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间隙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221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间隙可调轴承,包括外圈和内圈,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滑块组件,各滑块组件围成至少一圈,各滑块组件的底端连接于内圈或外圈,顶端构造有第一滑动配合面;未连接滑块组件的外圈或内圈构造有第二滑动配合面,且第二滑动配合面对应第一滑动配合面;内圈与外圈通过第一滑动配合面与第二滑动配合面的配合相互支撑或相对转动,并可通过调节滑块组件的高度来调节第一滑动配合面与第二滑动配合面之间的间隙;本轴承,设计为间隙可调,可以有效解决轴承因间隙过大出现磨损加剧、运行不平稳、损坏等问题,确保轴承可以高精度、长寿命、稳定的运行,不仅满足常规需求,而且可以满足风力发电系统中超长使用寿命的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间隙轴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轴承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间隙轴承。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轴承通常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其中,滚动轴承内通常构造有滚动体,属于滚动摩擦的轴承,滚动轴承是靠滚动体的转动来支撑转动轴的,而接触部位通常是一个点,存在接触面积非常小的问题;滑动轴承是在滑动摩擦下工作的轴承,且滑动轴承是靠平滑的面来支撑转动轴的,因而接触部位是一个面,可以承载更高的载荷,并可以传递更大的力矩,使得滑动轴承尤其适用于需要承受更大载荷、需要传递更大力矩的场合,如,风力发电系统中的主轴承通常采用的是滑动轴承。
[0003]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由于制造装配及安装误差、轴系振动、载荷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主轴在服役状态下往往存在挠曲变形,从而使轴颈中心线与轴承孔中心线产生一定倾角;特别是风电主轴承支承着前部迎风叶片、轮毂和转子房等,叶片风载、重力以及连接叶片的轮毂、转子房重力都作用于风电主轴承,风电主轴承内圈轴产生较大的挠曲变形,从而使轴颈中心线相对于轴承孔中心线在竖直平面内发生倾斜;特别是轴承轴瓦在长时间负载下会产生磨合和磨损,轴瓦表面材料会减少,导致轴瓦与轴颈之间的间隙增大,而滑动轴承中,所述间隙具有严格的设计要求和初始安装要求,才能确保轴承高精度、长寿命、稳定的运行;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轴瓦表面必然存在磨损,当所述间隙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后,滑动轴承的运行状态将逐渐变差,不仅会加剧磨损,从而严重影响轴承精度和寿命,而且会增加震动,导致运行不平稳,非常容易损坏轴承,尤其是对于风力发电系统中的轴承,通常需要保证轴承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现有风力发电系统中的轴承一旦在运行过程中损坏,维修或更换的代价非常巨大,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滑动轴承,在长时间负载下会产生磨合和磨损,轴瓦表面材料会减少,使得轴瓦与轴颈之间的间隙增大,导致轴承容易因磨损加剧、运行不平稳、损坏等因素而需要进行高成本的维修或更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间隙大小可调的轴承,通过调节间隙的大小改善轴承的运行状态,确保轴承可以高精度、长寿命、稳定的运行,以满足风力发电系统中更长使用寿命的需求,可以有效防止中途维修或更换,主要构思为:
[0005]一种可调间隙轴承,包括外圈、适配外圈并设置于外圈内侧的内圈,所述内圈与外圈可相对旋转,其中,
[0006]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有若干高度可调的滑块组件,各所述滑块组件分别沿内圈与外圈相对旋转中心的圆周方向围成至少一圈,且滑块组件沿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底端和顶端,各滑块组件的底端连接于内圈或外圈,顶端构造有第一滑动配合面;
[0007]未连接滑块组件的外圈或内圈构造有适配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面的第二滑动配合
面;
[0008]内圈与外圈通过第一滑动配合面与第二滑动配合面的配合相互支撑或相对转动,并可通过调节滑块组件的高度调节第一滑动配合面与第二滑动配合面之间的间隙。本轴承,通过在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有若干高度可调的滑块组件,使得第一滑动配合面与第二滑动配合面之间的间隙可调,一方面,从而可以有效解决轴承在生产和装配过程中,由于误差而导致轴承间隙大小不能满足最佳设计要求的问题;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定期或在发现第一滑动配合面出现磨损、间隙增加后,通过调节滑块组件来调节第一滑动配合面与第二滑动配合面之间的间隙大小,使得第一滑动配合面与第二滑动配合面之间大间隙再次达到最佳的设计要求,使得轴承可以以最佳的运行状态继续运行,如此循环,可以有效解决轴承因间隙过大出现磨损加剧、运行不平稳、损坏等问题,确保轴承可以高精度、长寿命、稳定的运行,使得本轴承可以有效满足风力发电系统中更长使用寿命的需求,并可以有效防止出现中途拆卸维修和更换的问题。
[0009]为解决滑动组件高度可调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组件包括可沿滑块组件高度方向升/降的滑动部件、及与所述滑动部件传动配合的高度调节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面构造于所述滑动部件;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滑动部件的高度。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机构,可以解决第一滑动配合面与第二滑动配合面之间间隙大小可调的问题。
