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6478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8: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包括大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小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和摇臂俯仰缠绕系统,大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小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和摇臂俯仰缠绕系统均安装于岸桥上,大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包括第一力矩电机、第一卷筒、第一改向滑轮组、第一钢丝绳,第一卷筒和第一力矩电机相连接,第一钢丝绳缠绕于第一卷筒上,第一钢丝绳包括伸出第一卷筒的首端绳和末端绳,首端绳和末端绳均经第一改向滑轮组交叉连接于岸桥的吊具上。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减小吊具或集装箱的摇摆幅度,使吊具和集装箱能够快速准确完成对位,减摇效果好,稳定性好。稳定性好。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属于岸桥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航运物流的快速发展,全球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长。集装箱船的尺寸越来越大,同时岸桥也越来越大,起升高度越来越高。随着起升高度的增加,在岸边海风的影响下,吊具或集装箱更容易有大幅度的晃动,会对吊具或集装箱的对位有严重的影响。所以这也对岸桥的减摇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减摇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机械减摇技术的防摇效果不佳,而电子减摇技术需要经常变化绳的长度,再加上小车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摩擦,因此实际应用中又出现调整小车运行速度太频繁,司机不舒服的现象,导致某些装备了电子防摇系统的集装箱起重机后来又被拆除。而为了提高性能,传统的控制理论变得非常复杂,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控制设备初始投资和维修费用,而且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其能够防止吊具或集装箱在升降过程中的晃动,可靠性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包括大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小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和摇臂俯仰缠绕系统,大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小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和摇臂俯仰缠绕系统均安装于岸桥上,大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包括第一力矩电机、第一卷筒、第一改向滑轮组、第一钢丝绳,第一卷筒和第一力矩电机相连接,第一钢丝绳缠绕于第一卷筒上,第一钢丝绳包括伸出第一卷筒的首端绳和末端绳,首端绳和末端绳均经第一改向滑轮组交叉连接于岸桥的吊具上。
[0005]前述的这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中,所述第一改向滑轮组包括a滑轮、b滑轮、c滑轮、d滑轮、e滑轮和f滑轮,首端绳经a滑轮与岸桥的吊具连接,末端绳依次经b滑轮、c滑轮、d滑轮、e滑轮和f滑轮与岸桥的吊具连接,a滑轮和b滑轮同轴平行设置,c滑轮、d滑轮的安装高度高于a滑轮的安装高度,f滑轮的安装高度与a滑轮的安装高度相同,e滑轮安装在f滑轮上方。
[0006]前述的这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中,所述摇臂俯仰缠绕系统包括俯仰电机、减速箱、第四卷筒、第五卷筒、第三钢丝绳、第三改向滑轮组和摇臂装置,俯仰电机与减速箱连接,第四卷筒和第五卷筒分别设置于减速箱的左右两侧并均与减速箱相连接,第四卷筒上均缠绕有一根第三钢丝绳,第五卷筒上也缠绕有一根钢丝绳,第三改向滑轮组设置于摇臂装置上。
[0007]前述的这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中,所述摇臂装置包括第一摇臂、第二摇臂、第三摇臂和第四摇臂,第三改向滑轮组包括A滑轮、B滑轮和C滑轮,第一摇臂、第二摇臂、第三摇臂和第四摇臂的固定端处均设置有A滑轮和B滑轮,A滑轮和B滑轮为同轴设置,第一摇
臂、第二摇臂、第三摇臂和第四摇臂的末端均设置有一个C滑轮。
[0008]前述的这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中,所述第三钢丝绳包括A段绳和B段绳,缠绕于第四卷筒上的第三钢丝绳的A段绳经第一摇臂固定端的A滑轮改向后与第一摇臂末端的C滑轮连接;缠绕于第四卷筒上的第三钢丝绳的B段绳依次经第一摇臂固定端的B滑轮和第二摇臂固定端的A滑轮或B滑轮改向后与第二摇臂末端的C滑轮连接;缠绕于第五卷筒上的第三钢丝绳的A段绳经第三摇臂固定端的A滑轮改向后与第三摇臂末端的C滑轮连接;缠绕于第五卷筒上的第三钢丝绳的B段绳依次经第三摇臂固定端的B滑轮和第四摇臂固定端的A滑轮B滑轮改向后与第四摇臂末端的C滑轮连接。
[0009]前述的这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中,所述小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包括联轴器、两个第二力矩电机、第二卷筒、第三卷筒、第二改向滑轮组和第二钢丝绳,两个第二力矩电机对称布置在小车两侧,两个第二力矩电机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二卷筒与一个第二力矩电机连接,第三卷筒与另一个第二力矩电机连接,第二卷筒和第三卷筒上均缠绕有一根第二钢丝绳;缠绕于第二卷筒的第二钢丝绳的一端绳经第二改向滑轮组及第一摇臂末端的C滑轮转向后与岸桥的吊具相连接;缠绕于第二卷筒的第二钢丝绳另一端绳则经第二改向滑轮组及第二摇臂末端的C滑轮转向后与岸桥的吊具连接;缠绕于第三卷筒的第二钢丝绳的一端绳经第二改向滑轮组及第三摇臂末端的C滑轮转向后与岸桥的吊具连接;缠绕于第四卷筒的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经第二改向滑轮组及第四摇臂末端的C滑轮转向后与岸桥的吊具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能够快速减小吊具摇摆或集装箱摇摆的幅度,使吊具和集装箱能够快速准确完成对位;
[0012](2)相比于传统机械减摇系统,本专利技术系统的减摇效果更好,调节更加快速;
[0013](3)本专利技术采用机械减摇的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中电子减摇系统稳定性更好,并且减小了岸桥司机的工作负担;
[0014](4)本专利技术系统中的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和第三钢丝绳为调节作用的钢丝绳,不承重,可选用较细的钢丝绳,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制。在附图中: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摇臂俯仰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摇臂俯仰缠绕系统的结构简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大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大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的结构简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小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小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的结构简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设置在岸桥上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设置在岸桥上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4]附图标记:1

