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3220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包括机体,机体中分别开设有用以配置生产的上空腔与用以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下空腔,且机体上开设有与上空腔及下空腔相对应的操作口,机体通过上空腔设置有可进行定量送料的投料系统,且机体通过下空腔设置有可对二氧化碳进行去除的净化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开设组成L型结构的进料关口与密封腔道,利用限定弹力的复位弹簧支撑承压板,通过牵引环槽与移动架带动密封板与第二封闭口分离,以向上空腔输送定量的原料,以加速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输气管道实现外排;通过使增压密封件进行升降运动,加速进入下空腔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混合,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吸收消耗。收消耗。收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铁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铁是含碳量大于2%的铁碳合金,工业生铁含碳量一般在2.11%
‑‑
4.3%,并含C、Si、Mn、S、P等元素,是用铁矿石经高炉冶炼的产品,根据生铁里碳存在形态的不同,又可分为炼钢生铁、铸造生铁等几种。
[0003]在铸造生铁的过程中,需要对多种原料进行配制,但是因为受到技术条件限制,对各类原料的配比需要凭借经验来把握,在此过程中就会导致各原料之间的反应进度受影响,严重影响最后的反应效果,甚至无法制造出符合要求的生铁。
[0004]另外,在上述配制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也会因此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传统认知里,因认为二氧化碳是无毒无害的气体,所以一般都是采取直接排放的方式。近年来,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意识到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不符合持续发展观,所以现有条件下不能再采用直接排放的方式,现有技术中,多是将二氧化碳与碱性溶液反应,但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肉眼不可见,且运动状态不好把握,所以与碱性溶液的接触混合程度极其有限,甚至反应过程需要较多的人工介入来平衡溶液状态,导致存在费时费力的现实性问题,同时也无法保证能够对二氧化碳进行有效的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对生铁制造进行环保式配料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中分别开设有用以配置生产的上空腔与用以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下空腔,且机体上开设有与上空腔及下空腔相对应的操作口,所述机体通过上空腔设置有可进行定量送料的投料系统,且机体通过下空腔设置有可对二氧化碳进行去除的净化系统。
[0008]优选地,所述上空腔与下空腔自上而下开设于机体中端与下端位置,且机体上固定安装有连通上空腔与下空腔的输气管道。
[0009]优选地,所述投料系统包括分别开设于机体中并连通的进料关口与密封腔道,且机体中开设有连通进料关口与密封腔道的第一封闭口,所述机体中开设有与进料关口及密封腔道相对应的方腔,且机体开设有连通密封腔道与上空腔的第二封闭口,所述进料关口内纵向焊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自由端固定连接有位于进料关口内并与第一封闭口活动相抵的承压板,所述承压板下端固定粘附有第一驱动磁块,所述方腔中纵向开设有滑槽,且滑槽中滑动套装有与第一驱动磁块异极相吸的第一从动磁块,所述第一从动磁块上固定粘附有驱动齿条,所述方腔内转动安装有往复转轴,且往复转轴上键连接有与驱动齿条啮
合连接的从动齿轮,所述往复转轴上固定套装有驱动辊,且密封腔道中滑动套设有由驱动辊活动牵引的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上一体连接有与第二封闭口活动相抵的密封板。
[0010]优选地,所述进料关口与密封腔道组成位于机体上端位置的L型结构,且水平设置于方腔内的驱动辊上开设有用以滑动套装移动架的牵引环槽。
[0011]优选地,所述净化系统包括固定安装于机体上端位置的驱动器,且机体中转动安装有与驱动器输出端固定连接的丝杠,所述丝杠上分别安装有搅拌器与螺母,所述上空腔两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张合板,且螺母与张合板之间连接有牵引杆,所述下空腔内固定安装有与输气管道相连通并单向开口的充气盒,所述下空腔上端内纵向焊接有拉力弹簧,且拉力弹簧自由端固定连接有增压密封件,所述张合板与增压密封件上分别固定粘附有同极相斥的第二驱动磁块与第二从动磁块。
[0012]优选地,所述丝杠纵向设置于上空腔中部位置,所述螺母活动设置于丝杠上段位置,且搅拌器一体连接于丝杠下段位置。
