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6046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包括压缩空气储罐、第一空气喷射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喷射器包括第一进气端、第二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所述第一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压缩空气储罐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密闭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一隔离阀;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一止回阀和第二隔离阀,所述第一止回阀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管路内的气体仅由所述密闭腔室流向所述第一空气喷射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了供电中断时室内无新鲜空气供应、空气的流通性较差以及室内热量难以导出的问题。内热量难以导出的问题。内热量难以导出的问题。

Passive emergency ventilation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通风
,尤其涉及一种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发生特殊事故后,室内的暖通系统可能出现停止运行的情况。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室外的空气可能含有有毒物质或者放射性物质,因而不能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空间。同时,事故可能使得供电中断,从而导致需要电力驱动的设备均不可用。
[0003]此时对于某些特殊的场所而言,部分室内空间仍需要维持正常运行或部分室内空间内仍有人员居留,因此需要保证在供电中断的情况下室内空气仍能正常流通。
[0004]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供电中断时室内无新鲜空气供应、空气的流通性较差以及室内热量难以导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以解决在供电中断时室内无新鲜空气供应、空气的流通性较差以及室内热量难以导出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包括压缩空气储罐、第一空气喷射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其中,
[0007]所述第一空气喷射器包括第一进气端、第二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所述第一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压缩空气储罐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密闭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
[0008]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一隔离阀;
[0009]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一止回阀和第二隔离阀,所述第一止回阀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管路内的气体仅由所述密闭腔室流向所述第一空气喷射器。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背压阀,所述第一背压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进气端的空气压力。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外,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用于吸收所述第二管路内的空气的热量。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隔离阀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隔离阀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隔离阀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隔离阀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
[0014]可选地,所述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空气喷射器、第四管路、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其中,
[0015]所述第二空气喷射器包括第三进气端、第四进气端和第二出气端,所述第三进气端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压缩空气储罐连接,所述第四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五管路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出气端通过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
[0016]所述第六管路上设有第三隔离阀;
[0017]所述第五管路上设有第二止回阀和第四隔离阀,所述第二止回阀用于限制所述第五管路内的气体仅由所述密闭腔室流向所述第二空气喷射器。
[0018]可选地,所述第四管路上设有第二背压阀,所述第二背压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三进气端的空气压力。
[0019]可选地,所述第五管路上设有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外,所述第二换热装置用于吸收所述第五管路内的空气的热量。
[0020]可选地,所述密闭腔室内设有泄压隔离装置,所述泄压隔离装置用于在所述密闭腔室内的压力超过预设值时进行泄压同时保证所述密闭腔室内的大气与室外大气保持隔离状态。
[0021]可选地,所述压缩空气储罐的数量为N,所述第一管路包括第一子管路、第二子管路和N条第三子管路,其中,N为正整数;
[0022]所述第一子管路与所述第一进气端连接;所述第二子管路与所述第一子管路连接;
[0023]N个所述压缩空气储罐分别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三子管路与所述第二子管路连接;
[0024]任一条所述第三子管路上均设有第五隔离阀。
[0025]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可通过所述压缩空气储罐向所述第一空气喷射器提供动力,使得所述第一空气喷射器不断地从所述密闭腔室内吸入空气,并与所述压缩空气储罐送入所述第一空气喷射器中的压缩空气混合后送入所述密闭腔室。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无需额外的电源提供动力且无需引入室外空气,仅通过系统提供的压缩空气及系统内空气不断地循环,不仅可以向所述密闭腔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有效地保证了所述密闭腔室内的空气流通,同时通过所述第二管路将所述密闭腔室内的空气导出可以降低所述密闭腔室内的温度,从而提高了所述密闭腔室内的人员可居留性。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除非另作定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
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003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包括压缩空气储罐10、第一空气喷射器20、第一管路30、第二管路40和第三管路50;其中,
[0031]所述第一空气喷射器20包括第一进气端、第二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所述第一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30与所述压缩空气储罐10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40与密闭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三管路50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
[0032]所述第三管路50上设有第一隔离阀501;
[0033]所述第二管路40上设有第一止回阀401和第二隔离阀402,所述第一止回阀401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管路40内的气体仅由所述密闭腔室流向所述第一空气喷射器20。
[0034]应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隔离阀501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气端与所述密闭腔室的连通,所述第一隔离阀501可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或者所述密闭腔室外。当所述第一隔离阀501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时,所述第一隔离阀501的开启与关闭状态可由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的人员控制;当所述第一隔离阀501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外时,所述第一隔离阀501的开启与关闭状态可由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外的人员控制。
[0035]应理解的是,所述第二隔离阀402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气端与所述密闭腔室的连通,所述第二隔离阀402可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或者所述密闭腔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空气储罐、第一空气喷射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其中,所述第一空气喷射器包括第一进气端、第二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所述第一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压缩空气储罐连接,所述第二进气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密闭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出气端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密闭腔室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一隔离阀;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一止回阀和第二隔离阀,所述第一止回阀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管路内的气体仅由所述密闭腔室流向所述第一空气喷射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第一背压阀,所述第一背压阀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进气端的空气压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上设有第一换热装置,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外,所述第一换热装置用于吸收所述第二管路内的空气的热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阀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隔离阀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阀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隔离阀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能动应急通风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二空气喷射器、第四管路、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其中,所述第二空气喷射器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欣王冲盛美玲宋广亮郭创成杨莉
申请(专利权)人:华龙国际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