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安全解剖专用袋,其袋体分为里层袋和外层袋,里外层之间有个空间。其中里层袋为可支撑的透明密闭防护罩,袋体上具有装入尸体时所用的密封拉链,袋体四侧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操纵口,操纵口向袋内方向密封连接可伸入双手的袖套,袖套前端为五指手套形状;在透明的里层袋的无操作口一侧底端有一个贯通的双门互锁的传递箱,对面开有一个小型传递箱;传递箱双门中的其中一个门从袋体内打开,另一个门从袋体外打开,且同一时间只能打开其中一个门。本发明专利技术密封性能好、造价低、携带方便、简单实用,能够在医疗实验基础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满足现实尸检工作、同时又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卫生行业用的生物安全级的一次性防护器械制品,尤其是一种用于个级别传染性疾病死亡及不明原因疾病死亡者尸体解剖专用防护袋。
技术介绍
2003年SARS的快速蔓延所导致的全球化恐慌及对中国GDP的严重影响的阴影还未完全散去,2005年禽流感等疫情又相继在中国、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造成野禽和家禽成批死亡,并已经从亚洲蔓延到欧洲和非洲。此外,疯牛病、猪链球菌、坎裴拉病毒等各种新生的感染病日益猖獗;肝炎、结核、流感等传染病每年仍在全国部分地区、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流行或爆发。传染病仍是全球死亡病因的首位,在我国,传染病仍然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国家安全。大批的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从事于揭示各种感染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力图尽快找到更科学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人类科学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传染病提供理论依据的工作。因此,对尸体检验、尸体解剖的要求日益增加。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这种级别的解剖要求在具有严格生物防护标准的P3或级别更高的实验室里才可以进行。而事实上中国缺乏足够的符合高等级生物安全要求的实验室,已有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P3及以上等级实验室因其特殊的要求和标准使其造价一般都很高;再加上昂贵的设备购置费用、每年昂贵的实验室维护费及实验费、专业维护人员的培训费及劳务费等,使得中国在2003年前几乎没有可用的P3级实验室。2003年后国内各地有条件的地区开始大量兴建高标准的专业医学实验室,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达到国际标准、通过国家级验收的仅几家,其数量及质量远远不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现实工作中,一般的病死者尸体都处在不具备P3级实验室的地区。因为危险性高、环境、温度、时间的影响尸体的搬运几乎是不可进行、即使有条件进行搬运也无合格的目的地。为了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把对工作人员被感染率减到最低,一般参与解剖工作的人员都选择地广人稀的场所、穿上防护服进行解剖工作,尸体完全暴露在没有进行任何生物安全处理的环境中。解剖期间工作人员的安全性难以保证、解剖完后现场环境清洗等工作异常烦杂、环境污染情况不可估测。如果遇上无法选择相对安全解剖环境的特殊情况,其危险性更是不能言喻。针对上述问题,美国专利文献US5061235A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收容尸体的绝缘容器,其中能够根据需要将尸体(或活体)很好地密封于其中,其上设置有用于安全进入该容器中的入口,以进行有限的操作。文献US4885000A公开了一种密封解剖的透明解剖帷幕,其是在固定的解剖台上设置用于密封的透明帷幕,并在该帷幕上设置用于解剖的入口。然而上述两种尸体收容装置结构复杂,不便搬运,不能够做到在缺乏相应条件的现场对尸体进行解剖处理。而病毒和各种病原体继续在不断出现、研究工作继续在不断进行、生物规范的要求继续在不断提升,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满足现实尸检工作需求、造价低、简便易用、能够进一步接近生物安全规范标准的尸体收纳、解剖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医疗实验基础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满足现实尸检工作要求、造价低、携带方便、简单实用的一次性生物安全解剖专用器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安全解剖专用袋,其袋体分为里层袋和外层袋,其中里层袋为可用支撑杆支撑的透明密闭防护罩,袋体的里层袋和外层袋上底面上均具有装入尸体时所用的拉链,袋体四侧还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操纵口,所述操纵口向袋内方向密封连接可伸入双手的袖套,袖套前端为五指手套形状。