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获取超分辨率图像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169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0 23:1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获取超分辨率图像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镜头组件、光束位移机构以及图像传感器;光束位移机构位于镜头组件与图像传感器之间;镜头组件的光轴垂直于图像传感器的平面;光束位移机构进一步包括平面镜片和微致动器;镜头组件用于接收经拍摄目标反射的光,并形成入射至平面镜片的入射光;平面镜片用于使入射光发生折射,并形成传输至图像传感器的透射光;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透射光,并获取拍摄目标的图像;其中,微致动器用于带动平面镜片围绕旋转轴偏转预设角度,以使透射光的光束相对于入射光的光束沿平行于图像传感器的平面的方向平移预设位移。器的平面的方向平移预设位移。器的平面的方向平移预设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获取超分辨率图像的装置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获取超分辨率图像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用户越来越倾向于通过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实现图像的高分辨率拍摄,以获取具有更多细节特征的高质量图像。
[0003]现有的超分辨率成像装置大多是通过多次移动图像传感器的位置,每次移动的距离例如为0.25p或0.5p等(设单个像素单元的宽度为1p),并设置图像传感器在每次移动后分别拍摄一张低分辨率图像,由于这些低分辨率图像各自包含的细节特征和色彩信息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上述低分辨率图像进行融合,能够得到一张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图像。
[0004]然而,由于移动电子设备日益朝着小型化、轻薄化的方向发展,导致摄像头组件的设计空间越来越小,并且随着图像传感器中像素单元个数的增加,单个像素单元的尺寸也变得更小。在这种情况下,若通过移动图像传感器的位置来实现高分辨率成像,则图像传感器的移动距离需要更小,对图像传感器的位移控制精度的要求也会更高。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用于移动图像传感器的致动结构通常体积较大,且控制精度较低,仅适用于具有大尺寸像素的单反相机,而无法满足在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获取超分辨率图像的装置,以满足在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获取超分辨率图像的装置,包括:镜头组件、光束位移机构以及图像传感器;所述光束位移机构位于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垂直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面;所述光束位移机构进一步包括平面镜片和微致动器;所述镜头组件用于接收经拍摄目标反射的光,并形成入射至所述平面镜片的入射光;所述平面镜片用于使所述入射光发生折射,并形成传输至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透射光;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透射光,并获取所述拍摄目标的图像;其中,所述微致动器用于带动所述平面镜片围绕旋转轴偏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透射光的光束相对于所述入射光的光束沿平行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面的方向平移预设位移。
[0007]利用光束位移机构带动平面镜片进行不同角度的偏转,能够使透过平面镜片的透射光的光束沿图像传感器的平面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从而使图像传感器通过分别接收相应的透射光,获取到针对拍摄目标的一些具有不同细节特征的图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超分辨率图像的装置对于光束位移的控制精度高,控制操作简单,并且整体结构的体积较小,能够满足在移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000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转轴为所述平面镜片的对角线、边沿线或中心线。
[000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微致动器进一步包括:可动基底、固定基底、支撑
锚以及电磁驱动装置;所述平面镜片固定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上表面;所述固定基底固定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下方;所述可动基底和所述固定基底均包括透明区域,所述可动基底的透明区域和所述固定基底的透明区域用于透过所述透射光;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下表面和所述固定基底的上表面,用于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以改变所述可动基底的边沿与所述固定基底的相对边沿之间的距离,带动所述平面镜片围绕所述旋转轴进行偏转;所述支撑锚支撑于所述可动基底与所述固定基底之间,用于根据所述电磁驱动装置产生的吸引力或排斥力的大小改变支撑高度。
[00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位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下表面,所述下电极位于所述固定基底的上表面。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微型线圈和永磁体;所述微型线圈位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下表面,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固定基底的上表面;或者,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下表面,所述微型线圈位于所述固定基底的上表面。
[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微致动器进一步包括:可动基底、固定基底、支撑柱以及电磁驱动装置;所述可动基底进一步包括:可动区域、固定区域以及曲折梁,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通过所述曲折梁连接至所述可动基底的固定区域,并且所述平面镜片固定于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的上表面;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和所述固定基底均包括透明区域,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的透明区域和所述固定基底的透明区域用于透过所述透射光;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的下表面和所述固定基底的上表面,用于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使所述曲折梁发生形变,以改变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的边沿与所述固定基底的相对边沿之间的距离,带动所述平面镜片围绕所述旋转轴进行偏转;所述支撑柱支撑于所述可动基底的固定区域与所述固定基底之间,用于将所述可动基底的固定区域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底的上方。