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513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和车辆,其中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包括仪表板管梁总成和仪表板本体总成。仪表板管梁总成包括仪表板管梁和于仪表板管梁上依次安装的制动液储油壶、网关、疲劳驾驶预警主机、转向柱总成以及空调主机。仪表板本体总成安装于仪表板管梁总成的上部,仪表板本体总成包括仪表板本体和于仪表板本体上依次安装的仪表开关组、组合仪表、一键启动开关、空调控制器、娱乐大屏、备用电源以及环境光照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高了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的装配效率。方案提高了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的装配效率。方案提高了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的装配效率。

Instrument panel system integration assembly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仪表板系统是由仪表板总成及其上所安装的各种仪表、控制开关、显示器等以及仪表板管梁总成及其上所安装的空调主机等各电器元件等组成的。仪表板系统是车辆操控、控制及显示的集中装置。
[0003]目前,车辆驾驶室仪表板系统装配领域大多数采用传统的线上装配方式,也即空调、仪表板管梁、各电器元件、底盘组件、线束及仪表板总成等组件先后在总线上逐步安装。但是该装配方式存在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旨在提高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的装配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包括:
[0006]仪表板管梁总成,包括仪表板管梁和于所述仪表板管梁上依次安装的制动液储油壶、网关、疲劳驾驶预警主机、转向柱总成以及空调主机,所述制动液储油壶位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左上部,所述网关和所述疲劳驾驶预警主机位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上部并位于所述制动液储油壶的右侧,所述转向柱总成位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下部,且与所述网关在所述仪表板管梁的周向上相邻,所述空调主机位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后部,并位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轴向的中部;和
[0007]仪表板本体总成,安装于所述仪表板管梁总成的上部,所述仪表板本体总成包括仪表板本体和于所述仪表板本体上依次安装的仪表开关组、组合仪表、一键启动开关、空调控制器、娱乐大屏、备用电源以及环境光照度传感器,所述仪表开关组位于所述仪表板本体的左侧,所述组合仪表位于所述仪表开关组的右侧,所述娱乐大屏位于所述仪表板本体的中部,所述空调控制器和所述一键启动开关均位于所述娱乐大屏的下部,所述备用电源和所述环境光照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娱乐大屏的右侧。
[0008]可选地,所述仪表板管梁的左上部设置有制动液储油壶支架一、制动液储油壶支架二以及制动液储油壶支架三,以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所述制动液储油壶。
[0009]可选地,所述仪表板管梁的上部设置有网关与疲劳驾驶预警主机安装支架,以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所述网关和所述疲劳驾驶预警主机。
[0010]可选地,所述仪表板管梁的下部设置有转向管柱支架一和转向管柱支架二,以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所述转向柱总成。
[0011]可选地,沿所述仪表板管梁的轴向,所述仪表板管梁的中部设置有空调安装支架一、空调安装支架二以及空调安装支架三,以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所述空调主机。
[0012]可选地,所述仪表板管梁上还设置有车载监控终端天线、车载监控终端以及整车
控制器,所述车载监控终端天线位于所述空调主机的左侧,所述车载监控终端位于所述空调主机的右侧,所述整车控制器位于所述车载监控终端的背面;所述仪表板管梁上还设置有车载监控终端天线支架一和车载监控终端天线支架二,以安装固定所述车载监控终端天线;所述仪表板管梁上还设置有车载监控终端与整车控制器支架一和车载监控终端与整车控制器支架二,以安装固定所述车载监控终端和整车控制器。
[0013]可选地,所述仪表板管梁上还设置有仪表板线束、保险丝盒以及车身控制模块,所述仪表板线束通过卡扣和绑带固定于所述仪表板管梁和所述仪表板本体上,所述保险丝盒和所述车身控制模块均位于所述空调主机的背面;所述仪表板管梁上还设置有保险丝盒与车身控制模块安装支架,以安装固定所述保险丝盒和所述车身控制模块。
[0014]可选地,所述仪表板管梁上还设置有PEPS控制器,所述PEPS控制器位于所述制动液储液壶的背面;所述仪表板管梁上设置有PEPS安装支架,以安装固定所述PEPS控制器。
[0015]可选地,所述仪表板管梁上还设置有洗涤壶,所述洗涤壶位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右下部;所述仪表板管梁上还设置有洗涤壶安装支架,以安装固定所述洗涤壶。
[001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
[0017]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通过在仪表板管梁上集成制动液储油壶、网关、疲劳驾驶预警主机、转向柱总成以及空调主机,在仪表板本体上集成仪表开关组、组合仪表、一键启动开关、空调控制器、娱乐大屏、备用电源以及环境光照度传感器,再将集成后的仪表板本体总成安装在集成后的仪表板管梁总成的上部。如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多个工序完成的仪表板系统组装,本技术通过仪表板系统各子零部件在线下完成仪表板系统分装,最后再由机械手完成仪表板系统总装装配,实现了驾驶室仪表板系统的集成化装配,极大地提升了驾驶总装生产效率,提高了装配生产节拍,提高了装配效率,缩短了流水线长度,提高了装配精度。同时节省了运营成本及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中仪表板管梁总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仪表板管梁总成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仪表板管梁总成中的支架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仪表板管梁总成中的支架结构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中仪表板本体总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号说明:
[0025][0026][0027]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0]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的“和/或”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技术方案、B技术方案,以及A和B同时满足的技术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仪表板管梁总成,包括仪表板管梁和于所述仪表板管梁上依次安装的制动液储油壶、网关、疲劳驾驶预警主机、转向柱总成以及空调主机,所述制动液储油壶位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左上部,所述网关和所述疲劳驾驶预警主机位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上部并位于所述制动液储油壶的右侧,所述转向柱总成位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下部,且与所述网关在所述仪表板管梁的周向上相邻,所述空调主机位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后部,并位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轴向的中部;和仪表板本体总成,安装于所述仪表板管梁总成的上部,所述仪表板本体总成包括仪表板本体和于所述仪表板本体上依次安装的仪表开关组、组合仪表、一键启动开关、空调控制器、娱乐大屏、备用电源以及环境光照度传感器,所述仪表开关组位于所述仪表板本体的左侧,所述组合仪表位于所述仪表开关组的右侧,所述娱乐大屏位于所述仪表板本体的中部,所述空调控制器和所述一键启动开关均位于所述娱乐大屏的下部,所述备用电源和所述环境光照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娱乐大屏的右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左上部设置有制动液储油壶支架一、制动液储油壶支架二以及制动液储油壶支架三,以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所述制动液储油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上部设置有网关与疲劳驾驶预警主机安装支架,以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所述网关和所述疲劳驾驶预警主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管梁的下部设置有转向管柱支架一和转向管柱支架二,以通过螺栓安装固定所述转向柱总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板系统集成总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仪表板管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东坡王智杰李春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