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上油结构及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偏心轴;主轴承的中心设置有主轴承内孔,偏心轴穿设在主轴承内孔中;偏心轴的中心设置有偏心轴中心孔,吸油片安装在偏心轴中心孔内;吸油片为螺旋状的吸油片;主轴承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螺旋油槽,螺旋油槽沿主轴承内孔的轴向贯穿设置;偏心轴上设置有径向油孔,径向油孔的一端与偏心轴中心孔连通,径向油孔的另一端与主轴承内孔连通;吸油片的螺旋部分结束点位于径向油孔的上方;螺旋油槽的螺旋起始点位于径向油孔的中心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确保压缩机低频运行冷量高,高频运行功率低;且避免压缩机高频运行时的主轴承局部发热量大,造成温度急剧上升,产生抱轴的故障。产生抱轴的故障。产生抱轴的故障。
An oiling structure for compressor and a rotor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上油结构及转子式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压缩机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上油结构及转子式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滚动转子式压缩机通过偏心轴主轴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偏心转子紧贴着气缸内壁回转,形成月牙状空间容积周期性的变化,以完成吸气、压缩和排气过程;其中,偏心轴主轴起着传动动力的主要部件,其与主轴承之间间隙配合,间隙内为了防止磨损,通常存有冷冻机油,当压缩机在高速旋转时,磨损部位发热,不仅需要机油润滑,还需要充足的冷冻机油润滑将热量带走。
[0003]目前,为了节能降耗,变频压缩机的运行范围不断加大;针对低频运行,冷冻机油上油能力明显减弱,压缩机的主轴承距离压缩机壳体底部的油池距离最远,偏心轴内部油孔通过吸油片的低速旋转所提高的油面,是否能到达主轴承负载面十分重要。
[0004]由于现有的压缩机结构中,从油池到主轴承面的上油通道的结构设计问题,导致压缩机高频运转时,热量不能及时带走,造成局部温度急剧上升,易产生抱轴故障;压缩机低频运行时,偏心轴内部油孔的上油高度不足,主轴承面润滑不足,功率上升;同时,主轴承的螺旋油槽内没有冷冻机油密封,产生气体泄漏,压缩机的低频容积效率急剧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上油结构及转子式压缩机,以解决现有压缩机低频运行时,由于上油高度不足,导致功率上升,气体泄漏问题以及高频运行油循环量小,导致的主轴承抱轴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上油结构,包括偏心轴、主轴承及吸油片;所述主轴承的中心设置有主轴承内孔,偏心轴穿设在所述主轴承内孔中;
[0008]所述偏心轴的中心设置有偏心轴中心孔,所述吸油片安装在所述偏心轴中心孔内;所述吸油片为螺旋状的吸油片;所述主轴承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螺旋油槽,所述螺旋油槽沿主轴承内孔的轴向贯穿设置;
[0009]所述偏心轴上设置有径向油孔,所述径向油孔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轴中心孔连通,所述径向油孔的另一端与所述主轴承内孔连通;所述吸油片的螺旋部分结束点位于所述径向油孔的上方;所述螺旋油槽的螺旋起始点位于所述径向油孔的中心下方。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吸油片的螺旋升程s与所述螺旋油槽的螺旋升程S的比值为0.3
‑
0.7。
[0011]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油槽的横截面面积a与所述径向油孔的面积A的比值为0.4
‑
0.6。
[0012]进一步的,所述吸油片的螺旋方向与所述螺旋油槽的螺旋方向相反。
[0013]进一步的,所述偏心轴中心孔为同心台阶孔,所述偏心中心孔包括安装孔段及扬程孔段;所述安装孔段靠近所述偏心轴的偏心部设置,所述扬程孔段位于所述偏心轴的主轴部设置;
[0014]所述安装孔段的直径大于所述扬程孔段的直径;所述吸油片安装在所述安装孔段中;所述径向油孔设置在所述安装孔段的孔壁上,并靠近所述偏心轴的偏心部设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段的直径D与所述扬程孔段的直径d的比值为1.3
‑
1.8。
[0016]进一步的,所述吸油片采用过盈配合安装在所述安装孔段中。
[0017]进一步的,所述吸油片与所述安装孔段之间的过盈量为0.1
‑
0.3mm。
[0018]进一步的,所述吸油片的螺旋部分结束点与所述径向油孔中心之间的间距为2
‑
10mm。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包括所述的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上油结构。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上油结构及转子式压缩机,将吸油片的螺旋部分结束点位于所述径向油孔的上方设置,以及螺旋油槽的螺旋起始点位于径向油孔的中心下方设置,确保了压缩机在低频运行时,泵体油面最高位置能够满足主轴承的润滑,避免了压缩机功率上升和气体泄漏;同时能够确保压缩机低频运行冷量高,高频运行功率低;避免压缩机高频运行时的主轴承局部发热量大,造成温度急剧上升,产生抱轴的故障。