[0013]优选地,所述张合板位于搅拌器上方位置,且牵引杆两端分别与螺母及张合板销轴连接,所述输气管道连接上空腔的上端位于张合板上方位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0015]1、本专利技术在机体上端内开设组成L型结构的进料关口与密封腔道,利用限定弹力的复位弹簧支撑承压板,当承压板上的原料达到限定分量后通过异极相吸的第一驱动磁块与第一从动磁块带动往复转轴与驱动辊进行旋转,从而通过牵引环槽与移动架带动密封板与第二封闭口分离,以向上空腔输送定量的原料。
[0016]2、本专利技术在上空腔内设置由驱动器驱动旋转的丝杠,利用丝杠上的搅拌器加速各原料之间的混合反应,并利用随丝杠上下移动的螺母带动张合板上下偏转,以加速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输气管道实现外排。
[0017]3、本专利技术利用下空腔设置充气盒与氢氧化钠溶液,再利用同极相斥的第二驱动磁块与第二从动磁块使得由拉力弹簧弹性牵引的增压密封件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加速进入下空腔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混合,生成碳酸钠与水,进而对因配料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反应消耗。
[001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开设组成L型结构的进料关口与密封腔道,利用限定弹力的复位弹簧支撑承压板,通过牵引环槽与移动架带动密封板与第二封闭口分离,以向上空腔输送定量的原料;利用丝杠上的搅拌器加速各原料之间的混合反应,利用张合板上下偏转,以加速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输气管道实现外排;通过使增压密封件进行升降运动,加速进入下空腔内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混合,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吸收消耗。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的正剖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的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的侧剖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的B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图中:1机体、2上空腔、3下空腔、4进料关口、5密封腔道、6第二封闭口、7第一封闭口、8方腔、9滑槽、10复位弹簧、11承压板、12第一驱动磁块、13第一从动磁块、14驱动齿条、15往复转轴、16从动齿轮、17驱动辊、18牵引环槽、19移动架、20密封板、21驱动器、22丝杠、23搅拌器、24螺母、25张合板、26牵引杆、27充气盒、28输气管道、29拉力弹簧、30增压密封件、31第二驱动磁块、32第二从动磁块、33操作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参照图1

5,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中分别开设有用以配置生产的上空腔2与用以灌装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中分别开设有用以配置生产的上空腔(2)与用以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下空腔(3),且机体(1)上开设有与上空腔(2)及下空腔(3)相对应的操作口(33),所述机体(1)通过上空腔(2)设置有可进行定量送料的投料系统,且机体(1)通过下空腔(3)设置有可对二氧化碳进行去除的净化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空腔(2)与下空腔(3)自上而下开设于机体(1)中端与下端位置,且机体(1)上固定安装有连通上空腔(2)与下空腔(3)的输气管道(2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铁制造用可自动配比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系统包括分别开设于机体(1)中并连通的进料关口(4)与密封腔道(5),且机体(1)中开设有连通进料关口(4)与密封腔道(5)的第一封闭口(7),所述机体(1)中开设有与进料关口(4)及密封腔道(5)相对应的方腔(8),且机体(1)开设有连通密封腔道(5)与上空腔(2)的第二封闭口(6),所述进料关口(4)内纵向焊接有复位弹簧(10),且复位弹簧(10)自由端固定连接有位于进料关口(4)内并与第一封闭口(7)活动相抵的承压板(11),所述承压板(11)下端固定粘附有第一驱动磁块(12),所述方腔(8)中纵向开设有滑槽(9),且滑槽(9)中滑动套装有与第一驱动磁块(12)异极相吸的第一从动磁块(13),所述第一从动磁块(13)上固定粘附有驱动齿条(14),所述方腔(8)内转动安装有往复转轴(15),且往复转轴(15)上键连接有与驱动齿条(14)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16),所述往复转轴(15)上固定套装有驱动辊(17),且密封腔道(5)中滑动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磊崔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市亚泰精密铜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