第一力矩电机,2

第一卷筒,3

第一改向滑轮组,301

a滑轮,302

b滑
轮,303

c滑轮,304

d滑轮,305

e滑轮,306

f滑轮,4

第一钢丝绳,5

首端绳,6

末端绳,7

第二力矩电机,8

第二卷筒,9

第二改向滑轮组,10

第二钢丝绳,11

俯仰电机,12

减速箱,13

第四卷筒,14

第三钢丝绳,15

第三改向滑轮组,16

摇臂装置,17

A段绳,18

B段绳,19

第一摇臂,20

第二摇臂,21

第四摇臂,22

第五卷筒,23...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28)、小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29)和摇臂俯仰缠绕系统(30),大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28)、小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29)和摇臂俯仰缠绕系统(30)均安装于岸桥上,所述大车方向减摇缠绕系统(28)包括第一力矩电机(1)、第一卷筒(2)、第一改向滑轮组(3)、第一钢丝绳(4),所述第一卷筒(2)和第一力矩电机(1)相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4)缠绕于第一卷筒(2)上,所述第一钢丝绳(4)包括伸出第一卷筒(2)的首端绳(5)和末端绳(6),首端绳(5)和末端绳(6)均经第一改向滑轮组(3)交叉连接于岸桥的吊具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改向滑轮组(3)包括a滑轮(301)、b滑轮(302)、c滑轮(303)、d滑轮(304)、e滑轮(305)和f滑轮(306),所述首端绳(5)经a滑轮(301)与岸桥的吊具连接,所述末端绳(6)依次经b滑轮(302)、c滑轮(303)、d滑轮(304)、e滑轮(305)和f滑轮(306)与岸桥的吊具连接,所述a滑轮(301)和b滑轮(302)同轴平行设置,所述c滑轮(303)、d滑轮(304)的安装高度高于a滑轮(301)的安装高度,所述f滑轮(306)的安装高度与a滑轮(301)的安装高度相同,所述e滑轮(305)安装在f滑轮(306)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俯仰缠绕系统(30)包括俯仰电机(11)、减速箱(12)、第四卷筒(13)、第五卷筒(22)、第三钢丝绳(14)、第三改向滑轮组(15)和摇臂装置(16),俯仰电机(11)与减速箱(12)连接,第四卷筒(13)和第五卷筒(22)分别设置于减速箱(12)的左右两侧并均与减速箱(12)相连接,第四卷筒(13)上均缠绕有一根第三钢丝绳(14),第五卷筒(22)上也缠绕有一根钢丝绳(14),所述第三改向滑轮组(15)设置于摇臂装置(1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岸桥的吊具减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装置(16)包括第一摇臂(19)、第二摇臂(20)、第三摇臂(32)和第四摇臂(21),所述第三改向滑轮组(15)包括A滑轮(25)、B滑轮(26)和C滑轮(27),第一摇臂(19)、第二摇臂(20)、第三摇臂(32)和第四摇臂(21)的固定端处均设置有A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兆国赵迎九肖强石鑫刘江浩赵炳阳谢文宗郑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蓝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