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塔吊附着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908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塔吊附着体系,包括两组套设在框架柱上抱柱机构,两组抱柱机构设置于同一水平高度处,二者前端均通过附着杆与塔吊标准节相连,底端均采用支撑脚手架进行承载,且二者与塔吊标准节分别位于一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附着杆设有三根,其中两根附着杆一端对应固定于一组抱柱机构前侧端面上,另一端分别固定于塔吊标准节后侧端面的近角及远角位置处,另一根附着杆一端固定于另一组抱柱机构前侧端面上,另一端固定于塔吊标准节后侧端面的近角位置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既不会对主体结构产生破坏损伤,又不会影响框架柱的正常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稳定性和适应性强,而且可流转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节约了施工成本。节约了施工成本。

A tower crane attachment system for fram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塔吊附着体系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塔吊附着体系。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商业综合体的迅速发展,框架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商业综合体通常建筑面积大、地下室深度较深、建筑层高较高,通常楼层数可达4

8层。一般均需采用塔吊作为垂直运输的机械,塔吊需采用附着杆固定在建筑结构上。传统的固定装置一般采用预埋件或预埋螺栓孔,预埋件或预埋螺栓的设置会对结构构件造成一定损坏,而且会对后续结构施工造成一定影响,不利于施工成本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塔吊附着体系,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塔吊附着体系,包括两组套设在框架柱上抱柱机构,两组抱柱机构设置于同一水平高度处,二者前端均通过附着杆与塔吊标准节相连,底端均采用支撑脚手架进行承载,且二者与塔吊标准节分别位于一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所述附着杆设有三根,其中两根附着杆一端对应固定于一组抱柱机构前侧端面上,另一端分别固定于塔吊标准节后侧端面的近角位置与远角位置处,另一根附着杆一端固定于另一组抱柱机构前侧端面上,另一端固定于塔吊标准节后侧端面的近角位置处。
[0006]优选地,所述抱柱机构包括对应贴设于框架柱前后两侧外立面上的前置钢板和后置钢板,所述前置钢板和后置钢板左右两侧均探出框架柱外立面设置并通过对拉组件拉紧固定,所述对拉组件包括对应穿设在前置钢板和后置钢板板面上的对拉螺杆,所述对拉螺杆对称设置于框架柱两侧,且其端部采用垫片和双螺母进行锚固,所述前置钢板前侧面中部对应焊接有两块水平设置的连接钢板,所述连接钢板上对应开设有安装附着杆的通孔。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脚手架为围绕框架柱四周搭设的钢管脚手架,包括采用扣件相连的承托杆、立杆和扫地杆,所述立杆支设在楼板上,其底部通过水平设置的扫地杆相连,其顶端超出抱柱机构顶端一定距离,且其顶部杆体上设置有托撑在抱柱机构底端的承托杆,所述扫地杆设置于距离楼板顶面150mm高度位置,且承托杆设置位置距离楼板顶面不超过3m。
[0008]优选地,所述附着杆为伸缩杆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前置钢板和后置钢板尺寸相同,二者厚度不小于15mm,竖向高度不小于40mm,且二者两侧探出框架柱立面的探出长度不小于50mm。
[0010]优选地,所述前置钢板和连接钢板之间焊接有若干块加劲肋板,所述加劲肋板呈三角形,且其厚度不小于10mm。
[0011]优选地,所述对拉螺杆直径不小于15mm,且框架柱每侧设置的对拉螺杆数量不小于三根。
[0012]优选地,所述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小于600
×
600mm。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通过套设在框架柱外侧的抱柱机构实现附着杆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无需在框架柱施工时预埋埋件或预留锚栓孔,既不会对主体结构产生破坏损伤,又不会影响框架柱的正常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而且可根据安装需求调整设置位置,适应性强;
[0015]2、本技术抱柱机构通过支撑脚手架进行托撑和围护,进一步保证了附着杆的连接稳定性,而且抱柱机构和支撑脚手架均可流转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6]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抱柱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4为本技术抱柱机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5为本技术抱柱机构的立面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6为本技术抱柱机构的立面结构示意图二。
[0023]附图标记:1

框架柱、2

楼板、3

抱柱机构、301

前置钢板、302

后置钢板、303

连接钢板、304

加劲肋板、305

对拉螺杆、306

垫片、307

双螺母、4

附着杆、5

塔吊标准节、6

支撑脚手架、601

承托杆、602

立杆、603

扫地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塔吊附着体系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
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下面结合图1

6,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如图1

2所示,本技术优选的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塔吊附着体系,包括两组套设在框架柱1上抱柱机构3,两组抱柱机构3设置于同一水平高度处,二者前端均通过附着杆4与塔吊标准节5相连,底端均采用支撑脚手架6进行承载,且二者与塔吊标准节5分别位于一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为保证主体结构的稳定,所述框架柱1的截面尺寸不小于600
×
600mm;
[0029]如图3

6所示,所述抱柱机构3包括对应贴设于框架柱1前后两侧外立面上的前置钢板301和后置钢板302,所述前置钢板301和后置钢板302左右两侧均探出框架柱1外立面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塔吊附着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套设在框架柱(1)上抱柱机构(3),两组抱柱机构(3)设置于同一水平高度处,二者前端均通过附着杆(4)与塔吊标准节(5)相连,底端均采用支撑脚手架(6)进行承载,且二者与塔吊标准节(5)分别位于一等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所述附着杆(4)设有三根,其中两根附着杆(4)一端对应固定于一组抱柱机构(3)前侧端面上,另一端分别固定于塔吊标准节(5)后侧端面的近角位置与远角位置处,另一根附着杆(4)一端固定于另一组抱柱机构(3)前侧端面上,另一端固定于塔吊标准节(5)后侧端面的近角位置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塔吊附着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柱机构(3)包括对应贴设于框架柱(1)前后两侧外立面上的前置钢板(301)和后置钢板(302),所述前置钢板(301)和后置钢板(302)左右两侧均探出框架柱(1)外立面设置并通过对拉组件拉紧固定,所述对拉组件包括对应穿设在前置钢板(301)和后置钢板(302)板面上的对拉螺杆(305),所述对拉螺杆(305)对称设置于框架柱(1)两侧,且其端部采用垫片(306)和双螺母(307)进行锚固,所述前置钢板(301)前侧面中部对应焊接有两块水平设置的连接钢板(303),所述连接钢板(303)上对应开设有安装附着杆(4)的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框架结构的塔吊附着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手架(6)为围绕框架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宏峰李卓文张秀川耿东各朱明华梁鹏刘俊丽邢莹郭利敏冯昊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