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夹持吸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6091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夹持吸嘴,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容置空间、一间隙、以及一夹持组件。第一壳体包括一第一侧壁、一第一下表面、一通道、一穿孔、以及一第一开口。穿孔和第一开口分别形成于第一侧壁和第一下表面上。第二壳体固定地连接第一壳体,且包括一第二侧壁、一第二下表面、以及一第二开口。第二开口形成于第二下表面上,且对应于第一开口。容置空间形成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且穿孔连通通道和容置空间。间隙形成于第一下表面和第二下表面之间,并与容置空间连通。夹持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于容置空间中。于容置空间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夹持吸嘴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真空夹持吸嘴。更具体地来说,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吸取锁固元件的真空夹持吸嘴。

技术介绍

[0002]图1是表示已知的锁合装置L,其包括一吸引机构10、一真空产生器20、以及一锁合工具30。吸引机构10具有一通道11,且所述通道11可由吸引机构10的上端12延伸至下端13。真空产生器20可穿过吸引机构10的外壳以与通道11连通。锁合工具30则可由吸引机构10的上端12进入通道11中。举例而言,锁合工具30可为螺丝起子、自动螺丝机、或铆钉机。
[0003]当使用者欲使用锁合装置L时,真空产生器20可启动并从通道11内抽取气体,且一锁固元件40(例如螺丝或铆钉)可安装至吸引机构10下端11的真空夹持吸嘴14上。然而,前述吸力可能会因为真空源不稳定、螺丝零件工差等原因而下降。再者,当锁螺丝机在高速移动或是取螺丝过程中,也容易因为螺丝吸歪或是掉落而造成螺丝锁付失败与撞伤工件表面等问题。因此,如何解决前述问题始成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夹持吸嘴,连接一真空产生器且用以吸取一锁固元件。前述真空夹持吸嘴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容置空间、一间隙、以及一夹持组件。第一壳体包括一第一侧壁、一第一下表面、一通道、一穿孔、以及一第一开口。第一侧壁连接第一下表面,且围绕前述通道。穿孔和第一开口分别形成于第一侧壁和第一下表面上,且第一开口与通道连通。第二壳体固定地连接第一壳体,且包括一第二侧壁、一第二下表面、以及一第二开口。第二侧壁连接第二下表面,且环绕第一侧壁。第二开口形成于第二下表面上,且对应于第一开口。容置空间形成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且穿孔连通通道和容置空间。间隙形成于第一下表面和第二下表面之间,且连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容置空间和间隙连通。夹持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当真空产生器从通道吸取气体,且锁固元件遮蔽第一开口时,夹持组件相对于第一壳体运动,并从间隙接触锁固元件。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真空夹持吸嘴,连接一真空产生器且用以吸取一锁固元件。前述真空夹持吸嘴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容置空间、一移动元件、以及一接触元件。第一壳体包括一第一侧壁、一通道、一穿孔、以及一第一开口。第一侧壁围绕前述通道。穿孔形成于第一侧壁上,且第一开口与通道连通。第二壳体固定地连接第一壳体,且包括一第二侧壁、一第二下表面、以及一第二开口。第二侧壁环绕第一侧壁,且第二开口对应于第一开口。容置空间形成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且穿孔连通通道和容置空间。移动元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且接触元件连接第一壳体。当真空产生器从通道吸取气体,且锁固元件遮蔽第一开口时,移动元件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并推动接触元件,使接触元件接触锁固元件。
附图说明
[0006]根据以下的详细说明并配合所附附图可以更加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应注意的是,根据本产业的标准惯例,附图中的各种部件并未必按照比例绘制。事实上,可能任意的放大或缩小各种部件的尺寸,以做清楚的说明。
[0007]图1是表示已知的锁合装置的示意图;
[0008]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真空夹持吸嘴的剖视图;
[0009]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真空夹持吸嘴的局部剖视图;
[0010]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锁固元件安装于真空夹持吸嘴上且真空产生器从通道抽取气体时的示意图;
[0011]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真空夹持吸嘴的剖视图;
[0012]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真空夹持吸嘴的局部剖视图;
[0013]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锁固元件安装于真空夹持吸嘴上且真空产生器从通道抽取气体时的示意图;
[0014]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真空夹持吸嘴的剖视图。
[0015]【符号说明】
[0016]10:吸引机构
[0017]11:通道
[0018]12:上端
[0019]13:下端
[0020]14:真空夹持吸嘴
[0021]14

