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缓冲器(1),具备:外筒(3);活塞杆(15),其从该外筒(3)的轴向端部突出;筒状的外罩(30),其与该活塞杆(15)连接,覆盖外筒(3)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引导环(47),其配置在外筒(3)与外罩(30)之间;在外罩(30)的内周面,在该外罩(30)内设置将引导环(47)的轴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连通的排水槽(40A)。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浸入外罩(30)内的雨水等从排水槽(40A)排出到外部。(40A)排出到外部。(40A)排出到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缓冲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缓冲器,其随着活塞杆的移动而产生衰减力。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情况下,缓冲器在铁路车辆的车体
‑
台车之间,或者车体
‑
车体之间横向设置。缓冲器例如采用由缸体和大致同心状地配置在该缸体的外周的外筒构成的双层筒结构。在该外筒的外周配置有筒状的外罩,其用于保护从外筒的轴向端部突出的活塞杆不受飞石等飞散物的影响。该外罩的轴向端部由多个安装螺栓固定在头部件的外周面。该头部件固定在活塞杆的突出端部。另外,以在外罩与外筒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在其二者之间具备C字状的滑块。这是为了防止由于外罩与外筒的接触而引起的外筒损伤,并且防止由于外罩与外筒的接触而引起的缓冲器的伸缩性能降低。
[0003]在这样构成的以往的缓冲器中,有可能在雨天等时,雨水等从外罩与头部之间,或者从C字状滑块的狭缝部(开放部)浸入外罩内。但是,如果滑块的开放部位于下端,则蓄积在外罩底部的水能够从其开放部排出到外部,但滑块为了在外罩与外筒之间被旋转自如地支承,因车辆的动作等而不限于滑块的开放部位于下部。其结果是,发生水难以从外罩内排出外部的现象,在其底部长期蓄积,从而有可能发生杆引导件的表面、或杆引导件的外螺纹部等腐蚀等不良情况。另外,特别是如果具备防尘罩的话,也会产生外罩及防尘罩内的空气无法顺畅地吸排,影响缓冲器的衰减力特性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在该专利文献1中,具有:外筒;活塞杆,其出入自如地插入该外筒内;筒状的罩,其覆盖所述外筒的开口端部和从密封该外筒的开口端的密封部件突出的所述活塞杆的突出部;引导环,其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开口端部的外周或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使外周与所述罩的内周相对;所述引导环具备在外周沿周向隔开间隔配置的多个缺口。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
‑
98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缓冲器中,在引导环的外周面沿周向设有多个排水用缺口,但是特别在具备防尘罩等时,则无法从罩(外罩)及防尘罩内排水,而且,会影响缓冲器的衰减力特性等,不能解决上述问题。总之,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缓冲器中,难以设置防尘罩。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缓冲器中,由于在该引导环的外周面沿周向设有多个排水用缺口,所以不能确保引导环的刚性。其结果是,由于引导环的各缺口间的凸部受到挤压,存在罩与外筒接触的可能性,因此,有外筒的外周面损伤或使缓冲器的伸缩动作性降低的可能性。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至少可从外罩内向外部排水。
[0011]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2]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是,缓冲器具有:外筒;活塞杆,其从该外筒的轴向端部突出;筒状的外罩,其与该活塞杆连接,覆盖所述外筒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引导环,其配置在所述外筒与所述外罩之间;在所述外罩的内周面,在该外罩内设有将所述引导环的轴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连通的排水槽。
[0013]另外,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是,缓冲器具有:外筒;活塞杆,其从该外筒的轴向端部突出;筒状的外罩,其与该活塞杆连接,覆盖所述外筒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引导环,其配置在所述外筒与所述外罩之间;在所述外罩,在所述引导环的轴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这两侧分别以与外部连通的方式设置排水孔。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能够容易地从外罩内向外部排水。另外,特别是即使具备防尘罩,也能够容易地从外罩及防尘罩内排水,而且,向外罩及防尘罩内吸排空气也顺畅,能够确保缓冲器的所希望的衰减力特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局部剖视图。
