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训练模拟人的报警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58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急救训练模拟人的报警机构,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一侧设有插槽,所述报警器一侧设有模拟人本体,所述模拟人本体一侧电性连接有线缆,所述线缆一端设有位于插槽内的插头,所述报警器一侧呈前后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正面贯穿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限位板正面滑动连接有多个分别穿过开孔的第一组滑杆与第二组滑杆,所述第一组滑杆与第二组滑杆同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靠近第一组滑杆与第二组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别套设于多个第一组滑杆与第二组滑杆表面的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具有对插头进行稳定的限位,保证急救训练效果的作用。用。用。

Alarm mechanism of first aid training sim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急救训练模拟人的报警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报警机构
,尤其涉及急救训练模拟人的报警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急救训练模拟人是一种用于提高接受急救训练的医护人员与民众在应对灾害、意外事故时应急能力的急救培训模型,主要由全身模拟人及电子显示器组成。
[0003]急救训练模拟人里最常见和最常用的主要是用于心肺复苏训练的模拟人,在对进行集训时,需要受训者按压模拟人的胸部胸骨下切迹上两指骨正中部位,并需要在判断模拟人的呼吸道畅通、不存在呼吸后做人工呼吸,在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训练过程中,为了检测按压力度与呼气大小,模拟人内部会设有多个传感器用于检测按压力度与呼气大小,并将检测结果反馈到报警器上进行播报,以此来提醒受训者注意按压力度与呼气大小,便于提升受训者的急救能力,但是现有的急救训练模拟人的报警机构往往是通过线缆与插头将模拟人与报警器进行连接,而放在地面上的线缆往往较长,接受急救训练的人又较多,一旦围观的人们在训练或走动中不小心碰到线缆,极易扯动线缆将插头从报警器上扯下,此时报警机构无法使用,进而极易导致影响急救训练的效果,为此,我们提出急救训练模拟人的报警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涉及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急救训练模拟人的报警机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急救训练模拟人的报警机构,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一侧设有插槽,所述报警器一侧设有模拟人本体,所述模拟人本体一侧电性连接有线缆,所述线缆一端设有位于插槽内的插头,所述报警器一侧呈前后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正面贯穿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限位板正面滑动连接有多个分别穿过开孔的第一组滑杆与第二组滑杆,所述第一组滑杆与第二组滑杆同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靠近第一组滑杆与第二组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别套设于多个第一组滑杆与第二组滑杆表面的弹簧。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组滑杆远离限位板一端共同连接有一个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组滑杆远离限位板一端共同连接有一个第二安装板。
[0008]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一侧与报警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同侧分别与报警器一侧滑动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支撑杆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正面均贯穿开设有螺纹槽。
[0010]优选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安装板顶部设有一个穿过多个螺纹槽并与连接套螺纹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共分为两段,两段所述螺纹杆螺纹方向相反。
[0011]优选地,所述螺纹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螺纹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
述圆板的直径大于螺纹槽的直径。
[0012]优选地,所述报警器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插槽内的三个插芯,所述插头一侧开设有三个与插芯相匹配的芯槽。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技术在使用时,具有对插头进行稳定的限位,保证急救训练效果的作用,插头与报警器相连接时,转动螺纹杆通过连接套带动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移动,此时第一组滑杆与第二组滑杆会朝着插头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滑杆的橡胶垫块与插头相贴合,进而对插头进行限位,同时第二滑杆的橡胶垫块会移动到插头与线缆的连接处的位置,进而对插头进行限位,防止插头被不下心从报警器上扯下,进而保证了急救训练的正常进行。
[0015]2、本技术在使用时,还具有快速调节第一组滑杆与第二组滑杆的位置,便于插拔插头的作用,当需要将插头插入插槽或拔出插槽时,转动转盘,转盘转动能够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能够通过连接套与支撑杆带动的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移动,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移动能够分别带动第一组滑杆与第二组滑杆移动,进而能够快速将橡胶垫块与插头相接触或相分离,保证不影响正常插拔插头。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急救训练模拟人的报警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图1中插头与报警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图2中插头与报警器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图2中螺纹杆与连接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图4中限位板与弹簧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报警器;2、插槽;3、线缆;4、插头;5、限位板;6、开孔;7、第一组滑杆;8、第二组滑杆;9、弹簧;10、橡胶垫块; 11、第一安装板;12、第二安装板;13、支撑杆;14、连接套;15、螺纹槽;16、螺纹杆;17、圆板;18、转盘;19、模拟人本体;20、插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

5,急救训练模拟人的报警机构,包括报警器1,报警器1一侧设有插槽2,报警器1一侧设有模拟人本体19,模拟人本体 19一侧电性连接有线缆3,线缆3一端设有位于插槽2内的插头4,报警器1一侧呈前后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板5,限位板5正面贯穿开设有多个开孔6,限位板5正面滑动连接有多个分别穿过开孔6的第一组滑杆7与第二组滑杆8,第一组滑杆7与第二组滑杆8同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块10,橡胶垫块10靠近第一组滑杆7与第二组滑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别套设与多个第一组滑杆7与第二组滑杆8表面的弹簧9,当使用人员需要使用此装置时,将插头4插入插槽2内,再顺时针转动转盘18,转盘18转动能够带动螺纹杆16转动,螺纹杆 16转动能够带动连接套14移动,连接套14移动能够带动支撑杆13、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移动,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 12移动时能够带动第
一组滑杆7与第二组滑杆8移动,此时第一组滑杆7与第二组滑杆8移动能够带动橡胶垫块10移动,橡胶垫块10 移动能够扯动弹簧9,当弹簧9扯动到一定程度时,螺纹杆16难以转动,此时第一组滑杆7的橡胶垫块10对插头4正面与背面进行夹持限位,第二组滑杆8的橡胶垫块10对插头4与线缆3连接处进行阻挡限位,进而使得插头4无法从插槽2内拔出,保证了急救训练的正常进行。
[0024]参照图1

5,第一组滑杆7远离限位板5一端共同连接有一个第一安装板11,第二组滑杆8远离限位板5一端共同连接有一个第二安装板12,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2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组滑杆7与第二组滑杆8移动,进而带动橡胶垫块10移动对插头4进行限位,保证了插头4的稳定性。
[0025]参照图1

5,限位板5一侧与报警器1一侧固定连接,弹簧9另一端与限位板5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11与第二安装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急救训练模拟人的报警机构,包括报警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1)一侧设有插槽(2),所述报警器(1)一侧设有模拟人本体(19),所述模拟人本体(19)一侧电性连接有线缆(3),所述线缆(3)一端设有位于插槽(2)内的插头(4),所述报警器(1)一侧呈前后对称设有两个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正面贯穿开设有多个开孔(6),所述限位板(5)正面滑动连接有多个分别穿过开孔(6)的第一组滑杆(7)与第二组滑杆(8),所述第一组滑杆(7)与第二组滑杆(8)同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块(10),所述橡胶垫块(10)靠近第一组滑杆(7)与第二组滑杆(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别套设于多个第一组滑杆(7)与第二组滑杆(8)表面的弹簧(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训练模拟人的报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滑杆(7)远离限位板(5)一端共同连接有一个第一安装板(11),所述第二组滑杆(8)远离限位板(5)一端共同连接有一个第二安装板(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救训练模拟人的报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5)一侧与报警器(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9)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姆森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