:真空夹持吸嘴
[0022]20:真空产生器
[0023]30:锁合工具
[0024]40:锁固元件
[0025]41:锁合部
[0026]100:第一壳体
[0027]110:第一侧壁
[0028]120:第一下表面
[0029]130:通道
[0030]131:中心轴
[0031]140:第一开口
[0032]150:穿孔
[0033]200:第二壳体
[0034]210:第二侧壁
[0035]211:凹槽
[0036]220:第一下表面
[0037]240:第二开口
[0038]300:夹持组件
[0039]310:枢转元件
[0040]311:枢转部
[0041]312:夹持部
[0042]320:密封元件
[0043]330:移动元件
[0044]331:倾斜面
[0045]340:接触元件
[0046]341:倾斜面
[0047]342:凸出部
[0048]G:间隙
[0049]L:锁合装置
[0050]R:容置空间
[0051]R1:上区域
[0052]R2:下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53]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夹持吸嘴。然而,可轻易了解本专利技术提供许多合适的专利技术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局限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54]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揭露所属的一般技艺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专利技术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该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0055]本说明书以下的揭露内容是叙述各个构件及其排列方式的特定范例,以求简化专利技术的说明。当然,这些特定的范例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例如,若是本说明书以下的揭露内容叙述了将一第一特征形成于一第二特征之上或上方,即表示其包含了所形成的上述第一特征与上述第二特征是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亦包含了尚可将附加的特征形成于上述第一特征与上述第二特征之间,而使上述第一特征与上述第二特征可能未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再者,为了方便描述附图中一特征与另一特征的关系,可使用空间相关用语,例如“下面”、“下方”、“之下”、“上方”、“之上”、以及类似的用语等。除了附图所绘示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关用语涵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所述装置也可被另外定位(旋转90度或在其他方位上),且同样可对应地解读于此所使用的空间相关描述。
[0056]图2是表示一真空夹持吸嘴14

的剖视图,此真空吸嘴A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夹持吸嘴,其特征在于,连接一真空产生器且用以取放一锁固元件,该真空夹持吸嘴包括:一第一壳体,包括:一第一侧壁;一第一下表面,连接该第一侧壁;一通道,该第一侧壁环绕该通道;一穿孔,形成贯通该第一侧壁;以及一第一开口,形成位于该第一下表面,其中该第一开口与该通道连通;一第二壳体,固定地连接该第一壳体,包括:一第二侧壁,环绕该第一侧壁;一第二下表面,连接该第二侧壁;以及一第二开口,形成位于该第二下表面,且对应于该第一开口;一容置空间,形成位于该第一侧壁和该第二侧壁之间,其中该穿孔连通该通道和该容置空间;一间隙,形成位于该第一下表面和该第二下表面之间,其中该间隙连通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二开口,且该容置空间和该间隙连通;以及一夹持组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其中当该真空产生器从该通道吸取气体,且该锁固元件遮蔽该第一开口时,该夹持组件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移动接触该锁固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的真空夹持吸嘴,其特征在于,该夹持组件包括一枢转元件,且该枢转元件可枢转地连接该第一壳体或该第二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2的真空夹持吸嘴,其特征在于,该枢转元件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壳体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的真空夹持吸嘴,其特征在于,该枢转元件包括一枢转部和夹持部,该枢转部可转动地连接该第一壳体或该第二壳体。5.根据权利要求4的真空夹持吸嘴,其特征在于,当该真空产生器从该通道吸取气体,且该锁固元件遮蔽该第一开口时,该夹持部接触该锁固元件。6.根据权利要求2的真空夹持吸嘴,其特征在于,当该夹持组件相对于该第一壳体位于一预设位置时,该夹持组件和该穿孔相隔一距离,其中当该真空产生器从该通道吸取气体,且该锁固元件遮蔽该第一开口时,该夹持组件封闭该穿孔。7.根据权利要求6的真空夹持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村王升资萧原坤赖建璋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