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热回收的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306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热回收的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所述除湿机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控制装置、除湿转轮、第一进风机构、第二进风机构、降温机构以及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加热机构、热回收机构、送风机构和排风机构;所述第一进风机构、除湿转轮的处理侧、降温机构和送风机构沿着送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进风机构、加热机构、除湿转轮的再生侧、热回收机构以及排风机构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热回收机构与所述加热机构连接;本申请公开的除湿机组,除湿转轮的输出侧设置有热回收机构,可回收再生排风热量,加热机构利用再生排风热量对进入除湿转轮再生侧的空气进行加热,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降低了除湿机组的工作能耗。组的工作能耗。组的工作能耗。

A dehumidification unit with heat recovery and its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热回收的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除湿机
,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热回收的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除湿机采用机械制冷方式对环境空气进行冷凝除湿,或采用除湿转轮对环境空气进行吸附除湿。
[0003]对于采用除湿转轮吸附除湿的除湿机而言,除湿转轮的处理侧降温需要额外设置冷却装置,即需要额外耗费冷源,而除湿转轮的再生侧需要额外设置加热装置,即需要额外耗费热源,存在除湿机工作能耗高的问题;且现有的除湿机组一般不具备再生能量回收的设备,无法实现能量的梯度利用,存在能源浪费问题。
[0004]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热回收的除湿机组,可回收再生排风热量以对进入除湿转轮再生侧的空气进行加热,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除湿机组的工作能耗。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实现热回收的除湿机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控制装置、除湿转轮、第一进风机构、第二进风机构、降温机构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加热机构、热回收机构、送风机构和排风机构;所述第一进风机构、除湿转轮的处理侧、降温机构和送风机构沿着送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进风机构、加热机构、除湿转轮的再生侧、热回收机构以及排风机构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热回收机构与所述加热机构连接。
[0008]所述的除湿机组中,所述热回收机构包括蒸发装置、压缩机和节流装置,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冷凝装置,所述蒸发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凝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蒸发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节流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0009]所述的除湿机组中,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辅助加热装置,所述冷凝装置、辅助加热装置和除湿转轮的再生侧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
[0010]所述的除湿机组中,所述第一进风机构包括第一冷却装置,所述降温机构包括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一冷却装置、除湿转轮的处理侧以及第二冷却装置沿着送风方向依次设置。
[0011]所述的除湿机组中,所述第一进风机构还包括第一进风接口装置和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进风接口装置、第一过滤装置、第一冷却装置和除湿转轮的处理侧沿着送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进风机构包括第二进风接口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进风接口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加热机构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
[0012]所述的除湿机组中,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送风接口装置和送风机,所述降温机构、送风机和送风接口装置沿着送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排风机构包括排风接口装置和排风机,所述热回收机构、排风机和排风接口装置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
[0013]本专利技术还相应地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热回收的除湿机组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用于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可实现热回收的除湿机组的工作控制,所述除湿机组还包括用于获取除湿转轮处理侧送风参数的送风检测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0014]预先在控制装置内设定处理侧的理想送风湿度参数;
[0015]控制装置获取送风检测装置反馈的除湿转轮处理侧的实时送风参数;
[0016]控制装置根据实时送风参数和理想送风湿度参数之间的差值调整节流装置的开度,使除湿转轮处理侧输出的空气的实时送风参数与理想送风湿度参数一致。
[0017]所述的控制方法中,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辅助加热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实时送风参数和理想送风湿度参数之间的差值调整节流装置的开度之后,还包括步骤:
[0018]当节流装置的开度最大时,控制装置根据实时送风参数和理想送风湿度参数之间的差值调整辅助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
[0019]所述的控制方法中,所述除湿机组还包括用于获取除湿转轮处理侧进风参数的进风检测装置;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0020]预先在控制装置内设置除湿转轮处理侧的理想进风参数;
[0021]控制装置获取进风检测装置反馈的处理侧的实时进风参数,并根据实时进风参数与理想进风参数的比较结果调整送风机构的工作状态;
[0022]或控制装置获取送风检测装置反馈的处理侧的实时送风参数,并根据实时送风参数和理想送风参数的比较结果调整送风机构的工作状态。
[0023]所述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0024]当控制装置接收到开始除湿工作的控制指令时,控制装置先控制排风机构开始工作;
[0025]当排风机构的工作时长与预设于控制装置内的排风时长一致时,控制装置控制送风机构开始工作。
[0026]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热回收的除湿机组,热回收机构设置于除湿转轮再生侧的排风端,可回收再生排风的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制冷剂返回至加热机构;加热机构设置于除湿转轮再生侧的进风端,采用再生排风热量对空气进行加热,输出的高温空气使除湿转轮处理侧的水蒸汽从再生侧脱附出来,确保除湿转轮处理侧对空气的除湿效果,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除湿机组的工作能耗。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机组的内部结构侧视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机组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除湿机组的系统结构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一逻辑流程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二逻辑流程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三逻辑流程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控制方法的第四逻辑流程图。
[003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

壳体、11

控制装置、12

检修门、13

检修窗、2

除湿转轮、21

处理侧、22

再生侧、31

第一进风接口装置、32

第一过滤装置、33

第一冷却装置、41

第二进风接口装置、42

第二过滤装置、51

冷凝装置、52

辅助加热装置、61

第二冷却装置、71

蒸发装置、72

节流装置、73

压缩机、81

送风接口装置、82

送风机、91

排风接口装置、92

排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实现热回收的除湿机组及其控制方法,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热回收的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控制装置、除湿转轮、第一进风机构、第二进风机构、降温机构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加热机构、热回收机构、送风机构和排风机构;所述第一进风机构、除湿转轮的处理侧、降温机构和送风机构沿着送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进风机构、加热机构、除湿转轮的再生侧、热回收机构以及排风机构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热回收机构与所述加热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回收机构包括蒸发装置、压缩机和节流装置,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冷凝装置,所述蒸发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冷凝装置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节流装置与所述蒸发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以及所述节流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的辅助加热装置,所述冷凝装置、辅助加热装置和除湿转轮的再生侧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机构包括第一冷却装置,所述降温机构包括第二冷却装置,所述第一冷却装置、除湿转轮的处理侧以及第二冷却装置沿着送风方向依次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机构还包括第一进风接口装置和第一过滤装置,所述第一进风接口装置、第一过滤装置、第一冷却装置和除湿转轮的处理侧沿着送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进风机构包括第二进风接口装置和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进风接口装置、第二过滤装置和加热机构沿着排风方向依次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机构包括送风接口装置和送风机,所述降温机构、送风机和送风接口装置沿着送风方向依次设置;所述排风机构包括排风接口装置和排风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添周贤嫄曾志凯黄海峰邓尔炼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