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油防漏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58787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注油防漏油装置,包括油仓(1)和盖在油仓(1)上部的上盖(2);上盖(2)包括旋盖(21)和设置在油仓(1)开口处的固定盖(22),旋盖(21)与固定盖(22)可旋转连接,旋盖(21)上的旋盖注油孔(211)和固定盖(22)上的固定盖注油孔(221)可旋转对齐,油仓(1)内部的通气管(4)穿过固定盖(22)与旋盖(21)一体连接,通气管(4)与设置在旋盖(21)上的吸嘴(7)气流相通;通气管(4)侧壁上的通气孔(41)与油仓内发热组件(3)上的进油孔(33)可旋转对齐。本装置注油时,通气管上的通气孔与发热组件上的进油孔密封,烟油不会从进油孔进入储油棉,从而达到注油防漏油。达到注油防漏油。达到注油防漏油。

An oil filling and oil leakage preven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油防漏油装置


[0001]本技术专利属于电子烟
,具体涉及一种注油防漏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烟设备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使用,这也成为了一种趋势,人们对于电子烟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电子烟也存在问题需要行业内的人员不断去完善去改进。其中,电子烟注油漏油的问题是所有电子烟从业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现在行业内电子烟主要的注油方式有三种:顶部注油、侧面注油和底部注油。
[0003]顶部注油时,随着烟油进入油仓,烟油必然会浸没雾化芯的进油孔,而此时油仓内部气压和大气相连通,导致烟油会不断的通过进油孔进入储油棉内,而烟油会不会透过储油棉流出来完全取决于储油棉的储油能力,例如如图1所示,但是储油棉的选择往往是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第一要考虑储油棉和烟油的适配性,也就是储油棉对烟油的还原性,即烟油抽吸起来的口感;第二就是储油棉对烟油的导油性,如果储油棉的导油性能差,储油棉内的烟油不够就可能会导致抽吸时烧糊;第三储油棉的储油能力。而要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储油棉是不那么容易找到的。
[0004]侧面注油时,随着烟油从侧面注油孔的进入油仓,当烟油超过一半时,烟油会浸没雾化芯的进油孔,油仓内部气压和大气相连通,导致烟油会不断的通过进油孔进入储油棉内,从而导致漏油,如图2所示。
[0005]底部注油时,当烟油从底部的注油孔不断进入油仓,烟油会浸没雾化芯的进油孔,油仓内部气压和大气相连通,导致烟油会不断的通过进油孔进入储油棉内,从而导致漏油。如果烟油不浸没到雾化芯进油孔那么油仓内的烟油就注不满,那就不满足设计时的储油量,如图3所示。
[0006]上述这三种注油方式,顶部注油的漏油风险是最大的,侧面注油和底部注油相对于顶部注油来说风险小一些,但是也是有漏油风险。这三种注油方式都不能百分之百确保注油时不漏油,所以电子烟从业者都还在努力的解决电子烟注油漏油的问题。
[0007]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油防漏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子烟注油漏油的问题。
[0009]一种注油防漏油装置,其包括油仓1和盖在油仓1上部的上盖2、发热组件3;
[0010]所述上盖2包括旋盖21和固定盖22,所述固定盖22设置在所述油仓1开口处,所述旋盖21与固定盖22可旋转连接,旋盖21上的旋盖注油孔211和固定盖22上的固定盖注油孔221可旋转对齐,所述旋盖21与固定盖22之间设置有注油孔硅胶密封件6;
[0011]所述发热组件3固定在油仓1的底部,所述发热组件3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33;所
述发热组件3内部设置有发热元件32,所述发热元件32与发热组件3内的储油棉31接触;
[0012]所述油仓1内部设置有通气管4,所述通气管4穿过固定盖22与旋盖21一体连接,所述通气管4与设置在旋盖21上的吸嘴7气流相通;所述通气管4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41,所述通气孔41与进油孔33可旋转对齐;
[0013]所述通气管4的内壁侧设置有进油孔硅胶密封件5,所述进油孔硅胶密封件5与发热组件3的外壁过盈配合。
[0014]优选地,所述注油孔硅胶密封件6套设在所述固定盖22的固定盖注油孔221上。
[0015]优选地,所述旋盖21的边缘向下设置有定位凸起212,所述固定盖22的边缘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凸起212相配合的一段弧形凹槽222。
[0016]优选地,所述进油孔硅胶密封件5固定设置在通气管4的内壁侧或所述进油孔硅胶密封件5固定设置在发热组件3外侧壁上。
[0017]优选地,所述旋盖21、固定盖22和注油孔硅胶密封件6之间密封连接。
[0018]优选地,所述通气管4、发热组件3和进油孔硅胶密封件5之间密封连接。
[0019]优选地,当旋盖注油孔211与固定盖注油孔221位置对齐时,进油孔33与通气孔41位置错开,当进油孔33与通气孔41位置对齐时,旋盖注油孔211与固定盖注油孔221位置错开。
[002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油防漏油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注油防漏油装置的油仓上的旋盖与固定盖可旋转连接,当转动旋盖时,可使旋盖上部的旋盖注油孔与固定盖上的固定盖注油孔对齐,此时,与旋盖一体连接的通气管上的通气孔与发热组件上的进油孔错开,通气管管壁挡住进油孔,以使在从旋盖上部的旋盖注油孔向油仓内注油时,通气管上的通气孔与发热组件上的进油孔都处于密闭状态,从而当烟油不断注入油仓时,烟油浸没进油孔时,也不会有烟油从进油孔进入储油棉,进而也就不会进入气道内,起到防止漏油的效果,避免注油时进油孔处漏油。同时,注油完毕时,旋转旋盖,使旋盖上部的旋盖注油孔与固定盖上的固定盖注油孔错开,各自呈密封状态,此时,通气管上的通气孔与发热组件上的进油孔相连通,即可正常使用。避免注油时漏油,又可以保证注油后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现有技术中顶部注油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现有技术中侧面注油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现有技术中底部注油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注油防漏油装置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固定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旋盖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进气管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
油仓,11