优选的,在透明的里层袋两侧各有一个双门互锁的传递箱,用以对内对外传递解剖物品和组织。优选的,在每个上述传递箱双门中的一个门从袋体内打开,另一个门从袋体外打开,且同一时间只能打开其中一个门,每个门都配有专用的密封拉链。优选的,在透明里层袋与所述传递箱上至少有一通气口,能够在里层袋内形成负压力流,增强所述生物安全解剖专用袋的安全性能。优选的,透明里层袋可折叠或支撑,还可用配套的可折叠铝合金管穿入透明里层袋的十二条边上的套环内,使内袋形成一个立体空间。优选的,在透明里层袋上有操作孔的三侧面的底部,设置有一系列的容器固定环和固定支架,用于放置一些必要的容器。优选的,在透明里层袋底面上设有U型专用的密封拉链,外层袋上三边设有方便打开及密封要求的高密度拉链,且此内袋门与外袋门完全压合,两层门之间装有一定硬度和支撑力的可折叠填充物,保证装入物体时不与内袋外侧和外袋有任何接触。优选的,在外层袋上均匀挂有用于保温的中间层,其内添充物为胶状,冷冻后形成冰块,形成低温环境。优选的,里层袋采用透明、抗腐蚀、耐低温,且有一定柔性度的材料制成;外层袋采用不透明、防水、承重能力强的材料制成;所有材料均达到环保要求,可降解,或是焚烧时不产生污染。优选的,在外层袋上配有绑带拉环,并且整个袋体可折叠成一箱包,便于携带运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生物安全解剖专用袋采用高密度拉链锁、传递箱结构以及操纵口套袖前端的手套型的设计,使袋体完全密封,操作人员与尸体、尸体与环境都不发生直接接触,在保障工作人员安全的同时也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本专利技术造价低、携带方便、简单实用,能够在医疗实验基础设施不完备的情况下满足现实尸检工作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生物安全解剖专用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生物安全解剖专用袋的外袋拉链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生物安全解剖专用袋的内袋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为生物安全解剖专用袋的内袋结构正视示意图;图5为生物安全解剖专用袋的内袋结构侧视示意图;图6为生物安全解剖专用袋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图7为生物安全解剖专用袋传递箱结构示意图;图中10、里层袋;11、密封拉链;12、套环;13、抽气口;14、操纵口;15、传递箱;16、密封拉链;17、固定环(支架);20、外层袋;21、中间层;22、高密度拉链;23、绑带拉环;31、支撑杆;32、直角三通;33、平面三通。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安全解剖专用袋分里层袋和外层袋两层,其外形结构如图1所示,图2为外层袋拉链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外层袋20为不透明密闭防护罩,袋体上同普通尸体袋一样有装入尸体时所用的拉链口22,外袋完全打开时可平铺为一个完整的平面结构(如图2所示)。外层袋内侧挂有保温材料,冷冻后能够形成低温层21,用于为尸体存放提供低温环境。里层袋10为可支撑的透明密闭防护罩,操作人员透过里层袋10能够清晰地看到袋内的所有情况;里层解剖袋设计一条U型不透气、不透水的密封拉链11,在外层袋上三边设有方便打开及满足密封要求的高密度拉链22,两袋开口完全压合,尸体能够很方便一次性地放入袋内,安全地密闭在里层袋内。工作人员通过绑带拉环23可以方便地移动该解剖专用袋。使用时,采用支撑杆31和连接件将透明里层袋支撑起来,里层袋10的结构如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解剖袋里袋支架撑起后长约2m、宽0.8m、高0.6m,袋体四侧至少有2-4个操纵口,可供一旁同时有1-5个人在不同部位进行尸体解剖操作,宽0.8m的一侧也开有一对操作口,用于对头部的操作。操纵口向袋内方向密封连接有可伸入双手的袖套,袖套前端作类似五指手套的设计,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解剖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安全解剖专用袋,其袋体分为里层袋(10)和外层袋(20),其中所述里层袋(10)为可用支撑杆支撑的透明密闭防护罩,袋体的里层袋(10)和外层袋(20)上均具有装入尸体时所用的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四两侧还分别具有至少两个操纵口(14),所述操纵口(14)向袋内方向密封连接可伸入双手的袖套,袖套前端为五指手套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江,
申请(专利权)人:医博环球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