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6528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8:33
关于本公开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转向装置,从动凸轮中的保持于倾侧引导孔内的保持部具备:锁定接触部,其朝向螺栓周向方向的一侧,当处于锁定状态时,与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接触,从而限制从动凸轮相对于后侧板部的向螺栓周向方向的一侧的旋转;和解除接触部,其朝向螺栓周向方向的另一侧,当处于锁定解除状态时,与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接触,从而限制从动凸轮相对于后侧板部的向螺栓周向方向的另一侧的旋转。旋转。旋转。

Steering ge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关于转向装置,存在具备倾侧功能的转向装置。倾侧功能是根据驾驶员的体格差异或驾驶姿势而调整转向轴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功能。转向装置由柱单元将转向轴能够围绕沿着前后方向的轴线旋转地保持。柱单元的前端部能够围绕沿着左右方向的轴线转动地被前支架支撑。柱单元的后端部经由棒被后支架支撑。具体而言,在后支架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倾侧引导孔。在转向装置中,伴随着相对于前支架的转动,棒在倾侧引导孔内上下活动,从而调整柱单元(转向轴)的倾斜角度。
[0003]在具备倾侧功能的转向装置中,搭载有锁定机构。锁定机构切换限制柱单元相对于前支架的转动的锁定状态和容许柱单元相对于前支架的转动的锁定解除状态。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作为锁定机构,公开了具备固定于棒的驱动凸轮和保持于后支架的从动凸轮的构成。从动凸轮通过保持于倾侧引导孔内的卡合突部进行相对于后支架的止转。
[0004]依据该构成,伴随着棒的旋转,驱动凸轮和从动凸轮彼此滑动同时相对旋转,从而驱动凸轮和从动凸轮之间的距离扩大或缩小。此时,通过驱动凸轮和从动凸轮之间的距离扩大,柱单元被后支架紧固。其结果是,转向装置成为锁定状态。通过驱动凸轮和从动凸轮之间的距离缩小,基于后支架的柱单元的紧固被松开。其结果是,转向装置成为锁定解除状态。
[0005]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1964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可是,在锁定机构的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时,起因于作用于驱动凸轮与从动凸轮之间的摩擦力等,上述的从动凸轮将要与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和卡合突部的外周面的间隙相应地转动。此时,伴随着从动凸轮的转动,卡合突部与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碰撞,从而存在在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形成压痕的可能性。如果在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形成有压痕的状态下使柱单元上下活动,则在卡合突部通过压痕时,存在卡合突部卡在压痕的可能性。卡合突部卡在压痕成为在调整倾侧位置时产生异常声音或对使用者给予不适感的原因。
[0007]本公开提供能够对使用者给予良好的操作感的转向装置。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采用以下的形态。
[0009](1)本公开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转向装置具备:柱单元,其将转向轴能够围绕沿着
前后方向的第一轴线旋转地支撑;前支架,其在将前述柱单元能够围绕沿着左右方向的第二轴线转动地支撑的状态下,安装于车身;后支架,其具有相对于前述柱单元位于前述左右方向的两侧并且形成有以将前述第二轴线作为中心的圆弧状延伸的倾侧引导孔的侧板部,在前述前支架后方安装于前述车身;以及锁定机构,其切换限制前述柱单元相对于前述前支架的围绕前述第二轴线的移动的锁定状态和容许前述柱单元相对于前述前支架的围绕前述第二轴线的移动的锁定解除状态。前述锁定机构具备:棒,其在沿前述左右方向贯通前述柱单元和前述倾侧引导孔的状态下,能够围绕沿着前述左右方向的第三轴线旋转地被前述柱单元支撑;驱动凸轮,其具有凸轮部,固定于前述棒;以及从动凸轮,其具有保持于前述倾侧引导孔的内侧的保持部和在前述倾侧引导孔的外侧与前述凸轮部在前述左右方向上相向并且伴随着前述棒的旋转而在前述凸轮部滑动的凸轮从动件部。前述凸轮部和前述凸轮从动件部中的一个部件具备:锁定位置限制面,其当处于前述锁定状态时,卡合于前述凸轮部和前述凸轮从动件部中的另一个部件;以及解除位置限制面,其在围绕前述第三轴线的周向方向上从前述锁定位置限制面离开而设置,当处于前述锁定解除状态时,卡合于前述另一个部件。前述保持部具备:锁定接触部,其朝向前述周向方向的一侧,当处于前述锁定状态时,与前述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接触,从而限制前述从动凸轮相对于前述侧板部的围绕前述第三轴线的旋转;和解除接触部,其朝向前述周向方向的另一侧,当处于前述锁定解除状态时,与前述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接触,从而限制前述从动凸轮相对于前述侧板部的围绕前述第三轴线的旋转。前述解除接触部以曲率半径比前述锁定接触部更大的圆弧状形成。
