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自愈合BN/SiC纤维界面涂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5202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制造技术中的涂层技术,涉及一种高温自愈合BN/SiC纤维界面涂层及制备方法,制备的步骤如下:纤维样品准备,样品装炉预抽真空,BN界面涂层沉积,热处理过程,SiC界面涂层沉积,降温出炉。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技术,制备出高温自愈合BN/SiC纤维界面涂层。这种涂层在120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可以生成玻璃态的硼硅酸盐,这种玻璃态物质可具有流动性,可以使涂层中的气孔、裂纹愈合,使BN/SiC纤维界面涂层可以长时间保持自身的高韧性及强抗氧化性能,以满足陶瓷基复合材料服役更高温度、使用寿命更长的要求。使用寿命更长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自愈合BN/SiC纤维界面涂层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制造技术中的涂层技术,设计一种高温自愈合BN/SiC纤维界面涂层以及其化学气相渗透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陶瓷基复合材料(ceramic matrix composites,CMCs)具有轻质量、耐高温、抗烧蚀、抗氧化等优良特性,有望作为高温合金或金属间化合物等高温结构材料的替代材料,在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内衬、导向叶片、护罩组件、工作叶片等部件实现应用。目前,SiC连续纤维增强的SiC陶瓷基复合材料(SiC
f
/SiC)受到了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连续纤维的引入,尤其是连续纤维和陶瓷基体间的界面涂层的引入,不但可以克服陶瓷材料等脆性断裂,而且对提高复合材料在燃气环境下的抗氧化腐蚀具有重要作用,是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应用的关键。
[0003]界面涂层是CMCs基体沉积前在纤维表面预涂覆的一层或多层弱结合层,一般情况下,界面涂层在整个复合材料中的体积分数低于10%,但却很大程度上影响CMCs的抗环境侵蚀能力、力学性能等性能。因此,对界面涂层材料和结构的合理设计十分重要。界面涂层的作用机制是,使纤维/界面层、界面层/基体之间有一定强度的结合力,当基体受外力作用时可通过各界面将外力传递至纤维。另一方面,界面层引入后材料内部应至少存在一种界面的结合力不能过强,当基体裂纹传播至该界面位置时,可通过裂纹偏转或界面脱粘吸收能量。同时,界面层可以保护纤维在CMC制备过程中免受机械损伤、因局部过热出现热应力以及反应环境侵蚀。
[0004]六方氮化硼(BN)是一种层状结构的材料,其晶体结构与石墨非常相似,属于六方晶系。这种晶体结构使BN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密度低、高温稳定性好、高热导率、与SiC更接近的热膨胀系数、高杨氏模量、呈化学惰性、抗氧化性能强等。现有工艺中均是在SiC纤维基体上制备单一的BN涂层,如CN108385087、CN109650924、CN110282981,单层的BN界面涂层可以有效提升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但是,当环境温度超过800℃时,BN快速被氧化,使界面涂层过早失去增韧等功能,温度超过1200℃时,BN界面涂层的寿命远远低于使用要求。并且,当氧化环境中有水汽存在时,BN将被快速氧化成气态HBO2、H3BO3和H3B3O6,这加速了界面涂层的失效,导致纤维损伤和复合材料过早失效。
[0005]因此,急需研究一种在1200℃以上高温或者含水蒸气环境中稳定使用的CMCs界面涂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高温自愈合BN/SiC纤维界面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以满足CMCs在1200℃以上的服役环境中长时间稳定使用的需求,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带BN/SiC界面涂层的SiC
f
/SiC复合材料在1200℃干燥环境中可稳定使用超过50h。
[0007]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温自愈合BN/SiC纤维界面涂层,所述涂层分为BN底层和SiC面层两层结构;BN底层呈单一的六方相结构,B原子含量与N原子含量的比值在0.95~1.05之间;SiC面层致密度不低于95%;两者厚度比为1.5~2。
[0009]进一步地,所述BN底层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直接沉积在纤维表面,厚度为100~200nm;所述SiC面层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沉积在BN底层上,厚度为200~300nm。
[0010]本专利技术的涂层体系分为两层:
[0011]BN底层:呈单一的六方相结构,该层状结构具有润滑、增韧的作用,可提高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的应变容限。