[0022]进一步的,将吸油片的螺旋升程s与所述螺旋油槽的螺旋升程S的比值设置为0.3
‑
0.7,在主轴承油槽的螺旋升程S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所述吸油片的螺旋升程s与所述螺旋油槽的螺旋升程S的比值的增大,压缩机低频10HZ运行时,冷冻机油油面上升最高位置逐渐上升,当所述吸油片的螺旋升程s与所述螺旋油槽的螺旋升程S的比值在0.3
‑
0.7之间,能够满足低频主轴承的润滑;同时,在压缩机在高频120HZ运行时,冷冻机油随着所述吸油片的螺旋升程s与所述螺旋油槽的螺旋升程S的比值的增大,流量增大,以满足主轴承的润滑,当比值大于0.7时,压缩机的吐油量陡增,压缩机底部油池高度下降。
[0023]进一步的,将螺旋油槽的横截面面积a与所述径向油孔的面积A的比值设置为0.4
‑
0.6,在径向油孔面积A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该比值的增大,低频10HZ运行时,冷冻机油油面上升最高位置逐渐下降,下降至主轴承的螺旋油槽内无冷冻机油密封,产生气体泄漏,压缩机的低频容积效率急剧下降;当比值在0.4
‑
0.6之间,能够确保主轴承油槽内存油,进行密封。
[0024]进一步的,将安装孔段的直径D与扬程孔段的直径d的比值设置为1.3
‑
1.8,随着该比值的增加冷冻机油油面上升的最高位置逐渐上升,当比值在1.3
‑
1.8能够平衡10HZ低频运行的主轴承润滑和油槽密封以及120HZ高频运行,压缩机吐油量大的问题。
[0025]进一步的,将吸油片采用过盈配合安装在所述安装孔段中,确保了吸油片与偏心轴无相对运动,实现偏心轴与吸油片的同步旋转。
[0026]进一步的,吸油片与安装孔的过盈量为0.1~0.3mm;过盈量大时,安装吸油片过程中,安装孔易产生翻边毛刺,在冷冻机油高速冲击下脱落,带入泵体,停留在旋转部件的配合间隙中,堵转机芯,发生故障;过盈量小时,吸油片与偏心轴安装孔在冷冻机油的冲击下,产生相对运动,使吸油片的上油功能失效。
[0027]进一步的,所述吸油片的螺旋部分结束点与所述径向油孔中心之间的间距设置为
2
‑
10mm时,吸油片螺旋结束点与所述径向油孔中心之间的距离设置小于2mm时低频10HZ运行,径向油孔出油易产生不连续问题,该距离增大,偏心轴的强度以及径向油孔的内外油压减小。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上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偏心轴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主轴承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旋油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转子式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上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偏心轴(1)、主轴承(2)及吸油片(3);所述主轴承(2)的中心设置有主轴承内孔,偏心轴(1)穿设在所述主轴承内孔中;所述偏心轴(1)的中心设置有偏心轴中心孔(103),所述吸油片(3)安装在所述偏心轴中心孔(103)内;所述吸油片(3)为螺旋状的吸油片;所述主轴承内孔的孔壁上设置有螺旋油槽(201),所述螺旋油槽(201)沿主轴承内孔的轴向贯穿设置;所述偏心轴(1)上设置有径向油孔(104),所述径向油孔(104)的一端与所述偏心轴中心孔(103)连通,所述径向油孔(104)的另一端与所述主轴承内孔连通;所述吸油片(3)的螺旋部分结束点(301)位于所述径向油孔(104)的上方;所述螺旋油槽(201)的螺旋起始点位于所述径向油孔(104)的中心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上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片(3)的螺旋升程s与所述螺旋油槽(201)的螺旋升程S的比值为0.3
‑
0.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上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油槽(201)的横截面面积a与所述径向油孔(104)的面积A的比值为0.4
‑
0.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上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片(3)的螺旋方向与所述螺旋油槽(201)的螺旋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压缩机的上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孙民,武小娟,蔺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庆安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