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33576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尤其是基于H结构基梁(1)的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具有高强度、高刚性、高抗弯抗扭性能、轻量化轨道系统,包括H结构基梁(1)、下翼缘异型轨道(20)、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还包括安装横梁(11)、墩柱和新能源系统。实现交通资源效益最大化,减少政府财政交通补贴实现盈利。减少政府财政交通补贴实现盈利。减少政府财政交通补贴实现盈利。

A kind of compound special-shaped flange track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
,涉及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用于城市或城市间快速客运交通、物流交通等。

技术介绍

[0002]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经济运行和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铁、地铁、单轨交通、悬挂式空中列车交通等等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常见的轨道交通有传统铁路(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新型轨道交通有磁悬浮轨道系统、单轨系统(跨座式轨道系统和悬挂式轨道系统)和旅客自动捷运系统等。轨道交通在解决交通拥堵难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0003]但是,目前轻轨、跨坐单轨、悬挂式空轨等轨道交通只有单一轨道、单一客运功能的公交运营模式,城市低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寻找一种上下复合轨道交通,交通高峰上下轨道全运行高速客运,非交通高峰上下轨道客运与物流共享轨道,使城市低空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赢利,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市民需要一种高速高效、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高速客运,实现交通高峰地面开车1小时路程高速复合轨道10分钟到达,以增加公共出行,减少私家车和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减少碳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用于城市或城市间高速客运交通和高速物流交通,尤其是一种基于H结构基梁(1)的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交通系统,运行无人驾驶高速客运车辆和高速物流车辆(120~200公里/小时),交通高峰上下复合轨道同时运行高速公交,非交通高峰上下轨道物流车与公交车共享轨道,实现交通资源效益最大化,减少政府财政交通补贴实现盈利。
[0005]专利技术概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H结构基梁(1)的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交通系统,包括H结构基梁(1)、下翼缘异型轨道(20)、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墩柱(15)和新能源系统(1H)。在同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平行整齐布置的H结构基梁(1)、其前后两端内侧各设有一支矩形结构的安装横梁(12),在前后安装横梁(12)之间均匀分布设有0~20个矩形空心结构的连接中梁(13),把左右H结构基梁(1)连结成一榀轨道梁;多榀轨道梁的前后安装横梁(12)分别架设在墩柱(15)上,墩柱每间隔5~ 120米一根安装在规划路线的地面上连续延伸,所述地面是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或路中心绿化带、或高速路边坡、或高速路中分带等,还可以架设在山体隧道或地下隧道。新能源系统(1H)安装在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的上表面和左右H结构基梁(1)的内侧面上,并与H结构基梁(1)的内侧面之间留有排除雨雪的缝隙。
[0007]H结构基梁(1)上翼缘设置有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下翼缘设置有下翼缘异型轨
道 (20),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与下翼缘异型轨道(20)上下复合组成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其复合结构的综合结构强度、纵向抗弯刚度、横向抗弯抗扭刚度等都相互加强和提升,与能实现同样功能的两个上下单轨道梁相比总重量减轻20%~ 30%,综合造价及工程费用降低25%~30%,实现了整体轻量化、节材节能降碳,通行速度为120~200公里/小时,最小转弯半径20米、爬坡能力大于100

