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旺兰专利>正文

一种无纺布染色工艺及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405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纺布染色工艺及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包括染色池,所述染色池一侧面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染色池另一侧面顶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相对设置,且染色池内部分别设置有稳定装置和挤压装置,且布料依次经过进料口、稳定装置、挤压装置和出料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收卷辊对布料进行收卷,此时布料在染色池内部移动时,由于橡胶圈的限定,此时多个转向辊在染色池内同步转动,保证转向辊的转速相同,且橡胶圈与染色池前后外侧面的贴合效果,此时转向辊利用橡胶圈同步转动时,利用橡胶圈与染色池的摩擦力避免布料移动过快,保证布料在染色池内部的绷紧效果,避免布料在染色的过程中出现褶皱的状况。的过程中出现褶皱的状况。的过程中出现褶皱的状况。

A non-woven fabric dyeing process and non-woven fabric dyeing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纺布染色工艺及无纺布染色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纺布染色
,特别涉及一种无纺布染色工艺及无纺布染色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在无纺布生产加工之后,为了获得不同的颜色,需要对染色生产线对无纺布进行染色加工。
[0003]现有的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在对无纺布染色时,由于无纺布在输送过程中跨大较大,使得无纺布会产生松弛的现象,导致无纺布上染料的染色均匀度不一,容易发生染料在无纺布上局部聚集的现象,导致染料的浪费,也降低了无纺布的染色质量。
[0004]因此,专利技术无纺布染色工艺及无纺布染色生产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无纺布染色工艺及无纺布染色生产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包括染色池,所述染色池一侧面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染色池另一侧面顶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相对设置,且染色池内部分别设置有稳定装置和挤压装置,且布料依次经过进料口、稳定装置、挤压装置和出料口,所述染色池的出料口两侧均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顶部放置有收卷辊,所述收卷辊一端与电机输出端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四个转向辊,所述染色池前后内侧壁均设置有多个与四个转向辊一一对应的限套,所述转向辊两端分别贯穿染色池前后内侧壁,且染色池前后外侧部均设置有与转向辊两端对应匹配的橡胶圈,多个所述转向辊端部利用橡胶圈配合转动连接;
[0008]所述转向辊表面两侧均螺旋套接有转套,两个转套分别处于布料两侧边处。
[0009]进一步的,所述染色池前后内侧壁均设置有凸架,所述凸架内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两侧底部均设置有支杆,且两个凸架均利用放置槽对应放置两个支杆,所述凸架两侧面均设置有条槽,所述支杆表面贯穿设置有转杆,且转杆两端分别与凸架两侧条槽滑动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杆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染色池前后内侧壁均设置有齿条,所述第一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内侧面和第二齿轮内侧面分别与凸架两侧面对应贴合,所述转杆的第二齿轮所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一端与第二齿轮外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第一齿轮所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
所述固定杆一端与第一齿轮外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调整板,所述调整板处于两个凸架之间,所述调整板底面两侧均设置有限定板,且两个限定板之间利用多个第二滑杆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板底部中心处两侧均设置有滑架,所述第二滑杆贯穿两个滑架,所述滑架底部设置有限定杆,且限定杆的中心线与第二滑杆的中心线垂直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限定杆两端表面分别套接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内侧端,所述第一转板外侧端与固定杆转动卡接,且限定杆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转板内侧端对应匹配的凸环,所述第二转板外侧端设置有限定套,所述限定套与第一滑杆滑动配合,且限定套内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齿轮对应啮合的环形齿牙,且第二转板内侧端与限定杆滑动配合。
[0013]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板顶面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板,两个定位板之间对应并列设置有两个底辊,底辊中心处贯穿设置有底杆,所述底杆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定位板表面,所述定位板表面设置有竖直贯穿底杆端部的竖杆,所述竖杆表面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处于底杆底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两个定位板之间还设置有顶辊,所述顶辊处于两个底辊连接线的中心处顶部,且顶辊与底辊的长度相同,所述顶辊两端端面以及底辊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个定位板内侧面对应贴合,所述顶辊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顶杆,所述定位板表面设置有与顶杆对应匹配的滑槽,所述定位板顶面中心处贯穿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一端与凸架顶面固定连接,定位杆另一端依次贯穿定位板和顶杆,且定位杆表面螺旋套接有螺帽,所述螺帽处于顶杆顶部。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对无纺布进行染色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将收卷辊对应放置于两个基板顶部,此时收卷辊与出料口对应设置,布料依次通过进料口、稳定装置、挤压装置和出料口后,布料端部缠绕在收卷辊表面,然后将染色剂倒入到染色池内部;
