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462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包含机体,机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新风通道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外新风口、全热交换器一路、新风风机、加湿装置和室内新风口,排风通道沿排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内排风口、排风风机、全热交换器另一路和室外排风口,加湿装置包含水箱、加湿转轮和转轮驱动机构,加湿转轮转动设置在水箱内并且由转轮驱动机构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将在新风系统内整合了加湿装置实现对新风进风的加湿,并且蓄水能力强,空气一次性能够润湿的效果更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良好的加湿效果。果。果。

An all-in-one fresh air humid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机,特别是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属于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以及新风产品越来越普及,但是由于使用这些产品的时候,室内的空气会比较干燥,从而造成室内的环境令人不适。因此目前尤其在新风系统中,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考虑在其中加入加湿机对空气进行加湿,从而使室内湿度维持在一个比较合适的范围内。目前市面上的加湿机结构比较复杂,而作为新风系统的一个附带功能,新风系统内安装空间有限,需要综合考虑加湿机的整体结构的复杂度以及成本因素。目前常用的方式是采用湿膜进行加湿,干燥的空气通过湿膜后进行润湿从而达到加湿的目的,然而现有技术的湿膜结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提高新风系统加湿效果。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机体,机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新风通道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外新风口、全热交换器一路、新风风机、加湿装置和室内新风口,排风通道沿排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内排风口、排风风机、全热交换器另一路和室外排风口,加湿装置包含水箱、加湿转轮和转轮驱动机构,加湿转轮转动设置在水箱内并且由转轮驱动机构驱动。
[0006]进一步地,所述加湿转轮包含中心轴、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网状内桶和湿膜,第一固定板垂直固定在中心轴一端,第二固定板垂直固定在中心轴另一端,网状内桶套设在中心轴外侧且网状内桶的轴线与中心轴重合,网状内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湿膜套设在网状内桶的外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为圆形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开有与中心轴匹配的通孔,中心轴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板的通孔且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板的通孔且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圆柱形框架固定件,圆柱形框架固定件的轴线与中心轴重合并且圆柱形框架固定件的直径与网状内桶的内径匹配,网状内桶的两端套设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圆柱形框架固定件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网状内桶的圆周面为网状或者条状镂空结构。
[0010]进一步地,所述湿膜由多层拉伸孔网层叠构成,湿膜的外径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直径匹配。
[0011]进一步地,所述湿膜的外侧通过扎带缠紧固定。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外侧边沿设置有垂直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环状凸沿,并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环状凸沿均向内侧延伸,湿膜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条压条,压条沿着中心轴的轴向设置且压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环状凸沿上,若干条压条沿着加湿机转轮的周向等间距设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全热换热器靠近新风风机的一侧设置有高效滤网,全热换热器靠近室外新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初效滤网,全热换热器靠近排风风机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初效滤网。
[0014]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侧面开有进水口并且进水口设置有电磁阀,水箱还设置有溢水口、排水口和液位传感器。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的新风加湿一体机结构简单,将在新风系统内整合了加湿装置实现对新风进风的加湿;并且加湿装置通过网状内桶对湿膜进行支撑从而形成圆柱形湿膜结构,在水箱中旋转滚动润湿,取水方便,且采用多层结构的湿膜,蓄水能力强,空气一次性能够润湿的效果更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良好的加湿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加湿转轮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加湿转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详细阐述本技术为达到预定技术目的而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晰、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可以替换,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0]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包含机体1,机体1内通过隔板2分隔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隔板2的一端固定在机体1一端内侧,隔板2的另一端与全热交换器4的一个角连接,全热交换器的另外三个角分别固定在机体1的三侧内壁上。新风通道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外新风口3、全热交换器4一路、新风风机5、加湿装置和室内新风口6,排风通道沿排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内排风口7、排风风机8、全热交换器4另一路和室外排风口9,加湿装置包含水箱10、加湿转轮11和转轮驱动机构,加湿转轮11转动设置在水箱10内并且由转轮驱动机构驱动。加湿转轮11的下侧浸润在水箱10的水中,在转轮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加湿转轮11在水箱1中旋转从而不断进行润湿,新风经过加湿转轮11被润湿从而达到了加湿效果,转轮转动方式的润湿效率大大高于普通的吸水式的湿膜的加湿效率,提高了新风加湿一体机的加湿效果。
[0021]如图2所示,加湿转轮11包含中心轴12、第一固定板13、第二固定板14、网状内桶15和湿膜16,第一固定板13垂直固定在中心轴12一端,第二固定板14垂直固定在中心轴12另一端,网状内桶15套设在中心轴12外侧且网状内桶15的轴线与中心轴12重合,网状内桶15
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上,湿膜16套设在网状内桶15的外侧。
[0022]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均为圆形固定板,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的中心位置开有与中心轴12匹配的通孔,中心轴12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板13的通孔且与第一固定板13固定连接,中心轴12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板14的通孔且与第二固定板14固定连接。具体的,中心轴12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法兰轴套固定件,中心轴12另一端插入第二固定板14的通孔内并且法兰轴套固定件抵靠在第二固定板14的内侧面上,然后将网状内桶15安装在中心轴12的外侧,第一固定板13通过通孔套设在中心轴12另一端且第一固定板13的内侧面抵靠在网状内桶15的一端,中心轴12端部在第一固定板13外侧的部分通过螺母或者卡环等锁紧固定,完成转轮框架的整体安装。
[0023]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圆柱形框架固定件17,圆柱形框架固定件17的轴线与中心轴12重合并且圆柱形框架固定件17的直径与网状内桶15的内径匹配,网状内桶15的两端套设在第一固定板13和第二固定板14的圆柱形框架固定件17上。圆柱形框架固定件17可以对网状内桶15的两端端部进行限位固定,同时也能够对网状内桶15的内壁形成支承,保证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机体,机体内通过隔板分隔为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新风通道沿新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外新风口、全热交换器一路、新风风机、加湿装置和室内新风口,排风通道沿排风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室内排风口、排风风机、全热交换器另一路和室外排风口,加湿装置包含水箱、加湿转轮和转轮驱动机构,加湿转轮转动设置在水箱内并且由转轮驱动机构驱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转轮包含中心轴、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网状内桶和湿膜,第一固定板垂直固定在中心轴一端,第二固定板垂直固定在中心轴另一端,网状内桶套设在中心轴外侧且网状内桶的轴线与中心轴重合,网状内桶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上,湿膜套设在网状内桶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为圆形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中心位置开有与中心轴匹配的通孔,中心轴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板的通孔且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中心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固定板的通孔且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加湿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圆柱形框架固定件,圆柱形框架固定件的轴线与中心轴重合并且圆柱形框架固定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铭邢敬贤严国东
申请(专利权)人:古德沃特空气系统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