注油孔,2

上盖,21

旋盖,211

旋盖注油孔,212

定位凸起,22

固定盖,221

固定盖注油孔,222

凹槽,2221

第一位置,2222

第二位置,3

发热组件,31

储油棉,32

发热元件,33

进油孔,4

通气管,41

通气孔,5

进油孔硅胶密封件,6

注油孔硅胶密
封件,7

吸嘴,8

烟油。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2]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材料或设备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33]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油防漏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仓(1)和盖在油仓(1)上部的上盖(2)、发热组件(3);所述上盖(2)包括旋盖(21)和固定盖(22),所述固定盖(22)固定设置在所述油仓(1)开口处,所述旋盖(21)与固定盖(22)可旋转连接,旋盖(21)上的旋盖注油孔(211)和固定盖(22)上的固定盖注油孔(221)可旋转对齐,所述旋盖(21)与固定盖(22)之间设置有注油孔硅胶密封件(6);所述发热组件(3)固定在油仓(1)的底部,所述发热组件(3)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油孔(33);所述发热组件(3)内部设置有发热元件(32),所述发热元件(32)与发热组件(3)内的储油棉(31)接触;所述油仓(1)内部设置有通气管(4),所述通气管(4)穿过固定盖(22)与旋盖(21)一体连接,所述通气管(4)与设置在旋盖(21)上的吸嘴(7)气流相通;所述通气管(4)侧壁上设置有通气孔(41),所述通气孔(41)与进油孔(33)可旋转对齐;所述通气管(4)的内壁侧设置有进油孔硅胶密封件(5),所述进油孔硅胶密封件(5)与发热组件(3)的外壁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嵘赖桂生钟妙伟包正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能汇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