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变电站无线感知设备电磁干扰现场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3443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42
一种5G变电站无线感知设备电磁干扰现场测试装置,包括便携式信号接收部件、同性场强监测部件、数据分析部件,便携式信号接收部件包括接收端、支撑机构、展开机构、夹持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托盘、支腿,支腿的上端与支撑托盘的侧边铰接,支撑托盘的顶部设有盛放箱,展开机构的下端贯穿盛放箱的底部及支撑托盘的顶部,展开机构的下端与支腿铰接,展开机构能够上下移动,带动支腿收拢或展开,接收端设在展开结构的顶部,夹持机构设在支持托盘的下方,接收端通过光纤与数据分析部件连接;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将测试装置展开,并布置在测试现场,在完成测试后,又可以非常方便的将测试装置收拢,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携带、搬运方便。运方便。运方便。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field test device for 5g substation wireless sens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5G变电站无线感知设备电磁干扰现场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变电站
,尤其涉及一种5G变电站无线感知设备电磁干扰现场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智能电网利用信息、通信、控制等技术与传统电力系统相融合,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能力,在中国、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已经上升为基础设施高度的国家战略。变电站是电网的核心部分,变电设备及其他电力设备的在线实时监测、调度、视频监控现场作业、户外设施状态等全自动化控制和管理,及时响应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扰动并快速处理依赖于变电站内广泛分布的智能感知设备。智能感知设备通信主要有光纤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光纤网络虽然具有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优势,但其无法满足灵活、移动接入需求。无线智能感知设备则通过电力无线专网通信,大部分无线感知设备需要实时的通信。
[0003]变电站属于设备密集、高电磁场场所,其中智能化的采集终端、智能感知设备极易受到外部的电磁干扰,当在变电站部署5G网络时,由于5G天线具有较强的发射功率,加上站内金属散射体对5G中频信号的遮挡和散射作用,使得变电站的电磁环境和智能设备的无线信道更为复杂。如在5G网络变电站的智能设备选型、5G网络部署中,没有充分考虑智能设备抗电磁干扰能力、5G天线电磁优化布置方案,将为后期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5G变电站无线感知设备电磁干扰现场测试装置。
[0005]一种5G变电站无线感知设备电磁干扰现场测试装置,包括便携式信号接收部件、同性场强监测部件、数据分析部件,所述便携式信号接收部件包括接收端、支撑机构、展开机构、夹持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托盘、支腿,所述支腿的上端与支撑托盘的侧边铰接,且支腿沿支撑托盘周向均布,所述支撑托盘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盛放箱,所述展开机构的下端贯穿盛放箱的底部及支撑托盘的顶部,然后向下延伸,展开机构的下端与支腿铰接,展开机构能够上下移动,带动支腿收拢或展开,所述接收端固定设置在展开结构的顶部,接收端能够收纳于盛放箱内,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支持托盘的下方,夹持机构用于对展开机构进行固定,所述接收端通过光纤与数据分析部件连接,所述同性场强监测部件用于监测无线感知设备附近电场强度幅值,并进行存储记录。
[0006]优选的,所述展开机构包括纵向连接柱、连接支杆,所述纵向连接柱贯穿盛放箱的底部及支撑托盘的顶部,且纵向连接柱能够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支杆的一端与纵向连接柱的下端铰接,连接支杆的另一端与支腿铰接。
[0007]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滑行轨、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所述滑行轨对向平行设置在纵向连接柱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对向设置在滑行轨的
两个端部,且位于纵向连接柱的两侧,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能够沿滑行轨向纵向连接柱移动,从而对纵向连接柱进行夹持固定。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限位板、夹持件、导向杆,所述限位板固定设置在滑行轨的端部,所述夹持件位于靠近纵向连接柱的一侧,夹持件与滑行轨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贯穿限位板,然后与夹持件固定连接,导向杆的另一端位于限位板远离纵向连接柱的一侧,所述导向杆上套装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位于限位板远离夹持件的一侧。
