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负压罐式无机膜过滤净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413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负压罐式无机膜过滤净水设备,包括通过管路互相连接的臭氧加注模块、臭氧储存反应模块及臭氧回收复用模块。所述臭氧加注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发生器、纳米气泡装置以及臭氧监测加注装置;所述臭氧储存反应模块包括一个内部设有若干并联无机膜组的无负压臭氧储存反应罐,所述无机膜组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管以及出水管;所述臭氧回收复用模块包括若干串联的臭氧纳气回收装置,所述臭氧纳气回收装置上设有臭氧检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市政二次供水的管路上设置臭氧加注模块、臭氧储存反应模块及臭氧回收复用模块,在输入用户管路前的最后一段进行水质净化,保证用户的用水安全,同时减少用户端的额外支出。同时减少用户端的额外支出。同时减少用户端的额外支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负压罐式无机膜过滤净水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市政二次供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负压罐式无机膜过滤净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对生活用水水质要求越来越高,现有二次供水设备直接在城市自来水管网取水,由于城市管网的新旧不一,管网中不免会存积一些污物物质和细菌滋生。如果直接将管网中的水加压输送到用户处,水质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一些用户在自家采取对自来水龙头增加小型的过滤装置保障用水水质,但治标不治本且产生了额外的费用支出。部分用户设置了双路供水的方式使生活用水和饮用水独立分开以满足用水需求。独立制水独立分供,制水药耗电耗高,且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不能直接将水输送到用户处,多次增加多次投入进行再次加压输送造成水质污染和运行成本的增加。此外,目前二次供水的过滤模块常用有机膜,使用寿命一般为二到五年不等,到期后需要更换过滤有机膜,成本费用高,导致水质更难保障,造成资源浪费及环境不友好,维修更换占用的时间也长,期间无法进行制水供水,影响用水需求,造成了用水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负压罐式无机膜过滤净水设备,在输入用户管路前的最后一段进行水质净化,保证用户的用水安全。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负压罐式无机膜过滤净水设备,包括通过管路互相连接的臭氧加注模块、臭氧储存反应模块及臭氧回收复用模块。
[0005]所述臭氧加注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发生器、纳米气泡装置以及臭氧监测加注装置;
[0006]所述臭氧储存反应模块包括一个内部设有若干并联无机膜组的无负压臭氧储存反应罐,所述无机膜组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管以及出水管;
[0007]所述臭氧回收复用模块包括至少一座臭氧纳气回收装置,所述臭氧纳气回收装置上设有臭氧检测装置;
[0008]所述臭氧监测加注装置通过臭氧加注管路与总进水口的入口端相连,经过臭氧加注的水依次通过所述进水管、无机膜组、出水管、汇总管后进入所述臭氧纳气回收装置,所述臭氧纳气回收装置的另一端与泵组相连,所述泵组的另一端与总出水口相连;
[0009]所述臭氧纳气回收装置顶部设有臭氧回用管路,所述臭氧回用管路的另一端分别与纳米气泡装置及臭氧监测加注装置的输入端相连。
[0010]进一步地,所述总出水口与反冲洗管相连,所述反冲洗管与所述汇总管相连,所述总进水口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设有排污管,所述反冲洗管提供的反冲洗水依次通过汇总管、出水管、无机膜组、进水管后经所述排污管排出。
[0011]进一步地,所述反冲洗管与所述臭氧回用管路相连。
[0012]进一步地,所述总进水口、汇总管、排污管、反冲洗管及臭氧回用管路上均设有阀门。
[0013]进一步地,所述无机膜组为陶瓷无机膜组。
[0014]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市政二次供水的管路上设置臭氧加注模块、臭氧储存反应模块及臭氧回收复用模块,在输入用户管路前的最后一段进行水质净化,保证用户的用水安全,同时减少用户端的额外支出。
[0016]所述臭氧储存反应模块内设有无负压臭氧储存反应罐,罐内设有并联布置的无机膜组,可增加同时净化的水流量。所述无机膜组采用陶瓷平板膜,所述陶瓷平板膜耐压能力强,不易变形,适用于有水流压力的净水设备。此外,所述陶瓷平板膜相较于有机膜不会因臭氧发生腐蚀,因而使用寿命长且环保,同时可节省专门的臭氧反应室所需的空间,在所述臭氧储存反应模块内同时进行臭氧杀菌及膜过滤双重处理。
[0017]由于臭氧饱和水在经过所述无机膜组后通常臭氧含量依然是过量的,因此在所述臭氧储存反应模块的尾部还设有臭氧纳气回用装置,可回收臭氧并保证输出水中臭氧含量达标,回收的臭氧则送回所述臭氧监测加注装置中暂存。
[0018]本专利技术还设有反冲洗管。当用户管路暂不用水且需要清洁本专利技术时,可将用户管路内的余水作为反冲洗水。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无负压罐式无机膜过滤净水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

