围的区域内。
[0015]专利技术效果
[0016]根据(1)的方案,在座椅靠背的背面设有插口。通过在插口连接外部设备,从而后部座位的乘员能够适当地使用电子设备等。升压单元收容于座椅靠背的内部。因此,与将升压单元配置于座椅的脚下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下方确保空间。由此,能够扩宽就座于后部座位的乘员的用于放脚的空间。而且,升压单元以随着从座椅靠背的背面朝向支承面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配置。由此,在收容于座椅靠背的状态下能够减小升压单元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因此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设置向座椅靠背的后方鼓出的鼓出部。由此,能够将后部座位的空间确保得宽。
[0017]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扩宽乘员乘入的空间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0018]另外,能够抑制设置鼓出部引起的设计性的降低,提高设计自由度。而且,由于能够减小升压单元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因此即使在将升压单元收容于座椅靠背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升压单元触碰就座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乘员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乘员感觉到不适感的情况。
[0019]根据(2)的方案,插口壳体以从座椅靠背的背面向座椅靠背的内侧凹陷并包围插口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通过插口壳体保护插口。插口壳体安装于座椅靠背的表皮,因此即使在例如斜倚时座椅靠背与后部座位等发生了碰撞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冲击经由插口壳体向座椅整体逃散。由此,能够保护插口壳体及插口,以免受到冲击的影响。插口的背面侧的端部位于比插口壳体的开口面靠座椅靠背的内侧的位置。由此,例如在将座椅靠背向后方放倒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插口直接与后部座位等抵接的情况。由此,特别是能够可靠地保护插口。
[0020]根据(3)的方案,插口壳体具有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在下倾斜面设有插口。由此,例如在将USB等外部设备与插口连接的情况下,外部设备以沿着与下倾斜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即沿着上倾斜面向后上方倾斜突出的方式配置。由此,与在平行于背面的面上设置插口而外部设备以向后方延伸的方式配置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外部设备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量。由此,在安装了外部设备时能够将后部座位的空间确保得宽。另外,由于外部设备位于由插口壳体包围的空间内,因此能够保护外部设备,以免受到外部的冲击等的影响。
[0021]根据(4)的方案,升压单元在座椅靠背的侧视观察下,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与座椅框架重叠的位置,且设置于比座椅框架靠背面侧的位置。这样,升压单元配置在不向比座椅框
架靠前方侧(支承面侧)的区域突出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就座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乘员与升压单元接触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在就座时乘员感觉到不适感的情况。升压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与座椅框架重叠的位置。换言之,升压单元与座椅框架在前后方向上接近设置。由此,能够减小升压单元及座椅靠背向后部座位侧突出的突出量。由此,能够抑制给就座于交通工具用座椅的乘员带来的不适感,且将后部座位的空间确保得宽。
[0022]根据(5)的方案,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头枕、头支架、以及悬架框架。升压单元在座椅靠背的后视观察下,设置于由座椅框架、头支架及悬架框架包围的区域内。这样,通过在由多个框架构件包围的区域配置升压单元,从而就座者难以感觉到升压单元的突出感,并且能够提高针对升压单元的耐冲击性。由此,能够同时实现乘员的舒适性和升压单元的保护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实施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的立体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座椅靠背,其具有对乘员的背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面;插口,其设置于所述座椅靠背中的与所述支承面相反侧的背面,且连接外部设备;以及升压单元,其从所述插口朝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内侧延伸,且收容于所述座椅靠背的内部,所述升压单元以随着从所述背面朝向所述支承面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具备插口壳体,所述插口壳体以从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背面向所述座椅靠背的内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包围所述插口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座椅靠背的表皮,所述插口的所述背面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插口壳体的开口面靠所述座椅靠背的内侧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所述插口壳体具有:上倾斜面,其位于比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背面靠所述座椅靠背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垣彻佐藤巧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