[0009]优选的,所述夹持件位于纵向连接柱的一侧开设有弧形豁口,所述弧形豁口的尺寸与纵向连接柱的尺寸相匹配。
[0010]优选的,所述弧形豁口内可拆卸的设置有吸附弹垫,所述吸附弹垫沿弧形豁口的形状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吸附弹垫与纵向连接柱接触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凸条,所述防滑凸条与纵向连接柱的轴线垂直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盛放箱的底部及支撑托盘的顶部开设有用于纵向连接柱穿过的通孔。
[0013]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上开设有用于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孔。
[0014]优选的,所述支腿的下端设置有防滑端头。
[00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5G变电站无线感知设备电磁干扰现场测试装置,包括便携式信号接收部件、同性场强监测部件、数据分析部件,便携式信号接收部件包括接收端、支撑机构、展开机构、夹持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托盘、支腿,支腿的上端与支撑托盘的侧边铰接,且支腿沿支撑托盘周向均布,支撑托盘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盛放箱,展开机构的下端贯穿盛放箱的底部及支撑托盘的顶部,然后向下延伸,展开机构的下端与支腿铰接,展开机构能够上下移动,带动支腿收拢或展开,接收端固定设置在展开结构的顶部,接收端能够收纳于盛放箱内,夹持机构设置在支持托盘的下方,夹持机构用于对展开机构进行固定,接收端通过光纤与数据分析部件连接,同性场强监测部件用于监测无线感知设备附近电场强度幅值,并进行存储记录;本技术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以快速将测试装置展开,并布置在测试现场,在完成测试后,工作人员又可以非常方便的将测试装置收拢、携带,不仅使用方便,而且携带、搬运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便携式信号接收部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便携式信号接收部件收拢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支撑托盘、纵向连接柱、夹持机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技术支撑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便携式信号接收部件01、接收端11、支撑机构12、支撑托盘121、支腿122、展开机构13、纵向连接柱131、连接支杆132、夹持机构14、滑行轨141、第一夹持组件142、限位板1421、夹持件1422、导向杆1423、紧固件1424、吸附弹垫1425、防滑凸条1426、第二夹持组件143、同性场强监测部件02、高频场强测试仪21、计算机22、数据分析部件03、盛放箱04、盖板41、通孔05、导向孔06、防滑端头07。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G变电站无线感知设备电磁干扰现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便携式信号接收部件、同性场强监测部件、数据分析部件,所述便携式信号接收部件包括接收端、支撑机构、展开机构、夹持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托盘、支腿,所述支腿的上端与支撑托盘的侧边铰接,且支腿沿支撑托盘周向均布,所述支撑托盘的顶部固定设置有盛放箱,所述展开机构的下端贯穿盛放箱的底部及支撑托盘的顶部,然后向下延伸,展开机构的下端与支腿铰接,展开机构能够上下移动,带动支腿收拢或展开,所述接收端固定设置在展开结构的顶部,接收端能够收纳于盛放箱内,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支持托盘的下方,夹持机构用于对展开机构进行固定,所述接收端通过光纤与数据分析部件连接,所述同性场强监测部件用于监测无线感知设备附近电场强度幅值,并进行存储记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变电站无线感知设备电磁干扰现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机构包括纵向连接柱、连接支杆,所述纵向连接柱贯穿盛放箱的底部及支撑托盘的顶部,且纵向连接柱能够上下移动,所述连接支杆的一端与纵向连接柱的下端铰接,连接支杆的另一端与支腿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5G变电站无线感知设备电磁干扰现场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滑行轨、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所述滑行轨对向平行设置在纵向连接柱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对向设置在滑行轨的两个端部,且位于纵向连接柱的两侧,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能够沿滑行轨向纵向连接柱移动,从而对纵向连接柱进行夹持固定。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济中韩利吴杨钱勇肖清明齐道坤王凤欣霍耀佳马莉潘洁马锐刘存凯郭静唐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