[0016]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0017]图3是在图1的缓冲器采用的外罩的立体图。
[0018]图4是沿图1的B
‑
B线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5是表示图1的缓冲器采用的外罩的排水槽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20]图6是表示图1的缓冲器采用的外罩的排水槽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21]图7是表示图1的缓冲器采用的外罩的排水槽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22]图8(a)是表示图1的缓冲器采用的外罩的排水槽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8(b)是(a)的C部放大图。
[0023]图9是表示图1的缓冲器采用的外罩的排水槽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24]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缓冲器的局部剖视图。
[0025]图11是图10的D部放大图。
[0026]图12是表示图10的缓冲器采用的外罩的排水孔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基于图1~图12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是铁路车辆的用于抑制横摆的减震器,在铁路车辆的车体
‑
台车之间、或车体
‑
车体之间,在大致水平方向上设置并横向使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在缓冲器1的设置状态下,相对于活塞杆15,将成为上方的部分作为上部、将成为下方的部分作为下部进行说明。
[0028]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在缸体2的外周大致同心状地设有圆筒状的外筒3。在这些缸体2与外筒3之间形成环状的储液器4。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缓冲器1形成为双层筒结构。缸体2及外筒3的一端开口被一端侧支架7和基体部件8堵塞。即,缸体2的一端开口液密地嵌合在基体部件8内。一端侧支架7将焊接在外筒3的一端的圆板状的板部10和从该板部10向一端侧突出设置的一端侧支架部11一体地连接而构成。通过一端侧支架7
的板部10将外筒3的一端开口闭塞。一端侧支架7的一端侧支架部11安装在车辆侧。在一端侧支架7与缸体2的一端之间配置基体部件8。缸体2及外筒3的另一端开口由杆引导件19和另一端侧板20闭塞。
[0029]在缸体2内,活塞14沿着缸体2的轴向滑动自如地配置。其结果,缸体2内由活塞14划分为缸体室2A、2B两个室。在活塞14上,通过螺母16连接活塞杆15的一端部。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活塞14中设置在缸体室2A、2B之间连通的通路。在该通路设有止逆阀(衰减阀)等。止逆阀随着活塞杆15的移动,对在通路流通的动作油赋予流通阻力,通过该止逆阀对活塞杆15的行程产生衰减力。
[0030]活塞杆15的另一端侧被可滑动且液密地插入到杆引导件19及另一端侧板20中,延伸到缸体2及外筒3的外部。在缸体2内充满了动作油。在储液器4内封入有动作油和气体。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在基体部件8及一端侧支架7的板部10中设置将缸体室2A和储液器4连通的通路。在该通路上设置止逆阀(衰减阀)等。在活塞杆15的另一端侧固定另一端侧支架23。另一端侧支架23将圆板状的头部24和另一端侧支架部25一体连接而构成,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缓冲器,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器具有:外筒;活塞杆,其从该外筒的轴向端部突出;筒状的外罩,其与该活塞杆连结,覆盖所述外筒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引导环,其配置在所述外筒与所述外罩之间;在所述外罩的内周面,在该外罩内设有将所述引导环的轴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连通的排水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与所述活塞杆的行程长度无关地在所述外罩内一直延伸到将所述引导环的轴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始终连通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直接或间接地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突出端部,所述排水槽的所述固定侧的端部与该外罩的外部连通。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由板材构成,该板材的两端部在沿所述活塞杆的轴向上延伸的接合部接合,所述排水槽设置在所述接合部。5.一种缓冲器,该缓冲器具有:外筒;活塞杆,其从该外筒的轴向端部突出;筒状的外罩,其与该活塞杆连结,覆盖所述外筒的外周的至少一部分;引导环,其配置在所述外筒与所述外罩之间;在所述外罩,在所述引导环的轴向一端侧和另一端侧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原和晶,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