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通风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1913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0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通风散热结构,该装置包括两面相对设置的墙体,两个墙体的顶端固定有横梁,横梁的上方固定有屋顶;横梁内部的中间位置嵌入固定有上通风箱,上通风箱底部内壁与横梁连接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且开口转动连接有第一扇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鼓风机、通风管和出风管等的配合使用可以向车间内部鼓风,通过第一电机、第一扇叶、第三电机和第三扇叶等的配合使用可以将车间内部的空气向外抽出,从而使车间内部的空气可以循环流动,加强车间内部的空气对流,促进车间内部的通风散热;通过温湿度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测车间内部的温湿度并控制运行相关通风部件,控制电机的输出功率,实时调整通风的效率,通风散热更精准。通风散热更精准。通风散热更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通风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通风散热设备
,具体是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通风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间是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企业生产行政管理的一级组织。由若干工段或生产班组构成工厂的。生产车间大多是较为封闭的环境,该环境通风情况较差,温度较高,存在大量有害人体健康的气体、粉尘等污染物,长期在此环境下工作的人员非常容易得职业病。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生产车间的通风情况,改善生产车间的空气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现有的用于生产车间的通风散热装置无法根据车间内部的温湿度情况实时调整通风散热的效率,车间内部空气对流效应差,通风散热效果不好。因而需要一种能够根据车间内部的温湿度变化实时调整通风散热效率,加强车间内部的空气对流,通风散热效果较好的用于生产车间的通风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通风散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通风散热结构,包括两面相对设置的墙体,两个所述墙体的顶端固定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上方固定有屋顶;所述横梁内部的中间位置嵌入固定有上通风箱,所述上通风箱底部内壁与横梁连接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且开口转动连接有第一扇叶,所述上通风箱内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第一扇叶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7]两个所述墙体内部的下方均嵌入固定有下通风箱,两个所述下通风箱内部的中间位置均嵌入固定有通风管,两个所述通风管管体的一侧均固定有多个出风管,多个所述出风管的一端均穿过对应一侧的墙体内壁延伸至车间内部;两个所述通风管管体远离出风管一侧的中间位置均固定有进风管,两个所述进风管的一端均穿过对应一侧的墙体内壁延伸至车间外部;两个所述墙体外部一侧的下方均安装有鼓风机,两个所述鼓风机出风管的一端均与对应一侧的进风管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墙体靠近横梁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通风口,两个所述第一通风口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一滤网,两个所述第一通风口内均安装有第二电机,两个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二扇叶,两个所述第二扇叶均转动连接在对应一侧的第一通风口中。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通风箱箱体两侧内壁与横梁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第二通风口,两个所述第二通风口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二滤网;两个所述第
二通风口内均转动连接有第三扇叶,所述上通风箱内部靠近两个第二通风口的一侧均安装有第三电机,两个所述第三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均与对应一侧的第三扇叶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横梁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湿度监测器和温度监测器。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鼓风机进风管的一端均固定有滤箱,两个所述滤箱内部均固定有活性炭滤网。
[00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通过鼓风机、通风管和出风管等的配合使用可以向车间内部鼓风,通过第一电机、第一扇叶、第三电机和第三扇叶等的配合使用可以将车间内部的空气向外抽出,从而使车间内部的空气可以循环流动,加强车间内部的空气对流,促进车间内部的通风散热;
[0014]2、通过温湿度监测器可以实时监测车间内部的温湿度并控制运行相关通风部件,控制电机的输出功率,实时调整通风的效率,通风散热更精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下通风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注释:1

墙体、2

横梁、3

屋顶、4

上通风箱、5

第一电机、6

第一扇叶、7

温度监测器、8

湿度监测器、9

下通风箱、10

通风管、11

出风管、12

鼓风机、13

滤箱、14

进风管、15

第一通风口、16

第一滤网、17

第二扇叶、18

第二电机、19

第二通风口、20

第二滤网、21

第三扇叶、22

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对本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通风散热结构,包括两面相对设置的墙体1,两个所述墙体1的顶端固定有横梁2,所述横梁2的上方固定有屋顶3,所述横梁2内部的中间位置嵌入固定有上通风箱4,所述上通风箱4底部内壁与横梁2连接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且开口转动连接有第一扇叶6,所述上通风箱4内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输出轴的一端与第一扇叶6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横梁2底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湿度监测器7和温度监测器8;
[0023]两个所述墙体1内部的下方均嵌入固定有下通风箱9,两个所述下通风箱9内部的中间位置均嵌入固定有通风管10,两个所述通风管10管体的一侧均固定有多个出风管11,多个所述出风管11的一端均穿过对应一侧的墙体1内壁延伸至车间内部;两个所述通风管
10管体远离出风管11一侧的中间位置均固定有进风管14,两个所述进风管14的一端均穿过对应一侧的墙体1内壁延伸至车间外部;两个所述墙体1外部一侧的下方均安装有鼓风机12,两个所述鼓风机12进风管的一端均固定有滤箱13,两个所述滤箱13内部均固定有活性炭滤网;两个所述鼓风机12出风管的一端均与对应一侧的进风管14固定连接。
[0024]实施例2
[0025]请参阅图3~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两个所述墙体1靠近横梁2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5,两个所述第一通风口15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一滤网16,两个所述第一通风口15内均安装有第二电机18,两个所述第二电机18输出轴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二扇叶17,两个所述第二扇叶17均转动连接在对应一侧的第一通风口15中;
[0026]所述上通风箱4箱体两侧内壁与横梁2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均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车间的通风散热结构,包括两面相对设置的墙体(1),两个所述墙体(1)的顶端固定有横梁(2),所述横梁(2)的上方固定有屋顶(3);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内部的中间位置嵌入固定有上通风箱(4),所述上通风箱(4)底部内壁与横梁(2)连接处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开口且开口转动连接有第一扇叶(6),所述上通风箱(4)内部的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一电机(5)输出轴的一端与第一扇叶(6)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墙体(1)内部的下方均嵌入固定有下通风箱(9),两个所述下通风箱(9)内部的中间位置均嵌入固定有通风管(10),两个所述通风管(10)管体的一侧均固定有多个出风管(11),多个所述出风管(11)的一端均穿过对应一侧的墙体(1)内壁延伸至车间内部;两个所述通风管(10)管体远离出风管(11)一侧的中间位置均固定有进风管(14),两个所述进风管(14)的一端均穿过对应一侧的墙体(1)内壁延伸至车间外部;两个所述墙体(1)外部一侧的下方均安装有鼓风机(12),两个所述鼓风机(12)出风管的一端均与对应一侧的进风管(1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车间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墙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涛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荷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