[0017]S2、根据染色池内部的染色剂的水平面从而调整挤压装置的调整板位置,将移动板顶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气缸输出端,气缸另一端与固定架底部连接,推动第二转板移动,第二转板内侧端在限定杆表面滑动的同时,第二转板外侧端利用限定套在第一滑杆表面滑动,直至限定套与第二齿轮分离,启动气缸,气缸利用移动板拉动支杆上下移动,支杆利用转杆拉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同步移动,且条槽提高转杆移动的稳定性,第一齿轮与齿条的啮合效果使得转杆转动,转杆带动第二齿轮同步转动,由于限定套与第二齿轮分离,此时第一转板外侧端和第二转板外侧端的限定套分别在转杆两端的固定杆和第一滑杆表面转动,利用第一齿轮与齿条的啮合配合,进而方便带动整个调整板上下移动;
[0018]S3、由于顶辊和底辊利用定位板对调整板的压力,此时调整板的压力作用在第一转板和第二转板内侧端,调整板的压力使得两个滑架内侧面相互贴合,且凸架利用定位杆对调整板的定位板进行限定,避免调整板摆动,使得调整板在染色池内侧平稳的上下移动,当调整板的底面与染色池内部的染色剂水平面齐平后,气缸停止工作,且推动第二转板移动,此时第二转板外侧端利用限定套与第二齿轮啮合;
[0019]S4、启动电机,电机工作带动收卷辊转动,收卷辊对布料进行收卷,此时布料在染色池内部移动时,由于橡胶圈的限定,此时多个转向辊在染色池内同步转动,保证转向辊的
转速相同,且橡胶圈与染色池前后外侧面的贴合效果,此时转向辊利用橡胶圈同步转动时,利用橡胶圈与染色池的摩擦力避免布料移动过快,保证布料在染色池内部的绷紧效果,避免布料在染色的过程中出现褶皱的状况;
[0020]S5、需要将染色后的布料进行挤压,启动气缸,气缸工作利用移动板拉动支杆上移,此时支杆带动转杆上移,转杆一端的第一齿轮与齿条的啮合效果使得转杆转动,转杆另一端的第二齿轮带动限定套同步转动,此时限定套带动第二转板转动,第二转板内侧端利用限定杆推动滑架上移,两个滑架在第二滑杆表面滑动的过程中逐渐远离,且滑架利用第二滑杆和限定板带动调整板上移,调整板利用定位板内侧的弹簧带动两个底杆上移,此时两个底杆与两个底辊同步上移,由于凸架利用定位杆对定位板进行限定,且定位杆表面的螺帽对顶杆进行挤压,此时顶杆对顶辊进行限定,此时底辊逐渐靠近顶辊,利用顶辊和底辊的挤压效果,方便将布料表面的水分除去,且顶辊和底辊的挤压除水能够进一步提高布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包括染色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池(1)一侧面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染色池(1)另一侧面顶部设置有出料口(3),所述进料口(2)和出料口(3)相对设置,且染色池(1)内部分别设置有稳定装置和挤压装置,且布料(4)依次经过进料口(2)、稳定装置、挤压装置和出料口(3),所述染色池(1)的出料口(3)两侧均设置有基板(5),所述基板(5)顶部放置有收卷辊(6),所述收卷辊(6)一端与电机输出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四个转向辊(7),所述染色池(1)前后内侧壁均设置有多个与四个转向辊(7)一一对应的限套(8),所述转向辊(7)两端分别贯穿染色池(1)前后内侧壁,且染色池(1)前后外侧部均设置有与转向辊(7)两端对应匹配的橡胶圈(9),多个所述转向辊(7)端部利用橡胶圈(9)配合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辊(7)表面两侧均螺旋套接有转套(10),两个转套(10)分别处于布料(4)两侧边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池(1)前后内侧壁均设置有凸架(11),所述凸架(11)内部设置有放置槽(12),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移动板(13),所述移动板(13)两侧底部均设置有支杆(14),且两个凸架(11)均利用放置槽(12)对应放置两个支杆(14),所述凸架(11)两侧面均设置有条槽(15),所述支杆(14)表面贯穿设置有转杆(16),且转杆(16)两端分别与凸架(11)两侧条槽(15)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6)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17)和第二齿轮(18),所述染色池(1)前后内侧壁均设置有齿条(19),所述第一齿轮(17)与齿条(19)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7)内侧面和第二齿轮(18)内侧面分别与凸架(11)两侧面对应贴合,所述转杆(16)的第二齿轮(18)所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杆(20),所述第一滑杆(20)一端与第二齿轮(18)外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所述转杆(16)的第一齿轮(17)所在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杆(21),所述固定杆(21)一端与第一齿轮(17)外侧面中心处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还包括调整板(22),所述调整板(22)处于两个凸架(11)之间,所述调整板(22)底面两侧均设置有限定板(23),且两个限定板(23)之间利用多个第二滑杆(24)固定连接,所述调整板(22)底部中心处两侧均设置有滑架(25),所述第二滑杆(24)贯穿两个滑架(25),所述滑架(25)底部设置有限定杆(26),且限定杆(26)的中心线与第二滑杆(24)的中心线垂直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定杆(26)两端表面分别套接第一转板(27)和第二转板(28)内侧端,所述第一转板(27)外侧端与固定杆(21)转动卡接,且限定杆(26)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转板(27)内侧端对应匹配的凸环,所述第二转板(28)外侧端设置有限定套(29),所述限定套(29)与第一滑杆(20)滑动配合,且限定套(29)内侧面设置有与第二齿轮(18)对应啮合的环形齿牙,且第二转板(28)内侧端与限定杆(26)滑动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板(22)顶面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板(30),两个定位板(30)之间对应并列设置有两个底辊(31),底辊(31)中心处贯穿设置有底杆(32),所述底杆(32)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定位板(30)表面,所述定位板(30)表面设置有竖直贯穿底杆(32)端部的竖杆(33),所述竖杆(33)表面套接有弹簧(34),所述弹簧(34)处于底杆(32)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纺布染色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定位板(30)之间还设置有顶辊(35),所述顶辊(35)处于两个底辊(31)连接线的中心处顶部,且顶辊(35)与底辊(31)的长度相同,所述顶辊(35)两端端面以及底辊(31)两端端部分别与两个定位板(30)内侧面对应贴合,所述顶辊(35)中心处贯穿设置有顶杆(36),所述定位板(30)表面设置有与顶杆(36)对应匹配的滑槽(37),所述定位板(30)顶面中心处贯穿设置有定位杆(38),所述定位杆(38)一端与凸架(11)顶面固定连接,定位杆(38)另一端依次贯穿定位板(30)和顶杆(36),且定位杆(38)表面螺旋套接有螺帽(39),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旺兰洪亮黄其伟
申请(专利权)人:刘旺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