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轮组件及包含其的洗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093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传动轮组件及包含其的洗涤设备。该传动轮组件包括自内向外依次嵌套的轴连接件、紧固件和传动轮,紧固件具有压铆部,压铆部适于经压铆处理而形成相互连接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第一翻边与轴连接件咬合,第二翻边与传动轮咬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有益效果,例如,采用压铆的方式连接轴连接件和传动轮,不但可以使连接后的传动轮组件能够高效传递扭矩,而且还可以使传动轮组件的生产效率更高、生产工艺更稳定、生产成本也较低。产成本也较低。产成本也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动轮组件及包含其的洗涤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传动连接
,尤其涉及一种传动轮组件及包含其的洗涤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轴传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方式,其优点在于传递的扭矩大、均匀、强度高以及噪声小。目前,轴连接件在传动轮上的应用,例如花键在钣金皮带轮上的应用,多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虽然,激光焊接有着高强度的成品特征,但是,其工艺敏感复杂、单品生产周期长、且成本昂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传动轮组件及包含其的洗涤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传动轮组件包括自内向外依次嵌套的轴连接件、紧固件和传动轮,紧固件具有压铆部,压铆部适于经压铆处理而形成相互连接的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第一翻边与轴连接件咬合,第二翻边与传动轮咬合。
[0005]可选地,轴连接件、紧固件和传动轮同轴设置。
[0006]可选地,紧固件具有适于接收轴连接件的紧固件孔,压铆部沿紧固件孔的周侧壁向前延伸而形成。
[0007]可选地,第一翻边沿紧固件孔的周侧壁向内弯折以咬合轴连接件。
[0008]可选地,第二翻边沿紧固件孔的周侧壁向外弯折以咬合传动轮。
[0009]可选地,紧固件和轴连接件连接于紧固件孔的内侧。
[0010]可选地,轴连接件具有适于连接传动轴的轴孔以及位于轴孔的外侧并且适于连接紧固件的第一连接部。
[0011]可选地,轴连接件具有沿轴孔的周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第一翻边咬合于第一凸缘的前端面。
[0012]可选地,第一凸缘的前端面斜向后延伸。
[0013]可选地,第一连接部位于第一凸缘的后方并且通过第一凸缘的后端面(b)和轴孔的外周侧壁形成。
[0014]可选地,轴孔的外周侧壁在第一连接部处向内让位。
[0015]可选地,紧固件包括适于接收轴连接件的紧固件孔以及沿紧固件孔的内周侧壁向内凸出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接合。
[0016]可选地,紧固件和传动轮连接于紧固件孔的外侧。
[0017]可选地,传动轮具有适于部分地接收紧固件的轮孔以及位于轮孔的外侧并且适于连接紧固件的第三连接部。
[0018]可选地,传动轮包括围绕轮孔的周向向外延伸的轮盘部,第二翻边咬合于轮盘部。
[0019]可选地,轮盘部包括用以界定轮孔边界的第二凸缘,第二翻边咬合于第二凸缘的前端面。
[0020]可选地,第三连接部通过第二凸缘的后端面形成,紧固件包括适于接收轴连接件的紧固件孔以及沿紧固件孔的周向向外延伸的第四连接部,第四连接部抵接于第三连接部。
[0021]可选地,第二凸缘的前端面和/或后端面斜向后延伸。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洗涤设备包括上述的传动轮组件、滚筒以及与滚筒固定连接的传动轴,其中,传动轴与传动轮组件中的轴连接件传动连接。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有益效果。例如,采用压铆的方式有效连接轴连接件和传动轮,不但可以使得连接后的传动轮组件能够高效传递扭矩,而且还可以使得传动轮组件的生产效率更高、生产工艺更稳定、生产成本也较低。
[0024]又例如,紧固件的压铆部沿紧固件孔的周侧壁延伸即可形成,不但设计简单、易于实现,而且更有利于节约制造成本。
[0025]又例如,通过在轴连接件上设置第一凸缘,可以使得紧固件与轴连接件之间便于咬合。
[0026]又例如,通过将第一凸缘的前端面设置为斜向后延伸,可以增加紧固件与轴连接件之间的咬合面积,从而提高紧固件和轴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高传动轮组件的扭矩传递效果。
[0027]又例如,通过在传动件上设置轮盘部,可以使得紧固件和传动件之间便于咬合。
[0028]又例如,通过在轮盘部设置第二凸缘,可以使得紧固件和传动件之间更加便于咬合。
[0029]又例如,通过将第二凸缘的前端面设置为斜向后延伸,可以增加紧固件与传动件之间的咬合面积,从而提高紧固件和传动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高传动轮组件的扭矩传递效果。
[0030]又例如,通过使紧固件和轴连接件连接于紧固件孔的内侧,可以提高紧固件和轴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提高传动轮组件的扭矩传递效果。
[0031]又例如,通过使轴孔的外周侧壁在第一连接部处向内让位,可以增加第一连接部与紧固件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提高轴连接件和紧固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提高传动轮组件的扭矩传递效果。
[0032]又例如,通过使紧固件和传动轮连接于紧固件孔的外侧,可以提高紧固件和传动轮之间的连接可靠性,从而提高传动轮组件的扭矩传递效果。
[0033]又例如,通过使轴连接件、紧固件和传动轮三者同轴设置,可以提高传动轮组件的扭矩传递效果。
[0034]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特征将从权利要求、附图以及附图的描述中呈现。上述说明中所说明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以及下述附图的描述中所说明的和/或附图中简单示出的特征和特征组合不仅可以分别以所描述的组合的方式呈现,还可以以其它组合或单独地呈现,而不会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未描述和在附图中未具体示出但是可以从详细说明的实施例想到以及可以从各特征的组合得到的实施例由此应当被视为被包括和披露。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动轮组件的一种局部示意图;
[003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动轮组件的另一种局部示意图;
[003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压铆处理第一阶段的俯视图,该俯视图示意了将紧固件放置于下模具后的状态;
[0038]图4是图3所示俯视图沿A

