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防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150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7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用防水装置,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防止零件被水喷溅而造成损坏。车用防水装置包括:框体,覆盖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横向设置的发动机;以及遮蔽部件,在所述框体上沿着所述车辆行进方向延伸设置,且朝向车辆后方向下倾斜地设置,其中在所述框体的上端部安装有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在所述框体的下端部安装有曲轴皮带轮,且所述遮蔽部件设置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与所述曲轴皮带轮之间。轮之间。轮之间。

Waterproof device fo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防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用防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发动机中设有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Variable Timing Control,VTC),用以对应发动机的启动状态来控制发动机中的内燃机的阀门开闭。然而,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通常设置在发动机框体的侧边,而所述位置的外侧且下方设置有车轮,因此,当车辆在雨天或是积水的路面行进时,容易将水往车内且上方卷起,进而泼湿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而造成锈蚀是课题。
[0003]本技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为目的。而且,进而更进一步改善交通的安全性而有助于发展可持续输送系统。
[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5395881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用防水装置,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防止零件被水喷溅而造成损坏。
[0008]本技术的车用防水装置包括:框体,覆盖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横向设置的发动机;以及遮蔽部件,在所述框体上沿着所述车辆行进方向延伸设置,且朝向车辆后方向下倾斜地设置,其中在所述框体的上端部安装有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在所述框体的下端部安装有曲轴皮带轮,且所述遮蔽部件设置于所述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与所述曲轴皮带轮之间。
[000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遮蔽部件在远离所述框体的方向上朝向下方倾斜地延伸。
[001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遮蔽部件的底壁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补强肋,所述多个补强肋之间设置有排水口。
[0011]基于上述,本技术的车用防水装置在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与曲轴皮带轮之间的框体上设置遮蔽部件,且遮蔽部件沿着车辆行进方向延伸地设置,能够防止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被水从下方喷溅。并且,遮蔽部件朝向车辆后方向下倾斜地设置,可用以导引附着于遮蔽部件上的水向后方流动。如此,遮蔽部件能够控制水离开遮蔽部件时所落下的位置,以避免水再滴落于其他部件。据此,本技术的车用防水装置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防止零件被水喷溅而造成损坏。
[0012]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用防水装置应用于车辆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所示的车用防水装置的后视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所示的车用防水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所示的遮蔽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50:发动机;
[0019]60: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
[0020]70:曲轴皮带轮;
[0021]100:车用防水装置;
[0022]110:框体;
[0023]112:上端部;
[0024]114:下端部;
[0025]120:遮蔽部件;
[0026]122:底壁;
[0027]124:补强肋;
[0028]126:排水口;
[0029]X:车宽方向;
[0030]Y:车辆行进方向;
[0031]Z:车辆上下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用防水装置应用于车辆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用防水装置的后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车用防水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遮蔽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车用防水装置100设置于发动机50的侧边(大致位于车辆的前方且靠近外侧),用以防止水从车轮喷溅至发动机50附近的零件。以下将搭配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例的车用防水装置100的具体结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说明书中所用的外侧、前方以及上方分别为附图中所示的车宽方向X、车辆行进方向Y以及车辆上下方向Z其箭头所指的方向,本说明书中所用的内侧、后方以及下方分别为前述方向的反方向。另外,前述方向并非用以限定在实际结构中的方向及位置,使用者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方向及位置。此外,本技术的车用防水装置100也可设置在车体其他需要防水的结构,并不限定设置在发动机50旁。
[0033]请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车用防水装置100包括框体110以及遮蔽部件120。框体110覆盖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Y横向设置的发动机50,且在车辆上下方向Z上延伸。遮蔽部件120在框体110上沿着车辆行进方向Y延伸设置,且朝向车辆后方向下倾斜地设置(如图3所示),以遮蔽位于遮蔽部件120上方的零件(例如是后述的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60)。本实施例的遮蔽部件120可拆卸地安装在框体110上,例如是透过螺丝固定,但不以此为限。此外,遮蔽部件120在车辆行进方向Y的长度依据需要防水的零件的大小以及水的喷溅路线而定,且遮蔽部件120例如是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Y向下方倾斜约为7度(如图3所
示),但本技术不对此加以限制。
[0034]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框体110的上端部112(如图1所示,在框体110中较靠近车辆上下方向Z上的上方)安装有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60,在框体110的下端部114(如图1所示,在框体110中较靠近车辆上下方向Z上的下方)安装有曲轴皮带轮70,而遮蔽部件120设置于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60与曲轴皮带轮70之间。本技术的框体110的上端部112及下端部114并不限定安装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60及曲轴皮带轮70,需要防水的零件皆可设置在遮蔽部件120的上方。
[0035]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60的位置对应于发动机50的位置,因而在图1至图3中将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60示出于位在框体110的邻近上缘的上端部112。然而,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上端部112与下端部114不限于是框体110的上缘与下缘附近的部位,也可以是指框体110在车辆上下方向Z相对位于上方的部位与相对位于下方的部位。例如,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60也可以设置在框体110的中央,但相较于曲轴皮带轮70位于上方的位置。并且,依据不同形状与尺寸的框体110,上端部112与下端部114的范围也可以调整。由此可知,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制,其具体位置可依据需求调整。
[0036]如上述的配置方式,本实施例的车用防水装置100在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60与曲轴皮带轮70之间的框体110上设置遮蔽部件120,且遮蔽部件120沿着车辆行进方向Y延伸地设置,能够防止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60被水从下方喷溅。并且,遮蔽部件120朝向车辆后方向下倾斜地设置,可用以导引附着于遮蔽部件120上的水向后方流动。如此,遮蔽部件120能够控制水离开遮蔽部件120时所落下的位置,以避免水再滴落于其他部件。据此,车用防水装置100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防止零件被水喷溅而造成损坏。
[0037]再者,在本实施例中,遮蔽部件120在远离框体110的方向上(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防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覆盖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横向设置的发动机;以及遮蔽部件,在所述框体上沿着所述车辆行进方向延伸设置,且朝向车辆后方向下倾斜地设置,其中在所述框体的上端部安装有可变气门正时控制部件,在所述框体的下端部安装有曲轴皮带轮,且所述遮蔽部件设置于所述可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翼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