[0010]为解决严格沿滑动组件的高度方向顶升滑动部件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组件还包括第一约束部,所述滑动部件构造为适配所述第一约束部,并与第一约束部构成沿滑块组件高度方向的移动副。第一约束部用于限位约束滑动部件,并为滑动部件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解决滑动部件严格竖直升降的问题。
[0011]为提高滑块组件的承载能力,优选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顶升部件,所述顶升部件与滑动部件传动配合,顶升部件用于支撑滑动部件,及用于沿滑块组件的高度方向向上顶升滑动部件。通过顶升滑动部件,达到调节滑动部件高度的目的,进而解决调节第一滑动配合面与第二滑动配合面之间间隙的问题;同时,采用顶升的方式调节滑动部件的高度,使得顶升部件可以起到支撑滑动部件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滑动部件的承载能力,解决滑块组件承载力不够的问题,尤其适用于风力发电系统。
[0012]进一步的,所述滑块组件还包括第二约束部,所述顶升部件构造为适配所述第二约束部,并与第二约束部构成沿滑块组件高度方向或垂直于滑块组件高度方向的移动副。第二约束部用于限制顶升部件严格沿滑块组件高度方向或垂直于滑块组件高度方向驱动顶升部件,解决精确顶升滑块组件的问题。
[0013]为进一步解决提高滑动部件承载能力的问题,优选的,所述顶升部件和滑动部件分别构造有相互适配的第一楔形面和第二楔形面,且沿滑块组件的高度方向,所述顶升部件限位约束于滑动部件的下方,
[0014]所述第二楔形面抵靠于所述第一楔形面,第一楔形面面向滑块组件的顶端,顶升部件通过沿垂直于滑块组件高度方向移动来顶升滑动部件。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二楔形面与第一楔形面的配合传递动力,不仅可以达到顶升滑动部件的目的,解决顶升的问题,而且顶升部件和滑动部件通过第一楔形面与第二楔形面实现面

面接触传动,可以显著提高滑动部件承载性能,解决提高承载的问题,使得本轴承可以适用于风力发电系统。
[0015]优选的,所述滑块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约束部和第二约束部分别构造于所
述底座,且所述底座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内圈或外圈,或,底座与内圈或外圈一体成型。
[0016]为解决便于调节滑块组件高度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调节件、及构造于固定位置处的螺纹孔,所述调节件构造有适配所述螺纹孔的外螺纹,所述调节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且调节件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螺纹孔,其中一端抵靠于所述顶升部件或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顶升部件,另一端构造有适配拧转工具的拧转头。本方案中,通过设置调节件和适配调节件的螺纹孔,以便通过转动的方式调节滑动部件的高度,解决在拆卸轴承的情况下方便调节轴承间隙的问题。
[0017]为解决防止滑动部件出现自行晃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间隙轴承,包括外圈、适配外圈并设置于外圈内侧的内圈,所述内圈与外圈可相对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有若干高度可调的滑块组件,各所述滑块组件分别沿内圈与外圈相对旋转中心的圆周方向围成至少一圈,滑块组件沿其高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底端和顶端,各滑块组件的底端连接于内圈或外圈,顶端构造有第一滑动配合面;未连接滑块组件的外圈或内圈构造有适配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面的第二滑动配合面,且所述第二滑动配合面构造于对应第一滑动配合面的位置处;内圈与外圈通过第一滑动配合面与第二滑动配合面的配合相互支撑或相对转动,并可通过调节滑块组件的高度来调节第一滑动配合面与第二滑动配合面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组件包括可沿高度方向升/降的滑动部件、及与所述滑动部件传动配合的高度调节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配合面构造于所述滑动部件;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滑动部件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组件还包括第一约束部,所述滑动部件构造为适配所述第一约束部,并与第一约束部构成沿滑块组件高度方向的移动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顶升部件,所述顶升部件与滑动部件传动配合,顶升部件用于支撑滑动部件,及用于沿滑块组件的高度方向向上顶升滑动部件;和/或,所述滑块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一约束部构造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内圈或外圈,或底座与内圈或外圈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组件还包括构造于底座的第二约束部,所述顶升部件构造为适配所述第二约束部,并与第二约束部构成沿滑块组件高度方向或垂直于滑块组件高度方向的移动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间隙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部件和滑动部件分别构造有相互适配的第一楔形面和第二楔形面,且沿滑块组件的高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振江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