总进水口;101

臭氧加注管路;1011

臭氧监测加注装置;1012

纳米气泡装置;1013

臭氧发生器;102

排污管;2

排污口;3

阀门;4

无负压臭氧储存反应罐;5

无机膜组;501

进水管;502

出水管;6

臭氧纳气回收装置;601

汇总管;602

臭氧检测装置;7

泵组;701

反冲洗管;702

总出水口;8

臭氧回用管路;801

辅臭氧回用管路。
[0021]各图中相同标记代表同一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3]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负压罐式无机膜过滤净水设备,包括通过管路互相连接的臭氧加注模块、臭氧储存反应模块及臭氧回收复用模块。
[0024]所述臭氧加注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发生器1013、纳米气泡装置1012以及臭氧监测加注装置1011。所述臭氧发生器1013及纳米气泡装置1012均为市售现有技术,所述臭氧发生器1013是用于制取臭氧气体的装置,由于臭氧易于分解无法储存,需现场制取现场使用。制取出的臭氧通过纳米气泡装置1012使臭氧形成更易于溶解于水中的微纳米气泡后通入所述臭氧监测加注装置1011中暂存。臭氧溶于水时表现生物杀灭性能的浓度为0.4份/10
6以上
,所述臭氧监测加注装置1011在市政管网进水时按流量比例加注所述臭氧纳米气泡。
[0025]所述臭氧储存反应模块包括一个内部设有若干并联无机膜组5的无负压臭氧储存反应罐4。所述无机膜组5为陶瓷无机膜组,所述陶瓷无机膜组中沿水流方向阵列布置有若干陶瓷平板膜,所述陶瓷平板膜耐压能力强,不易变形,适用于有水流压力的净水设备。此外,所述陶瓷平板膜相较于有机膜不会因臭氧发生腐蚀,因而使用寿命长且环保,同时可节省专门的臭氧反应室所需的空间,在所述臭氧储存反应模块内同时进行臭氧杀菌及膜过滤双重处理。所述无机膜组5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管以及出水管502。
[0026]所述臭氧回收复用模块包括至少一座臭氧纳气回收装置6,本实施例中为三座互相串联的臭氧纳气回收装置6。所述纳气回收装置6的底部与所述汇总管601相连,经过上述膜过滤后的含臭氧水冲入所述纳气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负压罐式无机膜过滤净水设备,包括通过管路互相连接的臭氧加注模块、臭氧储存反应模块及臭氧回收复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加注模块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发生器(1013)、纳米气泡装置(1012)以及臭氧监测加注装置(1011);所述臭氧储存反应模块包括一个内部设有若干并联无机膜组(5)的无负压臭氧储存反应罐(4),所述无机膜组(5)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水管(501)以及出水管(502);所述臭氧回收复用模块包括至少一座臭氧纳气回收装置(6),所述臭氧纳气回收装置(6)上设有臭氧检测装置(602);所述臭氧监测加注装置(1011)通过臭氧加注管路(101)与总进水口(1)的入口端相连,经过臭氧加注的水依次通过所述进水管(501)、无机膜组(5)、出水管(502)、汇总管(601)后进入所述臭氧纳气回收装置(6),所述臭氧纳气回收装置(6)的另一端与泵组(7)相连,所述泵组(7)的另一端与总出水口(702)相连;所述臭氧纳气回收装置(6)顶部设有臭氧回用管路(8),所述臭氧回用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徐建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