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螯螯虾规模化繁育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792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螯螯虾规模化繁育池,包括池体和增氧机构,所述增氧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池体两侧的增氧室,所述增氧室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驱动电机,两侧所述驱动电机的相背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相背侧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斜槽,所述环形斜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相背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增氧室的上下两侧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活塞板。该虾苗规模化育苗池,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通过设置增氧机构,能够为大量的虾苗提供足够的氧气,实现虾苗的大规模培育,同时通过设置沉水植物,起到了改善水质,促进虾苗生长的作用,并通过设置防逃墙,起到了防止虾苗逃逸的作用。起到了防止虾苗逃逸的作用。起到了防止虾苗逃逸的作用。

A large-scale breeding pond for Red Crayfis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螯螯虾规模化繁育池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为一种红螯螯虾规模化繁育池。

技术介绍

[0002]水中的含氧量是制约虾苗放养密度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因素,溶氧充足能够促进虾苗生长,但是虾苗在育苗池中进行大规模培育时,由于育苗池中含氧量有限,所以无法为大量的虾苗提供足够的氧气,由此导致虾苗生长缓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虾苗的大量窒息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红螯螯虾规模化繁育池,该虾苗规模化育苗池,结构新颖,构思巧妙,通过设置增氧机构,能够为大量的虾苗提供足够的氧气,实现虾苗的大规模培育,同时通过设置沉水植物,起到了改善水质,促进虾苗生长的作用,并通过设置防逃墙,起到了防止虾苗逃逸的作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螯螯虾规模化繁育池,包括池体和增氧机构,所述增氧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池体两侧的增氧室,所述增氧室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驱动电机,两侧所述驱动电机的相背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相背侧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斜槽,所述环形斜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相背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增氧室的上下两侧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活塞板,所述增氧室的上侧插接有延伸至池体内部的增氧管,所述增氧管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开合机构,所述增氧室的相背侧分别插接有导气管,所述增氧室的内部铰接有与导气管贴合的封闭盖。
[0005]优选的,所述池体为长方形,池体1深约2米,池体水深约1.5米。
[0006]优选的,所述池体的外侧设置有防逃墙。
[0007]优选的,所述池体的底部种植有沉水植物。
[0008]优选的,所述活塞板与活动杆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导气管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
[0010]优选的,所述开合机构包括与增氧管内壁固定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设置在增氧管下表面的封闭板。
[0011]优选的,所述封闭板的上侧设置有密封垫。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以右侧增氧室为例,使用时,首先启动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带动转柱转动,转柱转动时通过与环形斜槽的配合作用带动支架左右往复运动,支架通过活动杆带动活塞板左右往复运动,当活塞板左移时,增氧管在连接弹簧和封闭板的配合作用下封闭,增氧室通过导气管吸入外界空气,当活塞板右移时,导气管在封闭盖的作用下封闭,增氧室内部压强增大,进而克服连接弹簧的弹力作用将封闭板顶开,从而将增
氧室内部空气输入至池体底部,达到为虾苗增氧的效果,从而能够为大量的虾苗提供足够的氧气,实现虾苗的大规模培育;
[0014]2、通过设置沉水植物起到了改善水质,促进虾苗生长的作用;
[0015]3、通过设置防逃墙,起到了防止虾苗逃逸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增氧室内部结构组件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驱动轴结构组件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1、池体;2、沉水植物;3、防逃墙;4、增氧室;5、驱动电机;6、驱动轴;7、凹槽;8、转柱;9、环形斜槽;10、支架;11、活动杆;12、活塞板;13、增氧管;14、连接块;15、连接弹簧;16、封闭板;17、密封垫;18、导气管;19、封闭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正对地重要性。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

图4所示的一种红螯螯虾规模化繁育池,包括池体1和增氧机构,池体1为长方形,池体1深约2米,池体1水深约1.5米,所述增氧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池体1两侧的增氧室4,增氧室4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驱动电机5,两侧驱动电机5的相背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驱动轴6,驱动轴6的相背侧分别开设有凹槽7,凹槽7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转柱8,转柱8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斜槽9,环形斜槽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架10,支架10的相背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1,增氧室4的上下两侧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活塞板12,活塞板12与活动杆11固定连接,通过活动杆11带动活塞板12左右往复运动,增氧室4的上侧插接有延伸至池体1内部的增氧管13,增氧管1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开合机构,开合机构包括与增氧管13内壁固定连接的连接块14,连接块1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15,连接弹簧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设置在增氧管13下表面的封闭板16,封闭板16的上侧设置有密封垫17,通过密封垫17提高封闭板16对增氧管13的密封性,增氧室4的相背侧分别插接有导气管18,导气管18的内部设置有防尘网,通过防尘网对空气进行过滤,增氧室4的内部铰接有与导气管18贴合的封闭盖19。
[0025]以右侧增氧室4为例,使用时,首先启动驱动电机5,通过驱动电机5带动驱动轴6转动,驱动轴6带动转柱8转动,转柱8转动时通过与环形斜槽9的配合作用带动支架10左右往复运动,支架10通过活动杆11带动活塞板12左右往复运动,当活塞板12左移时,增氧管13在
连接弹簧15和封闭板16的配合作用下封闭,增氧室4通过导气管18吸入外界空气,当活塞板12右移时,导气管18在封闭盖19的作用下封闭,增氧室4内部压强增大,进而克服连接弹簧15的弹力作用将封闭板16顶开,从而将增氧室4内部空气输入至池体1底部,达到为虾苗增氧的效果,从而能够为大量的虾苗提供足够的氧气,实现虾苗的大规模培育。
[0026]实施例二
[0027]参照图1,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池体1的外侧设置有防逃墙3,通过防逃墙3防止虾苗逃逸。
[0028]实施例三
[0029]参照图1,作为另一优选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池体1的底部种植有沉水植物2,沉水植物2为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以及伊乐藻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沉水植物2起到改善水质,促进虾苗生长的作用。
[00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螯螯虾规模化繁育池,包括池体(1)和增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池体(1)两侧的增氧室(4),所述增氧室(4)的内部分别设置有驱动电机(5),两侧所述驱动电机(5)的相背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驱动轴(6),所述驱动轴(6)的相背侧分别开设有凹槽(7),所述凹槽(7)的内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转柱(8),所述转柱(8)的外侧开设有环形斜槽(9),所述环形斜槽(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支架(10),所述支架(10)的相背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活动杆(11),所述增氧室(4)的上下两侧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活塞板(12),所述增氧室(4)的上侧插接有延伸至池体(1)内部的增氧管(13),所述增氧管(1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开合机构,所述增氧室(4)的相背侧分别插接有导气管(18),所述增氧室(4)的内部铰接有与导气管(18)贴合的封闭盖(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螯螯虾规模化繁育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为长方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景文沈夏袁霞曹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水东泽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