;运行无人驾驶高速客运车和高速物流车,上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在交通高峰同时运行客运车辆,单向每小时客运量 4万人~7万人,地铁的运量但投资不到地铁的1/3,在非交通高峰客运与物流车共用轨道交替通行,同时解决了城市交通高峰乘车难、交通拥堵难题和物流车增加城市拥堵的运输问题。实现交通高峰公交车1小时的路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交通仅需10分钟,提供全座席、高速高效、平稳舒适、节能环保的高端智慧交通服务;尤其是城市因重大疫情或重大自然灾害紧急封闭的严重情况下,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将发挥其无人智能驾驶优势,把急需物资快速运送到城市的各区域,实施救急救援,为城市提供了一种低空交通资源被充分利用的高端高速客运和高速物流共用轨道的智慧交通体系所用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的解决方案。
[0008]专利技术详述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包括H结构基梁(1)、下翼缘异型轨道(20) 和/或上翼缘异型L轨道(30),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上翼缘设置的上翼缘异型L 轨道(30)与其下翼缘设置的下翼缘异型轨道(20)上下复合组成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或上翼缘异型L轨道(30)或下翼缘异型轨道(20)单独应用。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还包括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墩柱(15),在一水平面上左右各一支纵向平行布置的H结构基梁(1)、其前后两端内侧各设有一支矩形结构的安装横梁(12),在两安装横梁(12)之间设有0~20个(具体数量和间距由专业人员设计)矩形空心结构的连接中梁(13),把左右H结构基梁(1)连结成一榀轨道梁;多榀轨道梁的前后安装横梁(12)分别架设在连续安装在地面的墩柱上,墩柱每间隔5~120米一根安装在地面上连续延伸;所述复合异型翼缘轨道系统还包括新能源系统,新能源系统设置在安装横梁(12)、连接中梁(13)的上表面和左右H结构基梁(1)的内侧面上,且与左右H结构基梁(1)之间留雨雪清除缝隙,所述新能源系统(1H)为轨道照明系统、通讯系统或动力系统提供辅助清洁能源,新能源系统(1H)表面的钢化高强、高透光率玻璃,同时用于乘客紧急撤离疏散通道;所述地面优选道路两侧或道路中心的绿化带、或高速路中分带或两侧的边坡。如图1、图2所示。
[0010]所述H结构基梁(1),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竖直翼缘梁在一水平面上左右平行布置,结构端梁(10)设置在两竖直翼缘梁相对内侧面的两端,在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沿两竖直翼缘梁内侧面设置有0~20个(具体数量和间距由专业人员设计)结构中梁(11),把左右竖直翼缘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的横截面形似 H型,因此称为H结构基梁。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上下表面分别在两个水平面上;所述竖直翼缘梁与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连接处以上的翼缘称为上翼缘(3)、连接处以下的翼缘称为下翼缘(2)。所述竖直翼缘梁内部还设有动力电缆孔(1A)和通讯电缆孔(1B),以布设动力电缆和通讯电缆。一般而言,动力电缆孔(1A)和通讯电缆孔(1B) 设置在H结构基梁(1)外侧的竖直翼缘梁内部。所述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横截面中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14),所述竖直翼缘梁是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竖直翼缘梁及其与结
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连接处是空心结构或根据结构强度需要采用部分实心结构,实现H结构基梁(1)轻量化,由本专业人员具体设计。优选的,左右各一支竖直翼缘梁平行镜像对称布置。结构中梁(11)在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沿两竖直翼缘梁内侧面均匀分布。
[0011]所述H结构基梁(1)其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H结构基梁(1),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翼缘梁、结构端梁(10)、结构中梁(11),竖直翼缘梁,在一水平面上左右平行布置,结构端梁(10),设置在两竖直翼缘梁相对内侧面的两端,结构中梁(11),设置在两个结构端梁(10)之间,沿两竖直翼缘梁内侧面设置,把左右的竖直翼缘梁连接为一个整体结构,该整体结构的横截面形似H型,优选的,结构中梁(11)有0~20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H结构基梁(1),其特征在于,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在两个水平面上;所述竖直翼缘梁与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连接处以上的翼缘称为上翼缘(3)、连接处以下的翼缘称为下翼缘(2)。所述竖直翼缘梁内部还设有动力电缆孔(1A)和通讯电缆孔(1B),所述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横截面中部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14),所述竖直翼缘梁是空心结构或实心结构、竖直翼缘梁及其与结构端梁(10)和结构中梁(11)的连接处是空心结构或根据结构强度需要采用部分实心结构。3.一种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其特征在于,包括H结构基梁(1)和L型轨道,L型轨道安装在H结构基梁(1)的上翼缘上;选自下述A或B的安装形式之一:A、所述L型轨道包括L竖边护板(31)和L水平边轨道面(32),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在其左右两个上翼缘(3)的上表面镜像对称地各安装有一条L型轨道,其L竖边护板(31)朝上、外侧面与上翼缘(3)的外侧面在同一竖直面上,其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水平安装在上翼缘(3)的上表面,上翼缘异型L轨道(30)沿H结构基梁(1)纵向延伸;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侧超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内展板(33);B、水平安装在上翼缘(3)上表面的L水平边轨道面(32)内外两边均伸展出上翼缘(3)的内外侧面,L竖边护板(31)在L水平边轨道面(32)的外侧垂直朝上、其外侧面与上翼缘(3)的外侧面竖直平行,上翼缘异型L轨道(30)沿H结构基梁(1)纵向延伸;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内侧伸展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内展板(33),L水平边轨道面(32)向外侧伸展出上翼缘(3)宽度的部分称为L轨道面外展板(37)。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还包括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分别设置在轨道系统的不同区域,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位于左右L竖边护板(31)内侧面上,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位于左右上翼缘(3)内侧面上;或者所述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设置在轨道系统的同一个区域,上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5)和下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36)全部设置在左右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上,或全部设置在左右上翼缘(3)内侧面上。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还包括上供电轨(34)、定位信号网(4F),上供电轨(34)安装在H结构基梁(1)的外侧或上翼缘(3)内侧;定位信号网(4F)安装在上翼缘(3)内侧面上或左
右L竖边护板(31)的内侧面上,与车辆上的位置信号测速器位置相对应。6.如权利要求3

5所述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缘异型L轨道(30)由钢筋混凝土浇铸成一个整体结构,或用钢材加工而成、或采用复合材料加工而成。更优选的,所述上翼缘(3)、L竖边护板(31)、L水平边轨道面(32)在钢筋混凝土浇铸时采用纤维增强,包括碳纤维、聚酰胺纤维、玻璃纤维等加入混凝土中浇铸而成。7.如权利要求2

