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小麦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5870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黑小麦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整地后进行土壤采集,土壤采集完成后施肥采用边喷边拌的方式进行拌种,拌种时种子处于微波辐射条件下,通过播种机播种,向播种后的农田浇灌越冬水,并进行追肥,浇拔节水并追肥,使用喷洒器喷洒杀虫剂,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倍液加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黑小麦种植方法从种子阶段进行处理,提升了种子的萌芽率,进而提高了黑小麦的产量。进而提高了黑小麦的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黑小麦栽培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小麦种植的
,具体涉及黑小麦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种植季节进行分类,小麦品种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黑小麦是通过杂交和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种新的小麦品种。
[0003]根据申请号为CN201811551370.9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冬季早熟麦种的种植方法可知,该产品麦种处理,选优质种子,在9、10 月份进行播种;整地,秸秆粉碎还田,施底肥,耕地播种;田间管理,通过补光镜进行小麦的补光;适时收获,在小麦蜡熟中末期,进行收获。该方法的有益效果是:该种麦种种植方法在进行秸秆粉碎还田时,秸秆中添加了酵母菌以及秸秆发酵腐熟剂,使秸秆进行缓慢氧化,加快了秸秆的腐烂速率,为小麦田提供养分,同时避免了焚烧秸秆,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小麦田间设置了反光镜,可为小麦田中种植的小麦进行补光,增加小麦的光照,加快了小麦的发育。
[0004]但上述栽培方法任然存在着缺陷,例如上述栽培方法虽然能够为小麦进行补光,但传统的栽培技术中的测土施肥、种子处理、播种、越冬期管理、拔节期管理、孕穗期管理、抽穗期管理等步骤中仍需要优化处理,使得黑小麦种植达到理想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了黑小麦栽培方法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黑小麦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测土施肥,整地后,使用洛阳铲对田地进行土壤采集,所述土壤采集完成后每亩按土壤肥力施有机肥3500~4000千克,磷酸二铵20~30千克、尿素10~15千克、钾肥5~7千克,并向每亩1千克左右的磷酸锌和0.3~0.5千克的硼砂;
[0009]步骤二、种子处理,所述测土施肥后,将营养液置入喷洒器内,每取50千克麦种均使用喷洒器喷洒2~3千克营养液,且采用边喷边拌的方式,拌种时种子处于微波辐射条件下,拌种后晾干,并将种子处于低温、干燥条件下进行储存;
[0010]步骤三、播种,通过播种机将种子处理后的黑小麦种子按每亩 7.5~10千克的数量进行播种;
[0011]步骤四、越冬期管理,向播种后的农田浇灌越冬水,并进行追肥,每亩追肥5~7千克尿素;
[0012]步骤五、拔节期管理,浇拔节水并追肥,每亩追肥11~15千克尿素,并追肥5~8千克的磷肥和钾肥;
[0013]步骤六、孕穗期管理,使用喷洒器喷洒杀虫剂,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用2~3次;
[0014]步骤七、抽穗期管理,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倍液加3%啶虫脒乳油1000倍
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的营养液由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加 2

3千克的水混合后得来。
[0016]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的微波辐射功率为100~200W,所述步骤二中种子处理时的温度为35~45℃。
[0017]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六中的杀虫剂为75%甲基托布津加1000倍液以及20克50%多菌灵与50千克的水混合得来,所述75%甲基托布津加1000倍液合成得来的杀虫剂以及20克的50%多菌灵与50千克的水混合得来的杀虫剂不分先后地交替使用。
[0018]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种所采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4%、全氮含量≥0.15时,每亩施肥20~25千克的磷酸二铵、10~12千克的尿素, 5~6千克的钾肥,所述述步骤一种所采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4%、全氮含量≤0.15时,每亩施肥25~30千克的磷酸二铵、12~15千克的尿素,6~7千克的钾肥。
[001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播种时每亩株数在10~20万株,行距为 60~80cm,苗间株距为50~60cm。
[002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的播种深度为2.5~3cm。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专利技术在测土施肥的过程中,不仅向整地后的农田施加了依据土壤检测后,对应数量的基肥,且利用磷酸锌和硼砂添加了黑小麦种植时所缺少的微量元素,并通过在种子处理阶段,所喷洒的营养液,提供黑麦种子所需营养,并提高黑麦种子存活率,并在之后依次进行的晾干和微波辐射下,减少种子含水率,减少病害发生,在越冬期、拔节期以及孕穗期等黑小麦的生长阶段,进行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分量的追肥和除虫,从而在增加肥力的同时,应对不同病虫害。
[0023]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7]实施例1,黑小麦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步骤一、测土施肥,整地后,使用洛阳铲对田地进行土壤采集,所述土壤采集完成后每亩按土壤肥力施有机肥3500~4000千克,磷酸二铵20~30千克、尿素10~15千克、钾肥
5~7千克,并向每亩1千克左右的磷酸锌和0.3~0.5千克的硼砂;
[0029]步骤二、种子处理,所述测土施肥后,将营养液置入喷洒器内,每取50千克麦种均使用喷洒器喷洒2~3千克营养液,且采用边喷边拌的方式,拌种时种子处于微波辐射条件下,拌种后晾干,并将种子处于低温、干燥条件下进行储存;
[0030]步骤三、播种,通过播种机将种子处理后的黑小麦种子按每亩 7.5~10千克的数量进行播种;
[0031]步骤四、越冬期管理,向播种后的农田浇灌越冬水,并进行追肥,每亩追肥5~7千克尿素;
[0032]步骤五、拔节期管理,浇拔节水并追肥,每亩追肥11~15千克尿素,并追肥5~8千克的磷肥和钾肥;
[0033]步骤六、孕穗期管理,使用喷洒器喷洒杀虫剂,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用2~3次;
[0034]步骤七、抽穗期管理,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倍液加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
[0035]所述步骤二中的营养液由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加2

3千克的水混合后得来,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黑小麦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测土施肥,整地后,使用洛阳铲对田地进行土壤采集,所述土壤采集完成后每亩按土壤肥力施有机肥3500~4000千克,磷酸二铵20~30千克、尿素10~15千克、钾肥5~7千克,并向每亩1千克左右的磷酸锌和0.3~0.5千克的硼砂;步骤二、种子处理,所述测土施肥后,将营养液置入喷洒器内,每取50千克麦种均使用喷洒器喷洒2~3千克营养液,且采用边喷边拌的方式,拌种时种子处于微波辐射条件下,拌种后晾干,并将种子处于低温、干燥条件下进行储存;步骤三、播种,通过播种机将种子处理后的黑小麦种子按每亩7.5~10千克的数量进行播种;步骤四、越冬期管理,向播种后的农田浇灌越冬水,并进行追肥,每亩追肥5~7千克尿素;步骤五、拔节期管理,浇拔节水并追肥,每亩追肥11~15千克尿素,并追肥5~8千克的磷肥和钾肥;步骤六、孕穗期管理,使用喷洒器喷洒杀虫剂,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用2~3次;步骤七、抽穗期管理,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倍液加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药一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小麦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营养液由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进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卫市宝丰大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