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270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0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显示基板包括:衬底;遮挡层,遮挡层设置在衬底的一侧,遮挡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遮挡部、多条第一连接线和边缘线,第一连接线将多个遮挡部连接起来,边缘线设置在多个遮挡部的外周,并与第一连接线的端部连接;驱动薄膜晶体管,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有源层设置在遮挡层远离衬底的一侧,且每个遮挡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有源层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区域。由此,该显示基板中,通过边缘线将遮挡层中的遮挡部、第一连接线等结构进行了整合,避免第一连接线端部在准分子激光退火过程中产生静电聚集,进而避免因静电聚集可能导致的遮挡层剥离现象。的遮挡层剥离现象。的遮挡层剥离现象。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的,涉及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OLED显示技术(例如AMOLED(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用户对OLED产品提出了更加多元的需求,具有较低功耗、较高画质的OLED产品备受诸多用户的关注。目前,为了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并改善显示面板的画质,可以在驱动薄膜晶体管下设置遮挡层,但是,在ELA(Excimer Laser Annealing,准分子激光退火,指通过准分子激光对无定形硅进行照射,实现无定形硅薄膜向多晶硅薄膜的转变)过程中,遮挡层的薄弱位置抵抗ESD(Electro

Static discharge,静电释放)的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在准分子激光退火的过程中发生剥离,导致产品的良率降低。
[0003]因此,目前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衬底;遮挡层,所述遮挡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遮挡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遮挡部、多条第一连接线和边缘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将多个所述遮挡部连接起来,所述边缘线设置在多个所述遮挡部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端部连接;驱动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所述有源层设置在所述遮挡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每个所述遮挡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有源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区域。由此,该显示基板中,通过边缘线将遮挡层中的遮挡部、第一连接线等结构进行了整合,避免第一连接线端部在准分子激光退火过程中产生静电聚集,进而避免因静电聚集可能导致的遮挡层剥离现象。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边缘线的宽度为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宽度的3~5倍。由此,边缘线较宽,可以对第一连接线、遮挡部等进行良好的整合,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遮挡层边缘位置抵抗静电释放的性能。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多个所述遮挡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呈阵列排布,所述第一连接线进一步包括:多条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延伸至所述边缘线,且将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所述遮挡部连接;多条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延伸至所述边缘线,且将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所述遮挡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由此,能够实现更好的整合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遮挡层边缘位置抵抗静电释放的性能。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遮挡层还包括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的端部不与所述边缘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段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四连接段,其中,所述第三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边缘线之间,且将沿所述
第一方向排列的所述遮挡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段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与所述边缘线之间,且将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所述遮挡部连接。由此,可以相应减少边缘线的拐角处附近的连接线的数量,进而更有利于遮挡层的整合和布线。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边缘线为圆滑的曲线。由此,可以进一步避免静电聚集以及静电聚集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边缘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在相交处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由此,更有利于避免静电聚集以及静电聚集可能带来的不良。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进一步包括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均通过通孔与所述有源层电连接,所述通孔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边缘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没有重叠区域。由此,边缘线的设置可以避开通孔的位置,进而能够使得遮挡层更好的抵抗静电释放。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边缘线与所述通孔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2.5微米。由此,边缘线与通孔之间的距离较大,可以更好地避开通孔,进而使得遮挡层具有更好的抵抗静电释放的性能。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前面所述的显示基板。由此,该显示面板具有前面所述的显示基板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显示面板的遮挡层具有较好的抵抗静电释放的性能,且该显示面板画质良好、功耗较低。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前面所述的显示基板。由此,该显示装置具有前面所述的显示基板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该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画质、较低的功耗,用户体验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0014]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遮挡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遮挡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遮挡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遮挡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8显示了一个对比例的遮挡层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个实施例的显示基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0:衬底;200:遮挡层;210:遮挡部;220:第一连接线;221:第一连接段;222:第二连接段;230:边缘线;240:第二连接线;241:第三连接段;242:第四连接段;260:凸起结构;300:驱动薄膜晶体管;310:有源层;320:源极;330:漏极;34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显示基板,参考图1和图2,显示基板包括衬底100、遮挡层200和驱动薄膜晶体管300,其中,遮挡层200设置在衬底100的一侧,遮挡层2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遮挡部210、多条第一连接线220和边缘线230,第一连接线220将多个遮挡部210连接起来,边缘线230设置在多个遮挡部210的外周,并与第一连接线220的端部连接;驱动薄膜晶体管300包括有源层310,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遮挡层,所述遮挡层设置在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遮挡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遮挡部、多条第一连接线和边缘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将多个所述遮挡部连接起来,所述边缘线设置在多个所述遮挡部的外周,并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端部连接;驱动薄膜晶体管,所述驱动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所述有源层设置在所述遮挡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每个所述遮挡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有源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至少部分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线的宽度为所述第一连接线的宽度的3~5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遮挡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呈阵列排布,所述第一连接线进一步包括:多条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延伸至所述边缘线,且将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所述遮挡部连接;多条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沿第二方向延伸并延伸至所述边缘线,且将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所述遮挡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层还包括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越董向丹樊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