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法测量供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304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电法测量供电极,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钻地发动机,所述钻地发动机的输出端固接有用于输出动能的驱动机构;钻孔装置,所述钻孔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为空心结构,所述转轴的底部设置有定位钻头,所述转轴外壁固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外壁上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转轴的顶部开口处外壁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渗水装置,所述渗水装置包括渗水管,所述渗水管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与若干所述渗水孔分别位置一一对应设置的连通孔,所述渗水管外壁与所述转轴内壁滑动接触。所述渗水管外壁与所述转轴内壁滑动接触。所述渗水管外壁与所述转轴内壁滑动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法测量供电极


[0001]本技术涉及物探电法测量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电法测量供电极。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不管是直流电法还是交流电法测量,均需要埋设供电极向地下发送大电流,获得人为可控的有效信号,探测地下一定深度的电性特征,为地质找矿提供科学指导。目前常用供电极设备有铁棒,将10~20根铁棒按圆形或者一字型钉入地下,再以电线串联形成一个供电极,此类供电设备因与地下接触面积较小,供电效果较差,又因在钉入地下过程中震动的原因,电极棒与地面接触不够密实,容易引起发热,在后期供电过程中电流下降明显而影响信号的稳定性,另外因铁棒外露,有触电的风险。还有一类供电设备是铁板,在埋设铁板过程中需要挖掘一个大坑,将铁板放入坑内后用土掩埋,形成一个供电极,因挖置土坑费时费力,且不易挖掘的更深,供电效果也并不理想。
[0003]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电法测量供电极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法测量供电极,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法测量供电极,包括:
[0006]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钻地发动机,所述钻地发动机的输出端固接有用于输出动能的驱动机构;
[0007]钻孔装置,所述钻孔装置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为空心结构,所述转轴的底部设置有定位钻头,所述转轴外壁固接有螺旋叶片,所述转轴外壁上开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转轴的顶部开口处外壁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0008]渗水装置,所述渗水装置包括渗水管,所述渗水管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与若干所述渗水孔分别位置一一对应设置的连通孔,所述渗水管外壁与所述转轴内壁滑动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顶部与所述钻地发动机输出端固接,所述驱动轴设置为空心机构,所述驱动轴底部开口处外壁开设有若干第一齿形接口,若干所述第一齿形接口周向等间距开设在所述驱动轴底部开口处外壁上,若干所述第一齿形接口与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若干第二齿形接口,若干所述第二齿形接口周向等间距间距开设在所述转轴顶部开口处外壁上,若干所述第一齿形接口与若干所述第二齿形接口相互啮合。
[0011]优选的,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相邻两所述渗水孔间隔为所述渗水孔直径的 1.5

2倍。
[0012]优选的,所述连通孔孔径与所述渗水孔孔径相等,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的相邻两所述连通孔间隔与相邻两所述渗水孔间隔相等。
[0013]优选的,所述螺旋叶片设置在锥形结构,且所述螺旋叶片直径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0014]优选的,所述定位钻头设置为锥形结构。
[0015]优选的,所述钻地发动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手扶杆。
[0016]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使用轻便手扶发动机提供动力,可将锥形螺旋叶片轻松埋入地下1米深度,实现了供电极板多层大深度埋设,有效改善了现有供电设备的缺陷。本技术可有效降低接地电阻,增大供电电流,稳定发射信号,提高工作效率,且安全可靠,非常适合电法测量供电极。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渗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钻地发动机;2、手扶杆;3、第一齿形接口;4、第二齿形接口; 5、螺旋叶片;6、转轴;7、定位钻头;8、渗水管;9、渗水孔;10、连接管;11、插销;12、驱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参照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电法测量供电极,包括:
[0025]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钻地发动机1,钻地发动机1的输出端固接有用于输出动能的驱动机构;
[0026]钻孔装置,钻孔装置包括转轴6,转轴6设置为空心结构,转轴6的底部设置有定位钻头7,转轴6外壁固接有螺旋叶片5,转轴6外壁上开设有若干渗水孔9,转轴6的顶部开口处外壁设置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0027]渗水装置,渗水装置包括渗水管8,渗水管8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与若干渗水孔9分别位置一一对应设置的连通孔,渗水管8外壁与转轴6内壁滑动接触。
[0028]本技术设置的渗水孔9均匀分布于转轴6外壁,渗水管8与转轴6内壁相贴,通过旋转渗水管8来打开或者关闭渗水孔9,转轴6的直径在各段均匀一致,转轴6的空腔直径
在5~15厘米之间,转轴6的长度控制在80~150厘米之间,转轴6的筒壁设置在0.1~0.3厘米之间,转轴6在整个设备集成过程中起到关键连接作用,渗水管8为一个与转轴6为同心圆的桶状花管,通过旋转渗水管8来打开或者关闭渗水孔9,渗水管8的主要作用是在供电极设备钻入地下时,关闭渗水孔9,防止泥土进入转轴6空腔,在供电极钻入地下后,在转轴6空腔内灌入饱和食盐水,打开渗水孔9开关,使得饱和食盐水渗入供电极设备周边的泥土中,降低供电极设备的接地电阻。将供电极设备移动到需要埋设供电极的位置,将钻地发动机1与供电极设备以齿形接口连接,并锁死,启动钻地发动机1,将整个设备垂直钻入地下,然后在转轴6的空腔中灌入饱和食盐水,让饱和食盐水渗入到螺旋叶片5接触到的泥土中,降低接地电阻,供电完成后,反向旋转取出设备。
[0029]本技术使用轻便手扶发动机提供动力,可将锥形螺旋叶片5轻松埋入地下1米深度,实现了供电极板多层大深度埋设,有效改善了现有供电设备的缺陷。本技术可有效降低接地电阻,增大供电电流,稳定发射信号,提高工作效率,且安全可靠,非常适合电法测量供电极。
[0030]供电设备的外接触面积的大小决定着接地电阻的大小,外接触面积大接地电阻小供电效果好,为对比铁棒、铁板和本技术供电极设备的供电优势,计算了它们各自的外表面积的大小来反映它们各自的供电能力。经计算统计,各供电极的参数、外表面积与重量如表1所示,可见1个本技术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法测量供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钻地发动机(1),所述钻地发动机(1)的输出端固接有用于输出动能的驱动机构;钻孔装置,所述钻孔装置包括转轴(6),所述转轴(6)设置为空心结构,所述转轴(6)的底部设置有定位钻头(7),所述转轴(6)外壁固接有螺旋叶片(5),所述转轴(6)外壁上开设有若干渗水孔(9),所述转轴(6)的顶部开口处外壁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渗水装置,所述渗水装置包括渗水管(8),所述渗水管(8)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与若干所述渗水孔(9)分别位置一一对应设置的连通孔,所述渗水管(8)外壁与所述转轴(6)内壁滑动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法测量供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12),所述驱动轴(12)顶部与所述钻地发动机(1)输出端固接,所述驱动轴(12)设置为空心机构,所述驱动轴(12)底部开口处外壁开设有若干第一齿形接口(3),若干所述第一齿形接口(3)周向等间距开设在所述驱动轴(12)底部开口处外壁上,若干所述第一齿形接口(3)与所述传动机构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想平郭文波徐毅刘屹航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西北有色物化探总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