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稳基层的养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500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稳基层的养护装置,包括移动注水组件、夯实铺设组件和喷洒组件,所述移动注水组件包括车体、进水管和刻度尺;所述移动注水组件的一侧安装有夯实铺设组件;所述夯实铺设组件包括第一板体、液压缸、第二板体、第三板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板体向下移动,在第二板体向下移动时,使压辊贴合地面带动U型板体向上移动,从而使U型板体带动第一齿轮移动至第二齿轮处,通过压辊贴合地面的转动带动十字形杆体进行转动,从而使十字形杆体上的养护膜卷辊运动,从而实现对路面压实覆膜保湿养护的效果,提高养护的质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稳基层的养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稳基层养护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稳基层的养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稳基层采用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砂等筑路材料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先,在规定温度条件下保湿养护6天,浸水1天后,才能达到质量抗压强度增强,由于水稳中含有水泥等胶凝材料,因而要求整个施工过程要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并且一次达到质量标准,否则不易修整;
[0003]现有的水稳基层进行铺设时,对其压实与覆膜使分别进行工作的,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并且降低养护的质量;
[0004]现有的水稳基层在铺设时,在对其压实时,无法同步进行喷洒水,并且不能根据压实的面积进行喷洒;
[0005]为此,提出一种用于水稳基层的养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用于水稳基层的养护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水稳基层的养护装置,包括移动注水组件、夯实铺设组件和喷洒组件,所述夯实铺设组件包括第一板体、液压缸、第二板体、第三板体、U型板体、转动杆、压辊、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十字形通槽圆形齿轮和十字形杆体;
[0008]所述第三板体共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三板体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十字形通槽圆形齿轮,所述第二通槽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顶壁啮合于所述十字形通槽圆形齿轮的外侧底壁,所述U型板体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槽,一个所述第一通槽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杆的一端,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内侧壁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一通槽的内侧壁,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顶壁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底壁。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夯实铺设组件的内部安装有喷洒组件,所述喷洒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水泵、洒水器和控制器;
[0010]所述压力传感器共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通槽的内侧顶壁,所述车体的内侧底壁安装于所述水泵的下表面,所述水泵的输出管贯穿于车体的内侧壁且安装于所述洒水器的上表面,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通过U型板体挤压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将启动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处,控制器控制水泵开启,方便将车体内的水抽取至水泵处。
[0011]进一步优选的,夯实铺设组件的一侧安装有移动注水组件,所述移动注水组件包括车体、进水管和刻度尺;
[0012]所述车体的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所述液压缸共设置两个,两个液压缸的上表面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下表面,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安装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安装于所述压辊的内侧壁,两个所述第三板体的上表面对称焊接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下表面,通过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板体进行上下移动。
[0013]进一步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三板体相邻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一个所述第三板体远离所述另一个所述第三板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壁贴合于所述十字形杆体的外侧壁,所述十字形杆体的外侧壁贴合于所述十字形通槽圆形齿轮的内侧壁,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方便十字形杆体进行移动至十字形通槽圆形齿轮内。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通槽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远离所述第二滑槽远离的一侧焊接于所述U型板体的外侧壁,通过将第二滑块在第二滑槽内进行滑动,既能辅助U型板体进行移动,又能对U型板体的位置进行限位。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车体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远离所述第一滑槽的一侧焊接于所述第二板体的后表面,通过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滑动,既能辅助第二板体进行移动,又能对第二板体的位置进行限位。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底端贯穿于所述车体的上表面,所述刻度尺的下表面贯穿于所述车体的上表面且安装有泡沫漂浮板,所述进水管的外侧壁安装有开关阀,通过开启开关阀,方便对车体内通过进水管进行补充水量。
[00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十字形杆体的一端安装有把手,所述十字形杆体的外侧壁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六角限位螺栓,通过手持把手,方便移动十字形杆体的位置。
[0018]本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19]一、本技术通过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第二板体向下移动,在第二板体向下移动时,使压辊贴合地面带动U型板体向上移动,从而使U型板体带动第一齿轮移动至第二齿轮处,通过压辊贴合地面的转动带动十字形杆体进行转动,从而使十字形杆体上的养护膜卷辊运动,从而实现对路面压实覆膜保湿养护的效果,提高养护的质量,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0020]二、本技术通过U型板体挤压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将启动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处,控制器控制水泵开启,方便将车体内的水抽取至水泵处,然后水泵将水喷洒至压辊处,既能进一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又能在压实地面的同时,均匀的将水铺在地面上,提高养护地面的效果。
[0021]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前表面结构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图1的A区放大结构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夯实铺设组件立体结构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图3的B区放大结构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夯实铺设组件内部结构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的第三板体内部结构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的十字形杆体立体结构图;
[0030]图8为本技术的移动注水组件内部结构图;
[0031]图9为本技术的移动注水组件侧剖结构图。
[0032]附图标记:1

移动注水组件、101

车体、102

进水管、103

刻度尺、2

夯实铺设组件、201

第一板体、202

液压缸、203

第二板体、204...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稳基层的养护装置,包括移动注水组件(1)、夯实铺设组件(2)和喷洒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铺设组件(2)包括第一板体(201)、液压缸(202)、第二板体(203)、第三板体(204)、U型板体(205)、转动杆(206)、压辊(207)、第一齿轮(208)、第二齿轮(209)、十字形通槽圆形齿轮(210)和十字形杆体(211);所述第三板体(204)共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三板体(204)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通槽(11),所述第二通槽(11)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十字形通槽圆形齿轮(210),所述第二通槽(11)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209),所述第二齿轮(209)的外侧顶壁啮合于所述十字形通槽圆形齿轮(210)的外侧底壁,所述U型板体(205)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槽(4),一个所述第一通槽(4)的内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杆(206)的一端,所述转动杆(206)的另一端贯穿于所述第一通槽(4)的内侧壁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另一个所述第一通槽(4)的内侧壁,所述转动杆(206)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齿轮(208),所述第一齿轮(208)的外侧顶壁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209)的外侧底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稳基层的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夯实铺设组件(2)的内部安装有喷洒组件(3),所述喷洒组件(3)包括压力传感器(301)、水泵(302)、洒水器(303)和控制器(304);所述压力传感器(301)共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压力传感器(301)的上表面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二通槽(11)的内侧顶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水稳基层的养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夯实铺设组件(2)的一侧安装有移动注水组件(1),所述移动注水组件(1)包括车体(101)、进水管(102)和刻度尺(103);所述车体(101)的一侧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体(201)的一侧,所述液压缸(202)共设置两个,两个液压缸(202)的上表面对称安装于所述第一板体(201)的下表面,所述液压缸(202)的输出轴安装于所述第二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晓峰陈常宇汪慰慈程广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