[0010]在锁定机构从锁定状态转变成锁定解除状态的过程中,保持部将要与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与保持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相应地转动。由此,保持部经由解除接触部被压入至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
[0011]于是,依据本形态,解除接触部以曲率半径比锁定接触部更大的圆弧状形成,从而能够使作用于解除接触部与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之间的压力(表面压力)与作用于锁定接触部与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之间的表面压力相比而较小。其结果是,本形态的转向装置能够抑制在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形成压痕等。由此,在变更倾侧位置时,即使是保持部在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上滑动的情况,本形态的转向装置也能够减轻异常声音的产生或对使用者给予的不适感。因而,能够对使用者给予良好的操作感。
[0012](2)在上述(1)的形态的转向装置中,也可以是,前述锁定接触部相对于前述解除接触部朝向前述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突出。
[0013]依据本形态,在锁定状态下,能够将锁定接触部可靠地推抵至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由此,在锁定状态下,本形态的转向装置能够确保作用于锁定接触部与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抑制柱单元非预期地上下活动。
[0014]而且,在以圆弧状形成解除接触部的情况下,本形态的转向装置能够以锁定接触部的突出量调整保持部的外周面和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保持部在倾侧引导孔内的松动。
[0015](3)在上述(1)或(2)的形态的转向装置中,也可以将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第三轴线夹在之间而设置有一对前述锁定接触部。也可以将前述保持部中的前述第三轴线夹在之间而设置有一对前述解除接触部。
[0016]依据本形态,保持部在将第三轴线夹在之间的对角的位置处被推抵至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由此,本形态的转向装置能够在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下将保持部稳定地保持于倾侧引导孔内,并且能够将作用于保持部与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之间的表面压力分散。其结果是,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形成压痕等。
[0017](4)在上述(3)的形态的转向装置中,也可以是,前述从动凸轮具备相对于前述倾侧引导孔位于外侧并且形成有前述凸轮从动件部的基座部。也可以是,在前述基座部中,在前述周向方向的一部分,设置有判断前述保持部围绕前述第三轴线的安装朝向的显示部。
[0018]依据本形态,容易使从动凸轮的安装朝向在各转向装置之间一定。因此,本形态的转向装置能够抑制从动凸轮的制造偏差导致保持部(解除接触部和锁定接触部)与倾侧引导孔的内周缘的接触条件在各转向装置之间偏差。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产生锁定机构的性能偏差。
[0019]专利技术的效果依据上述各形态,能够对使用者给予良好的操作感。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转向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2是与图1的II

II线对应的截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装置,具备:柱单元,其将转向轴能够围绕沿着前后方向的第一轴线旋转地支撑;前支架,其在将所述柱单元能够围绕沿着左右方向的第二轴线转动地支撑的状态下,安装于车身;后支架,其具有相对于所述柱单元位于所述左右方向的两侧并且形成有以将所述第二轴线作为中心的圆弧状延伸的倾侧引导孔的侧板部,在所述前支架后方安装于所述车身;以及锁定机构,其切换限制所述柱单元相对于所述前支架的围绕所述第二轴线的移动的锁定状态和容许所述柱单元相对于所述前支架的围绕所述第二轴线的移动的锁定解除状态,所述锁定机构具备:棒,其在沿所述左右方向贯通所述柱单元和所述倾侧引导孔的状态下,能够围绕沿着所述左右方向的第三轴线旋转地被所述柱单元支撑;驱动凸轮,其具有凸轮部,固定于所述棒;以及从动凸轮,其具有保持于所述倾侧引导孔的内侧的保持部和在所述倾侧引导孔的外侧与所述凸轮部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相向并且伴随着所述棒的旋转而在所述凸轮部滑动的凸轮从动件部,所述凸轮部和所述凸轮从动件部中的一个部件具备:锁定位置限制面,其当处于所述锁定状态时,卡合于所述凸轮部和所述凸轮从动件部中的另一个部件;以及解除位置限制面,其在围绕所述第三轴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仓保志赤石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山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