A线的剖视图;
[0039]图5是图3所示俯视图沿B

B线的剖视图;
[0040]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压铆处理第二阶段的俯视图,该俯视图示意了将轴连接件放置于紧固件内的状态;
[0041]图7是图6所示俯视图沿C

C线的剖视图;
[0042]图8是图6所示俯视图沿D

D线的剖视图;
[0043]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压铆处理第三阶段的一种剖视图,该剖视图示意了将传动件放置于紧固件外的状态;
[0044]图10是图9所示剖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5]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压铆处理第四阶段的一种剖视图,该剖视图示意了轴连接件、紧固件和传动件经压铆处理后的状态;
[0046]图12是图11所示剖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7]图13是图12所示剖视图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48]图1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紧固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9]图1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紧固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50]图1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轴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51]图1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轴连接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52]图1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传动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轮组件(10),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内向外依次嵌套的轴连接件(100)、紧固件(200)和传动轮(300),所述紧固件(200)具有压铆部(210),所述压铆部(210)适于经压铆处理而形成相互连接的第一翻边(211)和第二翻边(212),所述第一翻边(211)与所述轴连接件(100)咬合,所述第二翻边(212)与所述传动轮(300)咬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轮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连接件(100)、所述紧固件(200)和所述传动轮(300)同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动轮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200)具有适于接收所述轴连接件(100)的紧固件孔(220),所述压铆部(210)沿所述紧固件孔(220)的周侧壁(221)向前延伸而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轮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211)沿所述紧固件孔(220)的周侧壁(221)向内弯折以咬合所述轴连接件(100)。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动轮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212)沿所述紧固件孔(220)的周侧壁(221)向外弯折以咬合所述传动轮(300)。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动轮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200)和所述轴连接件(100)连接于所述紧固件孔(220)的内侧。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传动轮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连接件(100)具有适于连接传动轴(30)的轴孔(110)以及位于所述轴孔(110)的外侧并且适于连接所述紧固件(200)的第一连接部(12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轮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连接件(100)具有沿所述轴孔(110)的周向向外延伸的第一凸缘(112),所述第一翻边(211)咬合于所述第一凸缘(112)的前端面(112a)。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轮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112)的前端面(112a)斜向后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轮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0)位于所述第一凸缘(112)的后方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凸缘(112)的后端面(112b)和所述轴孔(110)的外周侧壁(111)形成。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哲昊叶超金胜秋
申请(专利权)人: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