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位于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的下表面,所述下电极位于所述固定基底的上表面。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微型线圈和永磁体;所述微型线圈位于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的下表面,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固定基底的上表面;或者,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的下表面,所述微型线圈位于所述固定基底的上表面。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微致动器进一步包括:可动基底、固定基底以及形状记忆合金;所述平面镜片固定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上表面;所述固定基底固定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下方;所述可动基底和所述固定基底均包括透明区域,所述可动基底的透明区域和所述固定基底的透明区域用于透过所述透射光;所述形状记忆合金支撑于所述可动基底与所述固定基底之间,用于在通电加热时发生收缩,或者在断电冷却时恢复拉伸,以改变所述可动基底的边沿与所述固定基底的相对边沿之间的距离,带动所述平面镜片围绕所述旋转轴进行偏转。
[00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的外围包覆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用于缩短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在断电冷却时恢复拉伸的响应时间。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微致动器进一步包括:弹性恢复器件;所述弹性恢复器件支撑于所述可动基底与所述固定基底之间,用于加快所述形状记忆合金在断电冷却
时恢复拉伸的速度。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微致动器进一步包括:固定基底、支撑锚以及致动件;所述镜头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底的上方;所述固定基底固定于所述平面镜片的下方;所述平面镜片位于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固定基底之间;所述固定基底包括透明区域,所述固定基底的透明区域用于透过所述透射光;所述致动件设置于所述镜头组件的下表面和所述平面镜片的上表面,用于改变所述平面镜片的边沿与所述固定基底的相对边沿之间的距离,使所述平面镜片围绕所述旋转轴进行偏转;所述支撑锚支撑于所述平面镜片与所述固定基底之间,用于在所述致动件的控制作用下改变支撑高度。
[001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致动件进一步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位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获取超分辨率图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组件、光束位移机构以及图像传感器;所述光束位移机构位于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图像传感器之间;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垂直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面;所述光束位移机构进一步包括平面镜片和微致动器;所述镜头组件用于接收经拍摄目标反射的光,并形成入射至所述平面镜片的入射光;所述平面镜片用于使所述入射光发生折射,并形成传输至所述图像传感器的透射光;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接收所述透射光,并获取所述拍摄目标的图像;其中,所述微致动器用于带动所述平面镜片围绕旋转轴偏转预设角度,以使所述透射光的光束相对于所述入射光的光束沿平行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平面的方向平移预设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为所述平面镜片的对角线、边沿线或中心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致动器进一步包括:可动基底、固定基底、支撑锚以及电磁驱动装置;所述平面镜片固定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上表面;所述固定基底固定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下方;所述可动基底和所述固定基底均包括透明区域,所述可动基底的透明区域和所述固定基底的透明区域用于透过所述透射光;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下表面和所述固定基底的上表面,用于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以改变所述可动基底的边沿与所述固定基底的相对边沿之间的距离,带动所述平面镜片围绕所述旋转轴进行偏转;所述支撑锚支撑于所述可动基底与所述固定基底之间,用于根据所述电磁驱动装置产生的吸引力或排斥力的大小改变支撑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位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下表面,所述下电极位于所述固定基底的上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微型线圈和永磁体;所述微型线圈位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下表面,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固定基底的上表面;或者,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可动基底的下表面,所述微型线圈位于所述固定基底的上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致动器进一步包括:可动基底、固定基底、支撑柱以及电磁驱动装置;所述可动基底进一步包括:可动区域、固定区域以及曲折梁,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通过所述曲折梁连接至所述可动基底的固定区域,并且所述平面镜片固定于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的上表面;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和所述固定基底均包括透明区域,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的透明区域和所述固定基底的透明区域用于透过所述透射光;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的下表面和所述固定基底的上表面,用于产生吸引力或排斥力使所述曲折梁发生形变,以改变所述可动基底的可动区域的
边沿与所述固定基底的相对边沿之间的距离,带动所述平面镜片围绕所述旋转轴进行偏转;所述支撑柱支撑于所述可动基底的固定区域与所述固定基底之间,用于将所述可动基底的固定区域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底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上电极位于所述可动基底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于纪登鑫王红超沈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