[0012]SiC面层:致密度不低于95%,起氧屏障作用,对内部的BN涂层和纤维起到减缓氧化的保护作用。
[0013]在高温条件下,BN的氧化产物B2O3和SiC的氧化产物SiO2可以快速生成玻璃态的硼硅酸盐,具有流动性的硼硅酸盐可以使涂层或基体中的孔洞、裂纹愈合,可以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应变容限,提升材料的使用寿命。
[00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温自愈合BN/SiC纤维界面涂层的制备方法,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技术(CVI),在纤维表面沉积BN界面涂层后,在其表面再沉积一层SiC界面涂层,使BN/SiC界面涂层在高温环境中使用时,BN的氧化产物B2O3和SiC的氧化产物SiO2可以在短时间内进一步生成硼硅酸盐玻璃,快速形成的玻璃态硼硅酸盐使界面涂层的孔洞、裂纹愈合,可减少氧化气氛进一步向材料内部扩散,提高CMCs的使用寿命。
[0015]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16]步骤一、纤维样品准备:
[0017]将SiC纤维束或SiC纤维织布放入清洗剂中超声清洗20~30min,随后在室温下干燥,以去除表面污物;
[0018]步骤二、样品装炉预抽真空:
[0019]将纤维束或纤维织布样品吊装在石墨模具上,样品下部固定,避免样品在界面层沉积过程中在气体流动下左右摇摆,固定完成后立即将模具放置于真空室,抽真空至真空度为20~40Pa;
[0020]步骤三、BN界面涂层沉积:
[0021]首先将真空室升温至沉积温度800~1000℃,升温速率为10~15℃
·
min
‑1,并在此温度保温30~60min;随后通入BCl3‑
NH3‑
Ar反应混合气体,其中BCl3为硼源,NH3为氮源,Ar为稀释气体,BCl3流量为3~5L
·
min
‑1,NH3流量为3~7.5L
·
min
‑1,Ar流量为0~30L
·
min
‑1,真空室真空度为70~110Pa,沉积时间30min~60min;
[0022]步骤四、热处理过程:
[0023]将真空室升温至热处理温度1050~1250℃,升温速率为10~20℃
·
min
‑1,达到设定温度时保温30min~60min,升温及保温过程均通入保护气体,流量为10~15L
·
min
‑1;
[0024]步骤五、SiC界面涂层沉积:
[0025]将真空室温度降至沉积温度860~1060℃,降温速率为10~20℃
·
min
‑1,并在此温度保温20~40min;随后通入三氯甲基硅烷

氢气(MTS

H2)反应混合气体,其中MTS(三氯甲基硅烷)为硅源、碳源,H2为稀释气体,MTS流量为5~7L
·
min
‑1,H2流量范围为30~50L
·
min
‑1,真空室真空度控制为3
×
102~5
×
102Pa,沉积时间60~100min。
[0026]步骤六、降温出炉:
[0027]停止加热,停止通入反应混合气体,通入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自愈合BN/SiC纤维界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分为BN底层和SiC面层两层结构;BN底层呈单一的六方相结构,B原子含量与N原子含量的比值在0.95~1.05之间;SiC面层致密度不低于95%;两者厚度比为1.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自愈合BN/SiC纤维界面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BN底层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直接沉积在纤维表面,厚度为100~200nm;所述SiC面层采用化学气相渗透工艺沉积在BN底层上,厚度为200~300nm。3.一种高温自愈合BN/SiC纤维界面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纤维样品准备:将SiC纤维束或SiC纤维织布放入清洗剂中超声清洗20~30min,随后在室温下干燥,以去除表面污物;步骤二、样品装炉预抽真空:将纤维束或纤维织布样品吊装在石墨模具上,样品下部固定,避免样品在界面层沉积过程中在气体流动下左右摇摆,固定完成后立即将模具放置于真空室,抽真空至真空度为20~40Pa;步骤三、BN界面涂层沉积:首先将真空室升温至沉积温度(800~1000℃),升温速率为10~15℃
·
min
‑1,并在此温度保温30~60min;随后通入BCl3‑
NH3‑
Ar反应混合气体,其中BCl3为硼源,NH3为氮源,Ar为稀释气体,BCl3流量为3~5L
·
min
‑1,NH3流量为3~7.5L
·
min
‑1,Ar流量为0~30L
·
min
‑1,真空室真空度为70~110Pa,沉积时间30min~60min;步骤四、热处理过程:将真空室升温至热处理温度(1050~1250℃),升温速率为10~20℃
·
min
‑1,达到设定温度时保温30min~60min,升温及保温过程均通入保护气体,流量为10~15L
·
min
‑1;步骤五、SiC界面涂层沉积:将真空室温度降至沉积温度860~1060℃,降温速率为10~20℃
·
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建伟甄真申造宇牟仁德何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