6所述的上翼缘异型L轨道(30),其特征在于,所述L竖边护板(31)和L轨道面内展板(33)分别由L竖边钢护板(3A)和角钢外展轨道面(3B)替代;左右各一条L竖边钢护板(3A)分别安装在左右上翼缘(3)的外侧面上连续布置,所述L竖边钢护板(3A)还包括加强横筋(38)、槽型竖筋(39),槽型竖筋(39)竖直方向连接在L竖边钢护板(3A)外侧面上,槽型竖筋(39)沿L竖边钢护板(3A)纵向等间距设置,每两个槽型竖筋(39)之间横向安装有0~4条加强横筋(38);左右各一条角钢外展轨道面(3B),其角钢安装边分别安装在左右上翼缘(3)的内侧面上,其角钢轨道面边向内镜像对称设置、其上表面与L水平边轨道面(32)为同一个平面。优选的,所述L竖边钢护板(3A)、角钢外展轨道面(3B)由复合纤维材料替代(包含碳纤维、或聚酰胺纤维、或玻璃纤维等);优选的,角钢外展轨道面(3B)还包括三角筋板(3C),角钢轨道面边与角钢安装边由三角筋板(3C)垂直连接支撑;所述三角筋板(3C)沿角钢外展轨道面(3B)间隔分布。优选的,所述L竖边护板(31)和L轨道面外展板(37)由异型竖边钢护板(3E)替代。所述异型竖边钢护板(3E)包括竖直钢护板、外展轨道面板、异型竖边安装板(3F),竖直钢护板的底边与水平的外展轨道面板的外边垂直连接,外展轨道面板的内边与异型竖边安装板(3F)的上边垂直连接组成型结构;左右各一条异型竖边钢护板(3E)的异型竖边安装板(3F)分别镜像对称地安装在左右上翼缘(3)的外侧面上连续布置,其外展轨道面板的上表面与L水平边轨道面(32)在同一平面上;优选的,所述异型竖边钢护板(3E)还包括异型竖筋板(3D),异型竖筋板(3D)与异型竖边钢护板(3E)形状结构完全一致,沿竖直方向垂直安装在异型竖边钢护板(3E)的外侧面上,沿异型竖边钢护板(3E)纵向等间距设置,每两个异型竖筋板(3D)之间横向安装有0~4条加强横筋(38)。8.一种下翼缘异型轨道(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缘异型轨道(20)为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下翼缘异型C轨道、双悬挂轨道、双T型钢轨道、单T型钢轨道、双型钢轨道、双工字钢轨道中的一种;下翼缘异型轨道(20)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下翼缘异型轨道(20)安装在H结构基梁(1)的下翼缘上。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翼缘异型轨道(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缘异型磁浮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悬挂轨道,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其左右下翼缘(2)底端外侧或内侧分别设置有一条悬挂轨道,沿着H结构基梁(1)纵向连续延伸,左右悬挂轨道镜像对称设置,其底面与下翼缘(2)的底面为同一平面;所述悬挂轨道包括外悬挂轨道(22)、内悬挂轨道(21)。所述下翼缘异型C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内悬挂运行轨道(2A);以H结构基梁(1)为基
础,其左右下翼缘(2)底端内侧分别垂直安装有内悬挂运行轨道(2A),内悬挂运行轨道(2A)水平方向朝内镜像对称设置,内悬挂运行轨道(2A)的底面与下翼缘(2)底面为同一平面。所述双悬挂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内悬挂轨道(21)、外悬挂轨道(22)、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左右下翼缘(2)的底端两侧均设置有一条内悬挂轨道(21)和一条外悬挂轨道(22),沿着H结构基梁(1)纵向连续延伸,内悬挂轨道(21)和外悬挂轨道(22)在同一平面上镜像对称设置,内悬挂轨道(21)和外悬挂轨道(22)的底面与下翼缘(2)的底面为同一平面;一对镜像对称的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分别设置在左右下翼缘(2)内侧;悬挂车的驱动轮在内悬挂轨道(21)的上表面运行,悬挂车的支撑轮在外悬挂轨道(22)的上表面运行。所述双T型钢轨道包括H结构基梁(1)、T型钢轨道(7)、智能安全导向轮轨迹(23);以H结构基梁(1)为基础,沿H结构基梁(1)纵向左右下翼缘(2)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均安装有一镜像对称的T型钢轨道(7),称为双T型钢轨道;所述T型钢轨道(7)包括T型腹板(70)、轨道面翼板(71)、安装翼板(72),T型腹板(70)垂直安装在倒T型底面板中心线上,T型腹板(70)一边的底面板叫轨道面翼板(71)、另一边的底面板叫安装翼板(72);内外各一条T型钢轨道(7),其T型腹板(70)分别安装在下翼缘(2)内外两侧面上,安装翼板(72)安装在下翼缘(2)的底面上;所述单T型钢轨道,为所述双T型钢轨道由外侧单T型钢轨道或内侧单T型钢轨道替代。所述外侧单T型钢轨道即左右下翼缘(2)外侧各安装有一条T型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启和云梭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