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4691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其中,行星齿轮式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输入主轴和输出主轴、二挡换挡制动组件及双行星排组件,输入主轴和输出主轴设于变速器壳体;双行星排组件包括太阳轮、双行星轮组件及传动内齿圈;二挡换挡制动组件包括设于变速器壳体的安装腔内,且呈内外设置的内侧制动组件及外侧制动组件,外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固定连接于变速器壳体,两个制动组件相邻的两个结合制动部与双行星轮组件和传动内齿圈其中之一连接,输出主轴与另一连接,内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与太阳轮及输入主轴连接,通过内侧制动组件及外侧制动组件的交替结合制动,实现变速器的两挡变速,提升了动力性。升了动力性。升了动力性。

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automobile powertrain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传动系统
,特别涉及一种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发展趋势,然而当前市场上的纯电动车均采用单挡减速器,而单挡变速器普遍存在速比固定、对驱动电机要求高、动力性不足、经济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行星齿轮式变速器、汽车动力系统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纯电动车中单挡减速器的速比固定所导致的动力性不足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行星齿轮式变速器包括:
[0005]变速器壳体,内部形成有安装腔;
[0006]输入主轴和输出主轴,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
[0007]二挡换挡制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呈内外设置的内侧制动组件及外侧制动组件,所述内侧制动组件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交替结合制动,所述内侧制动组件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均包括内外设置的内侧结合制动部和外侧结合制动部,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以及,
[0008]双行星排组件,包括太阳轮、双行星轮组件及传动内齿圈,所述双行星轮组件包括行星架及设于所述行星架且相互啮合的内行星轮结构与外行星轮结构,所述外行星轮结构啮合至所述传动内齿圈,所述内行星轮结构啮合至所述太阳轮,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以及所述输入主轴连接;
[0009]其中,所述行星架和所述传动内齿圈中,其中之一连接于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另一个与所述输出主轴连接。
[0010]可选地,沿所述太阳轮的轴向上,所述输出主轴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主轴的输出端设于所述双行星排组件的同一侧或者分设于所述双行星排组件的两侧。
[0011]可选地,所述内侧结合制动部包括制动内毂和固定摩擦片结构,所述外侧结合制动部包括制动外毂和活动摩擦片结构,所述制动内毂与所述制动外毂呈相对设置,且所述制动内毂与所述制动外毂之间形成制动腔,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设于所述制动腔内且固定连接至所述制动内毂,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相对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设于所述制动腔,且沿所述制动外毂的轴向活动设于所述制动外毂上,在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的活动行程上,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能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相互抵接或脱离,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制动外毂固定连接至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制动内毂。
[001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动力系统,所述汽车动力系统包括上述的行星齿轮式
变速器。
[0013]可选地,所述汽车动力系统还包括:
[0014]驱动电机,包括电机主轴,所述电机主轴驱动连接于所述输入主轴;以及,
[0015]差速器,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部驱动连接于所述输出主轴。
[0016]可选地,所述汽车动力系统还包括输入减速组件,所述输入减速组件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输入主轴。
[0017]可选地,所述输入减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和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所述电机主轴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连接至所述输入主轴;或者,
[0018]所述输入减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和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以及相互啮合的输入端二级输入齿轮和输入端二级输出齿轮,所述电机主轴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所述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入端二级输入齿轮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所述输入端二级输出齿轮连接至所述输入主轴。
[0019]可选地,所述汽车动力系统还包括输出减速组件,所述输出减速组件驱动连接所述差速器与所述输出主轴。
[0020]可选地,所述输出减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和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所述输出主轴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连接至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部;或者,
[0021]所述输出减速组件包括相互啮合的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和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以及相互啮合的输出端二级输入齿轮和输出端二级输出齿轮,所述输出主轴驱动连接至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所述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端二级输入齿轮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所述输出端二级输出齿轮连接至所述差速器的输入端部。
[0022]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汽车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上述的行星齿轮式变速器。
[0023]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结合制动,所述外侧制动组件不结合制动时,所述传动内齿圈、所述双行星轮组件与所述太阳轮相对固定,也即是所述输入主轴与所述输出主轴相对固定,转速相同;当所述内侧制动组件不结合制动,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结合制动时,所述外侧制动组件与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相对所述变速器壳体固定,也即是所述行星架与所述传动内齿圈其中一相对所述变速器壳体固定,转速经由所述输入齿轮输入到所述双行星排组件后变速输出到所述输出主轴,从而通过所述内侧制动组件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交替结合制动,实现了所述行星齿轮式变速器的两挡变速,适应了车辆的不同运行情况,保证了驱动装置运行在高效率区间,同时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性。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动力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动力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0027]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动力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0028]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动力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0029]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动力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简图。
[0030]附图标号说明:
[0031]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汽车动力系统15输出主轴1行星齿轮式变速器2驱动电机11变速器壳体21电机主轴12二挡换挡制动组件3差速器121内侧制动组件31输出半轴122外侧制动组件4输入减速组件123内侧结合制动部41输入端一级输入齿轮124外侧结合制动部42输入端一级输出齿轮13双行星排组件43输入端二级输入齿轮131太阳轮44输入端二级输出齿轮132双行星轮组件5输出减速组件1321内行星轮结构51输出端一级输入齿轮1322外行星轮结构52输出端一级输出齿轮1323行星架53输出端二级输入齿轮133传动内齿圈54输出端二级输出齿轮14输入主轴
ꢀꢀ
[0032]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齿轮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器壳体,内部形成有安装腔;输入主轴和输出主轴,设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二挡换挡制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且呈内外设置的内侧制动组件及外侧制动组件,所述内侧制动组件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交替结合制动,所述内侧制动组件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均包括内外设置的内侧结合制动部和外侧结合制动部,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变速器壳体;以及,双行星排组件,包括太阳轮、双行星轮组件及传动内齿圈,所述双行星轮组件包括行星架及设于所述行星架且相互啮合的内行星轮结构与外行星轮结构,所述外行星轮结构啮合至所述传动内齿圈,所述内行星轮结构啮合至所述太阳轮,所述太阳轮与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以及所述输入主轴连接;其中,所述行星架和所述传动内齿圈中,其中之一连接于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外侧结合制动部与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内侧结合制动部,另一个与所述输出主轴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太阳轮的轴向上,所述输入主轴的输入端与所述输出主轴的输出端设于所述双行星排组件的同一侧或者分设于所述双行星排组件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式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结合制动部包括制动内毂和固定摩擦片结构,所述外侧结合制动部包括制动外毂和活动摩擦片结构,所述制动内毂与所述制动外毂呈相对设置,且所述制动内毂与所述制动外毂之间形成制动腔,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设于所述制动腔内且固定连接至所述制动内毂,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相对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设于所述制动腔,且沿所述制动外毂的轴向活动设于所述制动外毂上,在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的活动行程上,所述活动摩擦片结构能与对应的所述固定摩擦片结构相互抵接或脱离,所述内侧制动组件的制动外毂固定连接至所述外侧制动组件的制动内毂。4.一种汽车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灵玲赵玉婷孙峰施悠笛谭艳军林霄喆王瑞平肖逸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